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基佬里的矫情“作”逼?——基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解析
分享到:
2已有 861 次阅读  2017-01-03 15:27


分享 举报
俗话说得好:贱人就是矫情。在男同志社交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你会认为“矫情”或者“作”的男人,为什么矫情二字会有损我们的形象,和贱人二字联系在一起呢?心理防御机制告诉了我们答案。

矫情就是害怕受到伤害。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简称心理防御(也称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在生理上,心理防御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神经症,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很明确地可以看出来,滥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矫情逼很可能终成变态。

一、逃避型防御机制:

1.压抑(压制Suppression/潜抑Repression)

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即有意识地将不可接受的欲望、思想或记忆从脑中驱除出去,或从有意识的头脑中无意识地排斥痛苦的冲动、欲望或恐惧。

典型基友案例:

以上案例展现了压抑与压抑的失控。

其他例子:

  • 大量的“哦”
  • 强迫自己和异性恋女生结婚
  • 选择性失忆
  • “不要提起我前男友!”
  • 有些人你和他聊天就是觉得这个人很隐忍,不真诚。

大部分基佬的压抑问题,还是在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度不足,说到底,在这个时代里,不应该过多去斥责环境,虽然出柜这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策略不同,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身份认同的完成和出柜,很可能都是早晚的事情。

2.否定/否认/拒绝(承认或接受)(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LOL时做出愚昧行为:不是我的错。
  • 自我身份认同不完全时,对一些陌生人否认自己的性取向。
  • 用尖锐的基音告诉别人自己有多MAN,否认自己是娘娘/小公主。
  • 当对象出轨是,认为不是真的。

意志薄弱,知识结构较为单纯的基友,会使用这种原始简单的机制,然而,愚蠢的否认常常在社交过程中起到不良的作用。

3.退行/退回/倒退/退化情感(Regression/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可以放弃努力,不用去应付困难,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基友常见案例:

其他例子:

  • 大喊“妈呀!”
  • 某些M喜欢叫爸爸
  •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瘫倒大哭大叫

自称宝宝自然让很多人觉得矫情地要死,很多小受都喜欢这么做,深层次体现的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

二、自骗性防御机制:

1.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典型基友案例:

恐同即深柜。

其他例子:

  • 明明是很喜欢一个人,却要处处招惹他生气。
  • 网上的经典例子: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点反向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了。
  • 喜欢被照顾的人,却表现出处处照顾别人。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精神病患者,都会过度使用反向形成。

2.合理化/文饰(Rationalization)

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

典型基友案例:


试图自我合理化:“双性恋就是只想和男的视频飞机不想谈,这件事是合理的”

其他例子:

  • 酸葡萄心理:得不到那个更好的忠犬攻,就说他过去的黑历史来证明他是个渣男。
  • 甜柠檬心理:明明是个傻B,却说自己呆萌。
  • 那个男生太帅了,我不喜欢太帅的男生,会很花,或者,肯定很多人喜欢他,他不会喜欢我的。

夫夫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不和谐中,合理化的错误使用是一个重要原因。

3.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
以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

典型基友案例:

抽烟来抵消不愉快的情绪。

其他例子:

  • 父母缺乏陪伴/单亲家庭的父母可能用物质来弥补。
  • 出轨的人却突然对自己原配特别好。

罪恶与仪式常常相伴而生啊。

4.隔离(Isolation)

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景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尴尬、不愉快或焦虑。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情,却说我有一个朋友怎么样怎么样。
  • 不用男同性恋,而用性别男,爱好男等其他代称。
  • 明明是娘娘腔,却要说自己是仙女/天女/小公主/太太/娘娘/本宫

有时候,直率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5.理想化(Idealization)

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纯一派对
  • 大猛攻
  • 耐零

孩子,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6.分裂(dissociation)

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

典型基友案例:

CY就是一个常常使用分裂机制的人。

其他例子:

  • 父母面前和同学面前不一样。
  • 对象和姐妹面前不一样

基于不同立场,不同情境,分裂没什么,但是,若一个人身份情境分裂太多,就会像CY一样陷入疯狂的境地。

7.歪曲(Distortion)

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典型基友案例:

一个根本不认识我的人,歪曲我爱他,然后我看出他有心理问题(我认为他的心理问题是被害妄想),把他介绍给我的一个情感专家好友(单身)认识,结果认为我的朋友爱我,我是在逼他走,说我要伤害她。然后又是我没有责任心,背后一套什么的……结果是一个完完全全不认识,在微信上也聊了不过几个回合的人……

交友需谨慎啊,兄弟们!

案例2:


你又是谁啊……我也是醉了,刚聊了不到几个回合,没见过面,就来“开始一段新的关系”这倒算了,还给我来个睡觉倒数……矫情到爆炸好么?不会PS加个滤镜选个角度已经很公主了好吗?

明明知道自己性格不招大多数人喜欢,却还不去改。(如果有喜欢这种性格的,我可以推荐他们给您认识。)原地等待什么100%接受自己的“对的人”,说什么随遇而安,自称“等待兔子的胡萝卜".结果只有一个:没男友。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歪曲事实的人,常常,他们只会在网上这么嚣张,所以网上交基佬需谨慎!再次强调一遍,我认为,一定要现实生活中接触较长时间才可以找到靠谱的对象。

三、攻击性防御机制:

1.转移/移置(Displacement/Transference移情)
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另一较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物。当然分正向和负向。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艾滋病患者/高危人群/有危险行为的人,转向作艾滋病公益
  • 某些观点为:人不如狗的对宠物的爱
  • 宅男找不到对象只爱二次元。

转移是一种具有正负双向能量的心理防御机制,负向转移是很可怕的。

2.投射(Projection)

也称为外向投射。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

典型基友案例:

自己要找Mr.Q,却没有勇气,要用淋淋来帮忙,自己心理会好一些。

其他例子:

  • 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
  • 把自己喜欢这个人,说成:他是不是喜欢我
  • 明明只是很普通的牵手拥抱,在投射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会

投射与误会常常相关,我们说到的推己及人,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投射的作用。

3.内摄/摄入(Introjection)

也称内向投射、内投射、内投,与外投射作用相反,摄入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个体(主体)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客体,如某位亲人的性格特质、行为方式等),而将它们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典型基友案例:

把自己头像P成淋淋。

其他例子:

  • 和“姐妹们”在一起久了,自己也变得姐妹起来。
  • 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
  • 一天到晚和说粗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说起了粗口

其实很简单,内摄主要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要是从众的角度,减轻了自我分离的焦虑。

四、代偿性防御机制

1.幻想(Fantasy)
当人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自行编撰。

这是一个经典的玛丽苏公主病的案例,矫情到爆炸。

其他例子:

  • 因为自己长得胖,或者不符合大众审美,就以为自己不会有人喜欢。
  • 自己性格很糟糕,但仍然幻想会有100%契合自己的人找到自己来爱自己,口上说随遇而安随缘,自己却不努力改善自己。
  • 没有对象的人依靠性幻想和自慰来解决需求。

幻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当然,滥用可能会造成歇斯底里和妄想症。

2.补偿(Compensation)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典型基友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不如跳舞”和“不如桌游”是两个概念,不如跳舞常常用于没有恋爱或者恋爱无意义的人身上,而且跳舞的对象常常是自己的“好姐妹”,而不如桌游则常常用于社交途径较为匮乏的单身同志,桌游对象常常是颜值和头脑在通常情况下较好,性格素质也比较好的单身男同志,在这里,“不如桌游”比“不如跳舞”多了一层有机会撩到高质量汉子的意义。

其他例子:

  • 抽烟、酗酒。
  • 暴食、购物狂、化妆品控
  • 得不到正向关注的人,开始卖丑

使用补偿机制,真的要三思。

五、建设性防御机制

在防御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

1.认同/仿同(identification)

在精神分析中,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加以表达。个体无意识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尊崇的人,或者归属、认同的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模仿一些文艺作品中自己崇拜的人物/偶像的样子。
  • 也有负面的认同,典型的就是“斯德哥尔摩效应”,即被绑架的人开始同情和帮助绑架者。童年受到过侵犯的人,因为斯德哥尔摩效应,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施暴者。
  • 对一些团体、群体的认同,以加入这一群体为骄傲,自豪。同志骄傲节也有一点这个意思。

认同的错误使用会变成中二病的……在很多动漫比如《海贼王》里的路飞,就是比较典型的……当然有时候中二不是坏事。

2.升华(Sublimation)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切嗣爸爸的童年悲惨遭遇让他思想核心中出现了“正义”去拯救世界。

其他例子:

  • 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代替。

  • 用自己创作文艺作品来代替性冲动

  • 恋爱受挫的人,在事业学业上加倍努力

    所以说,其实升华用得好还是会有不错的效果。

3.幽默(Humor)
是指当事人面临困境时,并不转移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当事人自己的窘困出境。这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以表面的开心欢乐来不知不觉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和内心的失落。

★典型基友案例:

其他例子:

  • 特殊的自嘲技巧

  • 发人深省的搞笑

    事实上,学会幽默,在大众社交的过程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谁都不回特别想和一个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幽默,但幽默这门技巧,是可以练习的。

六、其他防御机制:

1.固着(Fixed)

固着是指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典型基友案例:

事实上,这涉及到心理年龄问题,在基友社交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先看看生理年龄啊。贴吧和知乎用户的年龄层确实不同,QQ和微信用户的年龄层也不同,有些时候并不是固着的机制存在,而是有些代沟是真的存在的,因为年龄和经历有密切关系。

2.利他(Altruism)

“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Valliant)个体通过自觉的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获得社会赞赏和他人感激(无意识动机),最终获得自我的满足。

安娜•弗洛伊德对利他者表现出的勇气深感敬佩,但同时不留情地指出,利他者设法得到的乐趣不是专有的替代性的快乐(not exclusively a vicarious pleasure),但是包含着放弃自己的理想的达成,提供了一种伪装的、一定量的原始冲动的满足。因此,有许多其他的利他形式,如受虐。

★典型基友案例:

一个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对象的人,却成为了其他人的月老,只能从他人的幸福中获得一些满足,也是一种利他。

3.鬼畜(Kichiku)

重复使用某一话题、语言、动作进行洗脑式的行为。

鬼畜是一种剧毒的心理防御机制。

★总结: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墙,关键在于,我们筑墙的方式和材料。在基友的社交过程中,因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矫情”和“作”,甚至出现激烈的冲突。害怕伤害的怯懦,心理不成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不了解,社会阅历的不足,不真诚的网络社交等等都会导致心理防御机制的滥用,从而给人一种“矫情”、“做作”的感觉。

人和人之间,真诚是非常可贵的,而网络社交本身就含有了大量虚拟的因素,很多人也不必为网络的言论负责,更不用提照骗之类的问题了,因此,CY认为网络只适合作为基友初识和认识后的沟通交流工具,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CY鼓励大家从网络走到线下,用真实事件的面对面交流来感知对方,这样才能找到对的人。

选择合适种类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使用,是一门艺术,能够为基友之间的社交加分不少。有一首歌唱道:痛快去爱,痛快去痛,痛快去悲伤,痛快去感受,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

有时候,耿直Boy也是很可爱的!

是的,那么最后,一个自以为内心强大的人,应该对基友们说:

来啊,互相伤害啊!

本文作者亦发布于:风潮WindTide-LGBT社交媒体

微信公众号:windtideSH

愿我们拥有彼此,不再孤单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