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to Remember
分享到:
10已有 839 次阅读  2016-09-16 00:18


分享 举报

又见九月,又见九月。努力回忆,不知能否记起此前的时光流水,甚至,能否记起该如何敏感动情,如何感伤怀旧。心潮汹涌时诉诸文字是我本能的急救手段。曾经开玩笑说,自己要左手写论文,右手写公文,双手写小说。玩笑过后,发现自己从20岁起就在社交媒体上时时更新絮絮不止的日志已经不知该安排给哪只手去写了。想不起来社交网络是什么时候戒的,只记得自己从用微信的哪天起就不曾发过朋友圈,一张照片一条内容都没有,那么多那么多想说的话,不知都去了哪里。

此刻,简直来不及追问,只是直觉我似乎有必要回忆起十个瞬间,并尽力记录下来。每个瞬间都截取在九月,是我有意为之。

20岁的九月,我坐在武汉大学的枫园食堂。坐了一夜的火车硬座,赶到这里刚好是吃早饭的时候。此前一段时间和此后更长的一段时间,我对周围环境都是冷颜冷眼,有意划开内心与外界的距离。手段上算不上高明,只是想表明态度。而唯有回到这所校园的短暂三天,让我流泪欢笑,锋芒毕露。片刻,小千赶来。他是我本科时喜欢的直男,千晟寒这个名字中的千字便取之于他。我近乎任性地约他十一假期一起出去玩儿,我的故乡,我所在的城市,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随便他选。如我所料,他说十一不想出去了。他不知道我喜欢他,至少当时还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和他只是普通朋友,甚至连最好的朋友都做不是。于是我掏出火车票,告诉他我十一想自己去爬长白山,票都买好了,到长春的。长春是他的故乡,我和他同校的日子不知听他念叨过多少遍多少遍。他果然兴奋了,给我策划到长春去哪儿逛,然后再怎么去二道白河镇……那次旅行成为我迎接21岁的浓墨重彩。

21岁的九月,我坐在破旧似垃圾场的礼堂里听高联的考研补习班。报名听课的人太多,我只分到了小马扎,躲在角落里记笔记。旁边两个女生让我想起了《挪威的森林》里渡边某个寻欢作乐失败后的清晨在新宿遇见的女孩儿——都是一个人高马大,一个个子小小,而不停说话的也都是个子小小的女孩儿,仿佛有诉不尽的苦。她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念念不忘:辛苦三个月,幸福三十年!这么高觉悟简直让我肃然起敬,而我当时分明想的是:只要能幸福三年,只要能幸福读研的那三年,就不枉费我每天早起晚睡打仗似的抢自习室座位以及像高三那样焦虑得把左手背抓出一道道血痕……原先对周围环境的冷颜冷眼在考研的日子里化作体内熊熊不尽的无名业火,每天不是烧别人就是烧自己。辛苦并不可怕,刻苦也没有问题,痛苦的根源是外界阻碍重重压抑处处以至于看不到希望。此前此后,我不记得自己还曾经历过像考研时那样绝境又无处逢生的日子。

22岁的九月,复习到深夜,我起身步行去五道口的赛百味买潜艇堡吃。记得那家店凌晨两点才关门。有一次,我一点半以后才到那儿,见玻璃柜台后面的分装蔬菜和肉类的不锈钢盒子已经被撤出来,挤放在收银机旁的桌子上。面熟的服务员正在清理食物,但见到我,就又给我烤了一份特价的潜艇堡。我边吃边走,沉没在安静而开阔的宇宙中心。毕业后,我成了无业青年,在家复习准备二次考研。好吃好喝晚睡晚起都是次要的,有相关的课可以去旁听有丰富的专业书可以买到也都不是重点,关键是,在这个九月,我遇到了未来的导师,她引领我进入了另一片专业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何其珍贵!高尚与理想也不只是美好词汇,而是我久违的精神境界。北大是我此前根本不敢奢望的高校,然而,此刻,我居然摸到了北大的敲门砖。多少年后重新回首,我有限的人生从表面看去似乎顺理成章。不过我知道,在顺理成章之下埋藏在这个九月里的小概率突围,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转折。

23岁的九月,连续两个星期都做噩梦,半夜两三点醒来,挥之不去的都是发言写不出来综述写不出来论文写不出来……当然还有文献读不完或者读不懂。当时还不知道自己一年以内就能创造日产一篇paper的奇迹,也不知道自己两年内就能近乎穷举般地写年度研究综述。当时能做到的,只有——坐起来!开灯!接着读文献!……学术书果然安神——大牛就是大牛,能厘清很多难缠的概念纠纷;虽然界定时不无武断,可又适合自设的宏观学科体系,而且能对微观问题的思考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恍然发现,这种生活,是自己盼望已久的,真的,因为和本科的生活几乎完全相反。那时想要的,基本都有了;不想要的,也差不多都没了。于是,在这个九月,我终于进入到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又岂能败下来!

