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科学—— 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书评
分享到:
已有 314 次阅读  2020-12-23 18:14


分享 举报

我是用Kindle看完这本书的,当然是在亚马逊买的正版图书。全书的内容在70%多一点的时候就结束了。后面是关于共情商数的量表、如何识别各种零度负面共情的情感障碍、参考文献和附录。所以整体来说,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本学术著作,完全不是武志红那个类型的心理学家所写的那种。这就导致这本书看着真的有点累。

这本书中还是大量使用脑科学的知识,讲到了脑区,并且在大脑中找到了一个共情回路。作者做了一个共情商数的调查,人们的共情商数呈正态分布。然后作者把分布分成了几个部分,逐个分析。作者重点分析了“零度共情”的人,并且创造性地(据作者自己说)提出了正向和负向两种。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关于共情的书,书中关于共情的介绍和关于不同零度共情的人的分析都让我觉得很有收获。作者也提出了关于要给零度共情的人更多关爱、要让他们尽量摆脱这种状态。可以说,我认为作者并不只是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共情,作者也提出了共情应该应用在更大的领域,比如利用共情清除社会的冲突、利用共情让不同宗教背景的人相互理解等。在我看来,这个升华虽然表达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对世界的大爱,但是也是略显幼稚了一些。

纵观全书,作者前面提到研究共情是因为要研究恶的起源,但是在全书收尾的时候并没有收到这部分里。甚至在讲述共情的时候也强调零度共情不等于恶。我觉得单纯从写作的角度显得有点文不对题。

最后,用本书给的量表我测量了一下自己的共情商数,得分28分。这个得分属于低共情,即共情最低的那个区域。而且根据本书的表述,我也可能有一点边缘性人格障碍。特此记录一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