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瓦解中的乡土中国,同性恋者生存一线
分享到:
1已有 1832 次阅读  2020-12-31 14:01


分享 举报
      人类在经过了漫长的狩猎和采集生活之后,学会了驯化植物成为庄稼。在庄稼被驯化的过程中,人类也在被植物所驯化。他们提供的能量让人类能够生存和大量繁衍后代,因此围绕着土地,就形成的聚集的人口和部落。由此产生了集体主义。尤其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把这种以土地为核心而形成的集体主义发挥到了更高的水平“三纲五常”。
     在集体主义的潮流里,一切与之不相复合的个体思想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同性恋更不被允许!
     而在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中,深刻影响着个体的反而不是这些国家层面的集体主义。历史改朝换代,对乡野中的普通人民来讲除了战乱以外,皇帝是谁只是换了个姓的差异而已。真正影响个体生存和生活的是,个体所在的家族或宗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面用差序格局来说明了这种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即在农耕文明的乡土环境中,个体围绕着耐以生存的土地过日子,需要以血缘关系为序去扩展集体的圈子大小。
     个体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自己的血缘和地缘去形成自己的差序格局,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集体。而在这样的集体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宗族观念。而这种宗族观念是以集体利益或者集体思想形成的规则和行为规范,一切不符合宗族利益的个体思想或行为都不被介绍和认可。因此如自由恋爱,寡妇再婚这种有损家族形象的个人追求是被人嘲笑和不接受。更别提同性恋这种不以传宗接代或光宗耀祖的行为。而个体就像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树,必须去适应周围的土壤和气候。一旦脱离这个土壤,将必死无疑。

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这种以土地为中心的集体宗族主义,在逐步瓦解,父权主义逐步被削弱,也就给了同性恋文化一口呼吸的缝隙。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开始离开自己固有的土地外出务工,形成了第一代农民工,通过在外面打工赚钱,把钱邮寄回家改善生活,有了不在依赖原有家族力量的能力。其中第一代农民工依旧有着极强宗族主义的根基,有着极深的烙印,他们出去打工的最终目的还是赚钱回家盖房子,回归原有的家族和宗族的庇护。然后新生代的农民工,在留守儿童期间,以及成为劳动力之后,宗族对他们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弱,尤其是部分接受了一定教育程度的个体,开始远离宗族这个集体,把根开始从泥土里拔出来开始有了个体的觉醒。在觉醒的个体中,同性恋文化也开始得到了啜息的空间。
相比于比邻乡土社会的三四线城镇依然具有压抑和窒息的环境而言,完全脱离了乡土的北上广深这些大都市里,同性恋文化得到了第一次自由的呼吸。
在远离家人的大城市里,每个个体思考的起点不再是我是哪个村的或者那个家族的某某了,而且个体本身,我是谁,我有什么技能可以养活我自己,我喜欢什么,我是什么。在接受到丰富的信息的时候,每个个体深刻的意识到原来在喜欢同性的过程中,个体的体验是愉悦的,是欢快的也是深刻的。多巴胺的正反馈让我们醒悟,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是一种有别于集体大多数的,但它不是一种错误。这种独立思考的存在犹如火苗一般照亮和温暖了每个人。有了接受和认可自我的力量,这个力量会让个体在面对集体的碰撞中,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可能。
去面对大山一般的集体主义和宗族主义,以及结婚和生子。
在乡土社会被逐步瓦解的过程中,宗族主义在以可见的速度下褪色。儿时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拜年的时候一群孩子们给各家各户拜年的场景,现在变得如走过场。又或者谁家里有老人过世了,需要请同族的人一起帮忙主家办理丧事,而如今会因为同族不同家的族人在协助主家办丧事的过程中中饱私囊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主家不再邀请族里的人过来帮忙,直接请乡村流动酒席,这些商业的服务。会主动远离曾经家族里那些不利己的人际往来。不再需要家族的力量和生存土壤了,同时在代际与代际之间弱化的宗族思想被延续,观念会持续被改变。
而在近年来,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大潮流中,这种远离变得越发明显。至2015年来,大量城镇商品房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买房,把根从乡村里拔出来,转移到楼上楼下互不认识的楼房里。在彼此都陌生的高楼大厦里,没有了旧时的宗族观念的束缚,也没有了集体主义的压迫,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群体可以在楼宇中找到自己的一方栖息地,构建自己的不被打扰的小家庭,甚至还有孩子,找到了属于个体的幸福和归宿。
同性恋文化在冲破家族和宗族主义的束缚以后在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敢去直面自己的爱,敢去出柜,敢去构建自己的家庭和归属。但历史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更大的差异格局在背后制约着。这种制约需要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突击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有幸的是同性恋者群体的天空被拉开了个口子,可以见到些许微光,这微光足以温暖那些心里有火苗的个体,有了这道力量才能冲破差序格局下的一层一层的枷锁,达到自由。

2020年12月31日
米龙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手边微光 2020-12-31 21:53
    土壤驯化了“植物”。现在,土壤已变,“植物们”也一直在变。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