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雨新知——20140601
分享到:
5已有 817 次阅读  2014-06-02 23:24


分享 举报
旧雨新知——第廿八期 深圳彩虹读书会 活动记录
  
新知何脉脉,旧雨何悠悠。
  
首先不能免俗的感叹一下时光飞逝,距离上一次组织读书会,竟然是一!年!多!了!
  
中间也不能说没有努力,大约有三四次想组织,但竟然都没有六个人想报名。当然我自己那时候因为一些私事缠身,也是半心半意,随便发一个公告,但没有用心去组织。这次真的用心了,一下子就超员了。
  
这次的主题是“一本很久以前读过的书和/或一本最近读过的书”,人有旧雨新知,书有故人新交,重温一下书籍和友谊带给我们的阳光。
  
当时定了“旧雨新知”这个题目,是因为觉得想把读书会恢复起来,还得先找回老成员,以此为骨,再添加新成员。承蒙不弃,依一,小续,大雄,时光都纷纷表示支持,更加意外的是,空要辞职暂时离开深圳,归期或远或近,竟未可知,她也要来参加,算是因缘巧合,替空办一次送行的读书会吧。其他几位,刺猬一直是读书会QQ群里的人,因为也曾中间离深,去年才回来,这次是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活动。小陆(注:六的繁体),Tommy,路人甲都是新认识的友人,如此构成,荤素搭配,比例恰当,还没有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空辞职是要去五明佛学院参加法会,之后会留在当地修行一段时间。其实我是不太理解这个行为的,但看到她从医卜星占一路走来,终于在藏传佛教这里得到心灵归宿,也衷心的祝福与支持她。读书会的最初的渊源我只是听说,是我素未谋面的滑稽发起的,滑稽退出后,空以她的热心和行动力保证了读书会的香火续存,我是11年10月份第一次加入,当时空规行矩步的主持风格也是我后来学习的模板。时光也是当时的召集人之一。后来空学佛以后,比较偏重的是佛学方面的读书活动,时光换了工作后有无暇他顾,我做为召集人组织了几次活动。但去年年中开始,因为我自己生活上的一些波折,也没有认真的来组织。除了空的几次佛学/身心灵交流会,俗人读书会的活动就荒废至今。
  
这里可能有些矫情的说,在深圳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小撮喜欢读书的人,能抽出一个下午,自由自在的交流一下读书的感想,也算俗世人间的一盏如豆灯火。我会坚持召集下去,读书会中也肯定会有热心人出来继续做召集人,也许有一天老会员都会离开,但我相信,总有人会做好传灯人,让这盏温暖的灯光静静的燃烧在都市的角落。
  
以上是无聊矫情的废话。下面是记录。
  
  
  
读书会上大家讨论的精彩,我也常常卷起袖子喷上一通,所以这个记录就不是很靠谱,挂一漏万。而且又是隔了几天来整理的,以我现在的记忆衰退曲线,对纸上记录的遗迹又过兵燹火焚。所以请参加读书会的朋友看了之后,自己再来补充一下,也原谅我的仓促与疏漏。
  
因为知道依一要分享的书是《陆犯焉识》,而托电影《归来》的福,这本原著现在也是大热,用来做头炮是最合适不过。于是我点名依一第一个发言。
  
这本书依一在上一次的读书会上分享过。依一说这本书她以前读过两次,最近电影上映又读了一次,所以很符合这次“一本很久以前读过的书和/或一本最近读过的书”的主题——而能让她一读再读三度的书其实并不多,所以宁愿再推荐一遍。铁打硬盘流水兵,除了小续和我参加过上次的读书会,其他人没听过,所以合适得很!
  
