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
分享到:
已有 690 次阅读  2017-08-28 11:39


分享 举报
摘要:生而为人,不必抱歉,还是为之骄傲吧!

前一阵子,英国一年一度的同志骄傲大游行在伦敦盛大展开,通过各媒体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出伦敦正沉浸在一片色彩斑斓的喜悦之中。

这刚好让我想起了一部英国电影——《骄傲》。它据真实事件改编,以1984年发生的一次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为背景,讲述了当时一群同性恋团体对罢工的煤矿工人施行帮助,使得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群体,最终发展了一段深刻友谊的故事。

虽然现在的英国,因为群众能广泛地接受同性恋群体,而被很多人戏称为“腐国”,但是在1984年的伦敦,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依旧是歧视的。即使同性恋群体能够走上街头开展游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认为同性恋与变态无异。

除此之外,《骄傲》还中有一条重要的故事线,就是乔的觉醒与成长。

乔并非此次真实事件中的人物,也非像马克那样的领军,却是影片中,最能够让观众们自然代入的核心。

原本是深柜的乔,在加入了“男女同性恋支持矿工组织”后,才意识到原来这就是他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一直是乖宝宝的他为了能够参与这个活动,就对家里谎称是去伦敦学习做西点。但被家长无意间发现他一直以来的活动后,他又开始屈于父母的权威,停止了一切外出活动;直到电视上播放了罢工运动的失败,乔才果断地选择逃出家门,只身一人来到威尔士来慰问那群朋友。

乔在威尔士本想向马克解释自己被家里关禁闭的遭遇,却被马克恶狠狠地吐槽:你早就该离家出走了!你为什么不能够勇敢一点?为什么一直畏手畏脚?你为什么就不能对你自己的性取向感到骄傲?

于是这一趟旅途让乔彻底觉醒。他知道自己必须与那个无法接受同性恋群体的家庭告别,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团体,即使这个团体没有被社会完全接纳,但在那里他才能活得自在。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像乔那样,活了好多年都无法对自己产生自我认同感?

在台湾同性恋合法通过后,曾有人向我列举出了反对同性恋群体的理由:他们滥交、没有责任感、骗婚、跟风、得艾滋;同性恋者将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却要求人人都接纳他们;他们自己做不出一点成就,只寄希望于这个社会来成全自己……

说这话的人,恰恰暴露了自己对同性恋者的敌意:不仅不愿意了解同志群体的真实样貌,也故意无视他们在社会上缺少认同和支持的现状。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的权利,有自由地表达欲望、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权利。同性恋者伸张这种权利,和异性恋者一样正当,他们本不用努力证明自己有多优秀、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多么符合公序良俗,才能获得认同——因为异性恋者也并不需要作出证明。

然而现实是我们的社会一边不断压缩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空间和表达空间,一边不断放大并传播有关同性恋的负面形象。恐惧和偏见就这样被散播。有多少人因此像乔一样,因为难以接收到友善、积极的信息,而无法鼓起勇气接受自我,只能选择逃避、甚至“自暴自弃”?最该受责备的人是他们吗?


这就是马克在电影中不止一次提到“身为同性恋者,要对自己感到骄傲”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同志大游行会加上“骄傲”二字的原因。

所以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同性恋群体有多少“原罪”,不在于他们的交往法则与异性恋有多么不一样,不在于他们是不是艾滋病患者,更不在于他们没有做出一番成就来能让别人对他们的性取向闭嘴,而是在于:这一群体从来就没有被正视过。

【转载】

作者:马猴·烧酒壶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