24岁的九月,前前后后被各种风暴裹挟,事后想来不无荒诞。学校的吉他协会在鼓楼的一家酒吧演唱,我和四哥去捧场。到访的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不过不认识的人里又有拐弯抹角就能认识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言难尽。是逃避,还是进击?开场便是惊艳:一位年轻庄重的姐姐弹唱《传奇》,声音悠扬,仿佛暗夜烛光,让我至今仍念念不忘。四哥离开后,我和不认识的人聊共同认识的人。聊到与我同师门的学姐时,话题转向学术。读文献安神,聊学术也安神,人际与学术交错的氛围刚刚好。读研期间要完成的两件事,一件是读书学习,一件是找到同类。其实两件事都与身份相关:认同自己的性少数身份,实现自己的学术身份。经验值爆棚是在更久以后的未来。这个九月,我还做不到举重若轻,但已经开始从容淡定了。最后一曲前,同宿舍哥们儿的女友突然对大家说:最后一首歌是Beatles的《Love》,献给在座的每个人,无论是喜欢同性的还是喜欢异性的,希望都能找到自己的love~!

25岁的九月,从老外文楼出来,作为领路人我却故意绕远,恨不得在夜幕中围着未名湖走上一圈,再出东门去中关新园。同路的是因翻译村上春树而知名的林少华老师和一个传媒大学的女生。此前,林老师在院里讲座,我特意去听。结束后,院里的老师抽不开身,临时安排我送林老师回酒店。这个任务对我而言简直喜出望外。我有好多问题想和林老师交流,比如对海洋大学的感受,对青岛市的感受?以及,后来为什么又主要负责翻译片山恭一?如果是出版社的安排,那么林老师对片山恭一的理解又是如何?甚至想更进一步,问问林老师对施小炜翻译的村上春树的看法。(啊!其实我更想提张欣的小说《浮华背后》,里面有一个叫彭树的人物也是日语文学翻译,他的经历和林少华的较为吻合也就罢了,甚至他翻译出来的句子直接就是林少华翻译的《挪威的森林》中的句子……)但一路走向酒店,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始终是那个女生。她在讲自己如何通过村上的书认识了一个男生以及那个男生后来成了她的老公……林老师听她讲,一路都呵呵笑着,不过有过一两次迟疑:这条路对吗?我装傻充愣:对啊!那边走不过去,咱们只能从这边走……其实,路再长也长不过那个女生想说的话。林老师的回应同样积极主动,而我只能偶尔插一两句话。后来,我觉得索性听他俩聊也蛮好。几年之后,我读到林少华的散文集《高墙与鸡蛋》。林老师身上有学者(日本文学教授)、公务人员(青岛市作协副主席)、名人(知名翻译)三重标签(至少三重),自然应该是见多识广,善思独到,但在《高墙与鸡蛋》中的部分篇目里,他暴露出来的肤浅实在让我咋舌。要说失望肯定难免,不过抛开上述标签仅仅从现实中的人这个角度去感受林老师,依旧是难得而又美好的经历。

26岁的九月,高中母校办60周年校庆。想起50周年校庆时我们还曾列队站岗迎宾,现在返校情愿不受这份礼遇。不要在我走低谷的时候相遇,不要在我走低谷的时候重逢。研究生毕业,自己重又成为无业青年。一事无成的连环套,虽然心里有把握挣脱,但显然不是在这个九月。此刻,我将一事无成地参加校庆。如果可以,我真希望把遇见阿奇的时间提前到这个九月,甚至更早,让我能有机会趁校庆带他走进我的高中母校,不去见同学,也不去见老师,只想边漫步操场和教学楼,边同他讲讲这里给我带来的正面影响。高中母校现在还算不上北京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但数完人大附中和四中以后,数三数四肯定就数到这里了。当然,在我上高中时,母校还没这么厉害,但那时母校正好处于越来越厉害的上升期,就像宇宙加速膨胀时的红移现象。非常幸运,我观测到了,也感受到了。读研时的导师曾让我感慨:高尚与理想也不只是美好词汇,而是我久违的精神境界。所谓久违,是因为我在高中时曾与这种精神境界相逢。