依一在介绍小说基本情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电影的失望——这也是原著党们压倒性观点,毕竟只截取了一个片段,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比如书中陆焉识的前三十年后三十年,比如陆焉识对小女儿的格外关注。依一尤其强调的是婉喻这个人物失去了原著中的光彩。因为在原著中,在陆焉识归来以后,即使婉喻失忆了,但就是在那时,婉喻找到了以前不敢表达的自我,找到了敢爱敢恨的自由,而非年轻时唯唯诺诺的傀儡状态。但电影中,只是反复强调她的等待,将这最有光彩的一笔抹去了。
  
在上次依一推荐后,赶在电影上映之前,我也把这本书读完了,所以我能顺着依一的推荐附骥补充一下,小说的好处是细节描写非常丰富!每个人的形象都是立体的,很难一言断之“好”与“坏”,比如恩娘这个人物,如果简单介绍,可能是一个情感压迫者的形象出现,但在书中,把前后的情节串联起来,那种微妙的心理是可以有一种心领神会的体会的。  
  
大家也讨论了另一个话题:女作家比男作家来说,似乎更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描写,也就是说更能体谅读者的心理来满足读者,但男作家们的视角通常客观性更强一些。小六还举了个精彩的例子:以前看过一个段子,一个男作家去乡下,听一位大娘讲述她孩子去世的故事,让他觉得好悲哀,但是只是静静的听着;如果是一位女作家,我觉得更可能的情况是两个女人并坐在一起,握着大娘的手一起泪洒当场。
  

沿着这个话题,大家顺利过渡到小续要分享的两本书:《活着》和《悲观主义的花朵》
  
活着是小续过年回家在地铁上读的书。活着的电影也是张艺谋的作品女主角也是巩俐,这本书本身也恰恰就是上面男女作家视点不同的观点的验证,余华以及其冷静的笔触记录了一个人悲惨的一生。小续说生活绝望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看一下里面福贵历尽劫难后对生活的达观,人生,至少活着就好。
  
张艺谋的电影的口碑,不同于这次的归来,上次活着几乎是众口一词的好评。大概还是考虑了观众的接受度和电检的尺度,电影的悲惨度已经大大降低,结尾的那一幕,较之小说,已经几乎可以说是温馨了。可文革还是我dang不可触碰的逆鳞,这部电影,还是被禁了。
  
活着写的是生活的痛苦,而悲观主义的花朵写的是爱情的痛苦。
  
作者廖一梅是著名编剧,和孟京辉的夫妻店出品了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等大量现代经典剧目。悲观主义的花朵,写了爱情中希望得到的依赖感和存在感,那种不安全感和内心的悲观。但尽管如此悲观,在结尾仍然给出了对未来的期望——虽然没有明言,只是给出了一个未知,但所有的未知都是期望。
  
这本书整体上都是隐忍与淡然。有人建议可以与亦舒《玫瑰的故事》对照看这种文笔。
  
  
两位老朋友过后,是兼具老朋友和新朋友身份的刺猬。空离开深圳,大把派书,带了本厚厚的安娜卡列尼娜给刺猬,刺猬表示想看这本书是因为一部电影,《刺猬的优雅》,而刺猬的ID也是来自这本书。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巴黎了,主人公之一是一个守寡的门房,养了一只叫托尔斯泰的猫,电影中也有很多和安娜相关的线索。另外,刺猬是日本文化爱好者,电影中也有日本的元素。
  
大家讨论托尔斯泰十分钟……
  
刺猬今天带来的书是著名的小王子,张小娴的译本。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一本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但是与同样写给大人看的王尔德的童话不同,小王子从小孩子的视角来写,更是纯净。是一本可以反复读的书。
  
但我好像对这本著名的小清新无感……
  
  
下一个是一位新朋友,名字起得十分低调的路人甲。路人甲刚刚来到深圳不久,新工作尚未入职,也希望读书会能成为深圳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照进他生活中的一缕光。
  
路人甲分享的是龙应台的《目送》,有对父母身前事的回忆,有对台湾人那种望故乡而不可归心态的感慨。而那种原乡人的感悟,路人甲说自己在多年远离家乡求学工作的漂泊中也有感悟。而这种感情,又没有写得特别悲情,喜欢这本书,是那种对娓娓道来的书的偏好。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种原乡人的感慨似乎是一代台湾作家共同的作品母题。前几年引起阅读风潮的齐邦媛的巨流河,二十几年前席慕容作品的风靡,都是在同一母题下的不断变奏。这本目送我自己已经放入当当收藏中多时,似乎应该买来看一看了。
  
  
再接来仍然是新朋友,小六。小六上次也曾报名读书会,但因为读书会流产,所以推迟到今日相识。小六带来的书是张大春的《四喜忧国》,选这本书的原因……不好意思我没记下来……
  
