不是说怀旧
分享到:
3已有 555 次阅读  2017-09-26 19:25


分享 举报

期盼已久的假期模式开启不了,或者说即便开启了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长时间精神紧张,停顿修整也像定时任务,很难真正放松不下来。和饼兄坐在火锅店里涮鸳鸯锅,店堂整洁舒适,装潢收放自如。一侧邻桌是父母带着两个女儿,边吃边聊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从孩子年龄判断,应该是赶在单独二孩阶段生的小女儿。另一侧邻桌是年轻男女,年龄应该与我相仿,甚或更年轻。男孩穿着短裤和T恤,但从搭配审美上又能感觉到他是在公司上班的人。女孩手边摆着街边奶茶店买来的饮料。

凡此种种,本属平常。但奇妙的是,店里的背景音乐居然是班得瑞。一恍惚,仿佛忘了此刻是2017年。

  Q:那你觉得现在是什么时候?
  A:2003年,2003年9月,非典刚过去。

一下子把时间线往前拽了14年。2003年的时候我当然还不在北京,但饼兄在。说起怀旧话题——出门后真的发现时间穿越,该何去何从。或者说,在那个年代,自己会想去哪里,又想做什么。

从眼前说开去:火锅店里,一边坐的父母带着两个女儿,应该只能是双胞胎。另一边的年轻男女,男孩的头发大概会比披肩发短一些,女孩脖子上准会挂着手机。店内没什么变化。但走出店堂,看到的G6高速不会那么流光溢彩。大超市和便利店隐去不少,街边小店会更多,移动营业厅,网吧,台球厅,影碟店,小书店,如此等等。街上能听到的是水木年华或王菲,甚至可能是张信哲。这种情景总会让我错觉生活的质感更强,好像日常就是贾樟柯或王小帅电影里的镜头,《二十四城记》,《日照重庆》;又好像约翰·厄普代克或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兔子,跑吧》,《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

00年代和10年代的差别恐怕没那么明显,不过仍有迹可循。2003年,挤在公交车上背英语单词或是想数学证明题的,是生于85后的我们。但以现在的年龄穿越回去,我们将化身70后。饼兄依然是媒体人,向往的不是澎湃,而是南都。我依然在校园里,不过专注的不是勒克莱齐奥,而是尤瑟纳尔。在回龙观买房还来得及。买车在所难免。路上放纵自己听《I Believe》,连忧伤都显得明媚。换乘地铁,车厢里看报的人更多,当然也有拿着手机按来按去的女孩。周末可以去图书大厦看书,国林风和风入松也都还在,书籍摆放水平比现在专业多了……2004年、2005年、2006年铺展开去,网络舆论,论坛,种子,字幕组,校内(人人)网等等等等,最好与最糟的年代并行。当下时空永远是绝境,回到2003年仿佛会被赋予更多自由,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饼兄说起长期以来对80年代的怀念。我们本身便生于85后,来不及在那个年代当主人公。但那个年代的主人公们又何曾不是身处80年代的时空绝境中?或许当时留给他们怀念的,是世界史上的60年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倒是印证了这样的判断:见证此刻历史,才真正是最难。日常行为淹没在工作中,能否感受到自己确实正在2017年生活?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