27岁的九月,单位举办联欢会,我手握话筒站在多功能厅,以主持人的面貌亮相。上讲台讲课的经历自然有过,但主持活动这真的是第一次。满眼望去倒没觉得紧张,只是意外自己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节目调整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反倒是临时串场自由发挥更驾轻就熟。作为宣传机构,组织社会活动和举办大型演出都是单位的招牌。自己虽是文艺青年,可惜优势不在文艺演出,而在动笔写文。前路不乏种种门槛,但此刻能做而且愿意做的,还是尽量多尝试,多吸收。自己后知后觉的本性难移,在这个九月还无法窥见所做工作的纵深景象,心中更希望回到学术的道路上去,把眼前的所有经历都当做间隔年里的异彩纷呈。

28岁的九月,盯了两天的培训班结束,我和同事离开酒店,往潘家园的地铁站走去。眼前又是红移现象。工作以后,没遭遇太难跨越的门槛,倒是赶上了意想不到的机遇。以前一直以为身为基友又去当公务员就是死路一条,但暂时客串进了国家机关,发现氛围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勾心斗角或死气沉沉。虽然最初几天终日莫名惶惶,仿佛来错了地方,但沉浸到工作中以后,发现自己竟然特别适应。当然,还有一个幸运的因素,是自己和遇到的同事比较投缘,能在工作多的时候苦中作乐,改文都可以改到爆笑。重大政策调整,重大舆论事件,专项行动,群体事件……有限的时间里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说不上瞬息万变,但明显感觉时间密度加大了。一两个月前的事情,仿佛过去了小半年。这种持续并肩战斗般的快乐,这种不断更新升级般的成长,我本以为告别校园后就再难重遇。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对学术的道路心怀更多惦念。在这个九月,考博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走到潘家园地铁站,我得和同事告别,独自去马路对面的首图借几本书。

29岁的九月还没到,我便开始忧心忡忡,不知该用何种方式纪念自己30岁前的最后一个月。在这个九月,我依旧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过了这个九月,我将迎来崭新的十年。本想卡在30岁到来之前结束异彩纷呈的间隔年,胜利大逃亡般地逃回学术的道路,但这个愿景终归成了遗憾。其实,与学术相比,丰富的信息,无尽的知识,系统的思维,恐怕更是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执着的向往。此刻,除了学术道路,我似乎也可以通过工作的纵深来接近这种向往了。只是,心中仍旧存疑:20岁到30岁是我自己的小宇宙加速膨胀的十年,红移现象不曾停止;那么,30岁到40岁,我还能保持这种膨胀的速度吗?甚至,我还能保证红移现象不转变为蓝移?……这样的问题我还给不出答案,至少在这个九月给不出来。不过,这个九月也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浓墨重彩——就像20岁的九月旅行去爬长白山那样的浓墨重彩。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8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喀尔巴阡山树神 2016-09-16 01:26
    此文开创八五后这批奔三者们,回顾人生第三个十年以月穿线的新写法。九月被你抢走了……大爷的。
  • 找个人相伴一生 2016-09-16 09:48
    这篇文章写得好,读来非常有共鸣,我仿若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很幸运还能在这个网站看到这么好的文章,谢谢你。
  • 所谓盛夏 2016-09-16 12:15
    飞赞又一篇好文~
  • 千晟寒 2016-09-16 20:16
    喀尔巴阡山树神: 此文开创八五后这批奔三者们,回顾人生第三个十年以月穿线的新写法。九月被你抢走了……大爷的。
    现在都有小孩儿管你叫大爷了吧?
  • 千晟寒 2016-09-16 20:18
    找个人相伴一生: 这篇文章写得好,读来非常有共鸣,我仿若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很幸运还能在这个网站看到这么好的文章,谢谢你。
    谢谢你的夸奖。其实这里写到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能让你感到共鸣,我非常欣喜~
  • 千晟寒 2016-09-16 20:18
    所谓盛夏: 飞赞又一篇好文~
    谢谢你的夸奖
  • 喀尔巴阡山树神 2016-09-16 20:40
    千晟寒: 现在都有小孩儿管你叫大爷了吧?
    是啊 好多呢
    羡慕吗?
  • 淹不死的鱼 2016-09-19 19:25
    作为九月生人,意味太多。今天去看牙医,大夫一个劲的责怪我怎能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牙齿,让我好不追悔莫及。大夫说,人生就是个得到失去得到失去得到的过程。风后面是风,路前面还是路,想起十年间经历的种种,恍若隔世,恍若隔世。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