小六说读张大春的书是因为一句广告语:当代最好的华语小说家!让人生出“生平不识陈近南,便做英雄也枉然”的感觉,读完之后,发现至少可以在“当代最好的华语小说家”后面加个“之一”。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大家可能无法读长篇,所以她带了这本“大家喜闻乐见”的短篇小说合集来推荐。张大春的小说,最好便好在他的叙述方式上,文字精彩抓人。而在小说谋篇布局上,有意识流加蒙太奇的结构,可能有些人不是很适应,如果这样,可以读张大春学生,骆以军的书,如西夏旅馆,遣悲怀等。
  
大家也讨论了一下读书时间。我和时光都是放不下的人,读长篇必须找一个大块的时间段,一口气读完才甘心,而依一却宁可每天睡前读上几十页——甚至这都可以成为早些上床睡觉的理由啊。
  
  
中场休息。
  
  
下半场开始后我先来介绍了我带来的两本书:《此间的少年》和《剑桥倚天屠龙史》。其实不是两本书,《此间的少年》出过四个版本,我都买了——恶趣味可见一斑。
  
其实选择“很久以前读过的书”也是费了一番思索的,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沈复的《浮生六记》都曾在考虑范围之内,但为了和最近读过的《剑桥倚天屠龙史》配合,选了同样风格的《此间的少年》。
  
说是同样的风格,是因为两本书都是在别人的书的基础之上的二次创作。但不脱离原有书籍的基础上又写出了自己的风格,说起来简单,但写得好真是殊为不易。
  
此间的少年是大学毕业后看到的,那时刚刚脱离大学生活,还在无限留恋,看到以金庸群侠为主角的校园小说当然分外亲切,而更精彩的是,书中的金庸人物都保留了自己在原著中的DNA。而剑桥倚天屠龙史是我在今年四月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一个现代人以汉代方士为笔名托名英国博士以剑桥史书体例写的一本关于金庸武侠的解读——看这一句话中古今中外历史虚幻共铸一炉,便知此书的极品。
  
其实很久以前就在天涯论坛仗剑天涯版块贴出,那时我也混天涯,但竟然漏过去了。出书后也一直没买,上次当凑单书买了来,相见恨晚。学术点说,叫“解构主义”,第一次听到这么学术的名词还是说《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解构”,通俗点说,就是用表达方式的错位将本来耳熟能详的故事变成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本来是马亲王伯庸最擅长的事,而亲王也对本书盛誉有加:“这本书我特别喜欢,是我所一直希望能达到的那种境界。”
  
喜欢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作者的聪明。那种聪明和机灵劲儿是字里行间里往外冒的。而这种喜欢但这种喜欢有时候是存乎一心,很难交流的。除非对方也同时看过剑桥史系列和金庸系列并且都喜欢。
  
其实这几年这种类似的同人文章越出越多,难免有审美疲劳之感,比如去年看得齐天传,写孙悟空的,煌煌七大部,看了一部就弃了,作者完全在写自己的故事,完全脱离原有的人物性格设定,何苦借别人一张皮。但高手如马伯庸,江南,今何在,新垣平,写了就让人不忍释卷。
  
可惜,大家共鸣不多……
  
  
接下来是新来的Tommy。Tommy是感情丰富泪点极低的人,所以读书得到的感情满足感应该也比别人更强。他说自己读书最多最爽快的两个阶段是高中和研究生两个阶段,想想还是求学的时候是读书的黄金时代啊。他带来“很久以前读的书”是王安忆的《长恨歌》,最近读的书是杨绛的《我们仨》。
  
对王安忆的长恨歌,Tommy喜欢的是对老上海的描写,天井,石库门,老上海的优雅与精致,所以以后他每次去上海,都找到那种老石库门房子,静静的走上几个来回,纵然已经没有旧日风采,但依旧可供回味。
  
