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末世的阶级冲突
分享到:
已有 859 次阅读  2014-03-18 17:29


分享 举报
《雪国列车》剧照

  昨天和小伙伴看了雪国列车,一直以为该电影是个特效级别较高的科幻电影,并带有主流科幻电影的英雄、美女、激斗戏和抱得美人归的老套剧情。没想到随着观影进程,颠覆了我一贯的科幻电影偏见。好吧,我承认我没看过原著怎么着吧!
  其实,整部电影的风格戴着科幻的帽子却对科技描述浅尝辄止,实际上所谓的科幻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做了个陪衬,包括为何建造一部列车而不是固定避难所、为什么天气变得如此寒冷却还有充足的光照、为什么列车可以撞碎坚冰而不脱轨、为什么有永动机!!其实科幻本就不是本片的着重点对么,本片的科幻内容主要是服务于这个世界的设定:人类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数十节车厢里,同时存在着两个阶级(广义),探究其中的对立&共生关系。
  影片开头的阶级冲突感极强,清点人数时计数器的咔嚓声显得极其刺耳,一排一排的人整齐的坐下也显示高阶层人员对底层人民的绝对控制力,主角(大帅哥克里斯埃文森根本认不出来好不好)的迟迟不肯坐下也从侧面体现了自己试图抵抗暴权的意识。影片前期主要是逐渐阐述主要的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着重展示了尾舱乘客生活的艰苦与悲哀。
  影片整体气氛昏暗沉重,一直在列车中行进本身就给人压抑感(估计幽闭恐惧症会发狂吧…),每次门开都伴随着尤娜索要的轻幽默,却无法让人忽略探究门后面是喜是忧的好奇心。食物生产车间大家发现大量蛋白块的快乐场景被主角登上机器看到的真实情况瞬间击碎,也解释了工人疯疯癫癫的原因——每天看着这些原料还不得不为了活着而吃掉这些蛋白块。刀斧车厢中对暴力的描写也体现了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底层车厢无法抵挡的时候,剧情的反转是由于底层车厢中的奔跑而来的火种,这又有了一些开拓者的意味。
  之后的日式寿司、儿童教育在缓和了影片气氛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一个密闭空间中,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生存是主要的问题,那到底是自由重要还是秩序重要。
  随后继续穿过了音乐艺术、服务业、科技和奢靡的舞池,对比底层社会吃的食物、生活状态,无形的冲突感随着主角愈加快速的步伐不断增强,最终,来到了末节车厢,主角对于自己身世的描述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如此迫切的想要进行革命,他一直活在自己不得不亲手杀死一个女孩的母亲并妄图杀死这个孩子的恐怖阴影中,他一直想亲手结束这一切。
  最终,列车的主人,告诉了他真正的秘密,原来那个他一直敬仰的精神领袖其实一直配合威尔福德在保持着这个“世界的平衡”。两个阶层的领导人一直维持着这个世界,却也残酷可怖。威尔福德对于前舱乘客的死也没有任何怜悯。其实不光是两个阶级,在阶级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层面,最高层实质上是为了自己更宏伟的目标而前行,真正的底层是死是活根本毫无意义。
  主角柯蒂斯在知道真正的事实之后,在种种冲突中,呆若木鸡无法自拔,他也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是将一车人的性命统统抛弃结束这个畸形的社会,还是自己坐上底层车厢领导人的位置继续保持着这种平衡?最后,还是底层社会的孩子唤醒了他,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种麻木不仁,那种接受这个残酷社会的现实,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反抗,将最后的希望交给了那个孩子。
  影片的最后,幸存了两个孩子,和远山上的北极熊遥遥相望,是希望?是绝望?不得而知,但是这个畸形的社会终于走到了尽头。
  整部电影没有了好莱坞式的科幻电影玄而又玄的高科技特效的沉疴,回归故事本身,观影过程中可以让人不停地思索一些东西,感谢韩国导演奉俊昊。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