《我们仨》对Tommy的感动是那种家庭中亲人间涓涓如流的情感,杨绛先生丧女失夫之后,却仍能对旧事安然道来,是百岁老人的看淡生死人间。
  
  
大雄也是读书会的老朋友。这次他带来的书是《he is just not into you》和《快思慢想》。
  
大雄在台湾花莲旅游时,在一个著名的食肆等待一种著名的美食,拿到号牌后发现需要等上很久,于是就去附近著名的时光书店淘旧书,淘到了这本《he is just not into you》。大雄称其为快餐书,没有太多营养,却很有趣,还可练习英语。书中对情人们谆谆告诫,他忘记和你的约会,他不记得你的喜好,他不跟你做爱,如此这般,等等等等,原因不过是“he is just not into you”,道理简单,写得有趣,可做爱情指导书看。
  
《快思慢想》是在香港诚品书店买的,花了近500香港大洋,大雄说甚是肉疼。是对人日常行为中心理学因素的探讨。我看着这本书眼熟,想起来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荀健分享的一本《思维,快与慢》应该是同一本书的大陆译本。惭愧的是,听了推荐,买了这本书,放在床头书架,一年半了,却还没有看。
  
大家也讨论了一下大陆和港台的书价。实际上大陆的书价是真的便宜。港台几乎随便一本书,书价都是三位数的。为什么大陆书价低,大家觉得有竞争的原因,也有人工原料这些硬成本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版权方面,大陆人口基数大,每本书印行量也大,所以最贵的版权成本被摊薄。
  
  
接着上面的时光书店,时光带来了自己的分享。三本书,贾平凹的《二月杏》,白先勇的《台北人》和刘心武的《钟鼓楼》。三本书的共同点是都是普通人的生活。二月杏是八十年代文革后写的,时代感很强,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读起来有一些别扭感。台北人是对大陆渡海去台的一群原高官太太们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上去仍是上流社会的应酬往来,但却暗藏着失去权势后的无奈与失落。钟鼓楼则是对老北京生活的描写,八十年代商店的布置还是柜台式的,售货员的地位算得上举足轻重,所以售货员的态度为什么不是现在的体贴?因为他们是发自真心的觉得自己重要啊——群众也承认这一点啊。
  
时光喜欢的是,通过这些不同故事的阅读,去体会别人的人生。
  
  
最后压轴的是空。空分享的是《雪洞:喜马拉雅山上证悟》,作者维琪 麦肯基,一位信奉藏传佛教出家为比丘尼的英国女子,书中讲得也是她求学悟道的过程。我无慧根,对书中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同,记录未必准确,所以请空单独做专门介绍吧。
  
  
斗室一间,好友一群,自由畅谈,如坐春风,但恨时光匆匆,四个小时,弹指而过。
  
感谢大学城图书馆,提供了讨论的场地和读书的氛围。
  
最后,祝空一路平安,求道路上,得有所悟。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7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飞跃赞比西 2014-06-03 09:49
    没想到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还有读书会,无法到现场和你交流,只好在网上和你聊聊。
    《陆犯焉识》、《归来》我们俩已经讨论过俩次了,就不用再多说。
    《活着》很经典,《悲观主义的花朵》还没有读过。
    《玫瑰的故事》亦舒写的很有意思,书里的人物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有钟镇涛的前妻章小蕙、导演徐克的夫人施南生、曾经的邵氏女星何莉莉、香港的名模周天娜,你可以先百度一下这几个人然后再读,你会发现亦舒把这几个人攒成了一本书。电影是周润发、张曼玉、张耀扬演的,电影没有书有意思。
    龙应台的《目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娓娓道来,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在里面。张大春的书没有读过。《剑桥倚天屠龙史》我在书店略翻过,作者比较会奇思妙想。白先勇的《台北人》是短篇小说集,我推荐你读读他的中、长篇。
    王安忆对于上海和上海人的解读非常如火纯情,《长恨歌》是一部好的作品。
    我最近集中在看女作家方方的作品,她和池莉喜欢写武汉这个城市。我推荐你读她的《万箭穿心》、《风景》、《惟妙惟肖的爱情》,写的太棒了。
    男作家与女作家的区别,其实要看你读哪个男作家的书,我推荐你看毕飞宇和苏童,这俩个江苏的男作家是描写女人的高手。苏童笔下的女人大部分都是悲剧性的,毕飞宇主要描写女人的“爱与性”。苏童的书你都可以找来看看,毕飞宇的推荐《青衣》、《玉米》。
  • Icaros 2014-06-03 20:40
    飞跃赞比西: 没想到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还有读书会,无法到现场和你交流,只好在网上和你聊聊。
    《陆犯焉识》、《归来》我们俩已经讨论过俩次了,就不用再多说。
    飞赞君渊博,惜乎关山万里,无法对坐论道。
      
    这次提到的大部分书我都是耳食已久,却无暇得见。比如玫瑰的故事,目送,长恨歌。都列到最近的读书计划上吧。
      
    亦舒的笔触在女作家里算冷的了。大学时顺手翻过她的几部作品,但特别出名的喜宝和玫瑰的故事竟然都错过了。也是痴男怨女,但比起琼瑶的爱情至上,多了很多人间烟火的实际。记得有个段子说过亦舒的男女主角家明,玫瑰成了青年男女代称,电影金枝玉叶也用这个来调侃。
      
    白先勇散文读过,印象不深,印象深的孽子。最近有人提议办一次同志小说读书会,如果办的话,我准备带孽子去。
      
    池莉的小说也是在大学时猛读一阵。那时刚买了电脑,在电脑上下了很多小说,读得过瘾。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来来往往,笔也是够辣的。除了这个,有印象只剩《她是一条河》了。方方的没有读过应该是一个路数吧?可惜现在这样写生活的作家不多了,倒是安妮宝贝这样的呻吟流居多。
      
    苏童的也只是在书店站着读完了几个短篇,现在的印象只剩下我的帝王生涯这一篇了。和余华的还不一样,余华是冷,苏童是静。
      
    毕飞宇的书买了,一直没读。
  • 飞跃赞比西 2014-06-03 21:34
    Icaros: 飞赞君渊博,惜乎关山万里,无法对坐论道。
      
    这次提到的大部分书我都是耳食已久,却无暇得见。比如玫瑰的故事,目送,长恨歌。都列到最近的读书计划上吧。
      
    池莉和方方不是一个路数,推荐你看看她的《生活秀》,还有中篇《爱恨情仇》。
    我刚看完《爱恨情仇》,池莉用了一横一纵俩条线写,没有煽情也不文学,全篇几乎没有形容词,她就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给你展现在眼前,不像女作家写的作品。
    亦舒的《喜宝》没有读过,好像主人公也是影射香港的某位女星。我读过《印度墨》,里边的女主人公影射的就是李嘉欣。
    我一点也不渊博,就是瞎看,悟不出太多的道理,在飞赞里也就能和你聊聊。
    如果是同志小说读书会,我会带三岛由纪夫的《禁色》。
  • Icaros 2014-06-03 22:51
    飞跃赞比西: 池莉和方方不是一个路数,推荐你看看她的《生活秀》,还有中篇《爱恨情仇》。
    我刚看完《爱恨情仇》,池莉用了一横一纵俩条线写,没有煽情也不文学,全篇几乎没
    嗯,有时间会一一看过来。
    不过我觉得女作家的描写似乎都比男作家更细腻一些。
    我也是瞎看,现在在写五月份的读书总结真的是瞎看,:-)
    三岛的书,也没有看过……欠太多了。
  • 飞跃赞比西 2014-06-04 08:18
    Icaros: 嗯,有时间会一一看过来。
    不过我觉得女作家的描写似乎都比男作家更细腻一些。
    我也是瞎看,现在在写五月份的读书总结真的是瞎看,:-)
    三岛的书,也没有看过……
    我们俩都不是专业写书评的,都是看完书之后的一点心得,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
    我不在深圳,否则我会去参加你们的读书会。反正我们都是瞎看,就在网上聊聊。在飞赞上找一个能聊这些的人不多,恰巧让我碰上了你这个大连的帅哥(辽宁老乡)。
  • Icaros 2014-06-04 22:21
    飞跃赞比西: 我们俩都不是专业写书评的,都是看完书之后的一点心得,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
    我不在深圳,否则我会去参加你们的读书会。反正我们都是瞎看,就在网上聊聊。在飞
    聊天容易,投机不易,且聊且珍惜。
  • 漠漠天海 2014-08-21 15:36
    我订阅的微信号“不止读书”也会举办读书会,可惜无伦从数量还是悟性上我都差得远,就算家门口办读书会也未必好意思去。十分艳羡。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