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才最重要——写在国际不再恐同日
分享到:
2已有 894 次阅读  2018-05-17 19:48


分享 举报

 

与自己和解才最重要——写在国际不再恐同日

事情源于不只一个基友的朋友圈。首先是被提醒,今天是世界不再恐同日。然后有基友转发可口可乐的文案,标注“希望有一天可以取消分组可见”。瞄了一眼,又是关于“不再恐同”,想要世界或者外部的认可。

 


刚开始知道这个日子时还在外面逛,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细思极恐,宣扬这些思潮的人,并不是在帮助同志群体,还有可能在无形之中,给这个群体里面的人,强行套上了莫名的恐惧、担忧、绝望。

 

在杭州时候参加过“同志亲友会”,刚开始进微信群觉得这组织不错,不单单是帮助同志们建立自我认同,还协助他们的家长接纳自己的同志孩子,还有家长会在群里给刚接纳自己的同志朋友做心理辅导,一派祥和的景象。直到有一天,一个28岁自称是大叔的受写了一大段文字开始征友,连续几天不间断地发文。我当时就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再结合今天这个日子。我觉得重点不在于外界是否恐同,不在于社会舆论是否封杀同志内容,关键在于我们作为这个群体里的一员,是否真的活好了自己的角色,是否真的有在为社会作贡献。当有一日大家提起同性恋话题的时候,会想起某个为社会作贡献的名人,或者想起某个行业精英,别人为何恐惧/歧视你?反而我们只要看看每到泼水节时候所谓的同志新闻,看看同志所谓的线下交友群活动(杭州时候遇到一个群P组织,群主还会在朋友圈推荐诈骗理财的),想想就觉得恐怖。自己再回想一下同志群体的线上交友模式(情况照片角色),然后基本就是肉体接触先于精神接触,身在里面的一员都觉得恐怖。

但,这就是现实,请你先接受它,然后再谈理想,再谈真爱。

 

无论是“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提出,还是“同志亲友会”的建成,初衷都十分美好。大概就是想要让普通大众更加多地“接纳”同志群体。但这种观念提出时候的一个大前提就是——这个社会不接纳同志群体,作为同志群体里面的一员需要被社会接纳。“需要被社会接纳”这个观念一旦根治,后患无穷。因为后来所做的一切,什么公益啊,什么宣传活动啊,或者说一部分精力已经转移到“寻找社会接纳”这个点。就等于说一部分生命中的能量被用作与外界作对抗,而且是无休止地与外界对抗,直到“被社会接纳”。但是,找工作时会被问及你的性取向吗?衣食住行等日常必要的活动中会被问及性取向?医疗活动中会被问及性取向吗?更恐怖的是,对于“社会接纳程度”这个东西,是我们自己所设定的。换句话说,自己给自己无休止地找麻烦。同志群体里面受偏多,受的心理和性格偏沉郁,再加上这样的“需要被接纳”思想的不满足导致更加沉郁,气血不畅,暗耗阴血,久而久之,面相运气也会随之改变。

 

另一个是关于“幸福”的自我限制。作为人对于外界打大部分投射其实都是关于自己欲望的投射,所以为什么要“被接纳”?因为更多的人接纳,就会更加幸福。而幸福对于大部分的同志其实很简单,一个伴侣,足矣。上文引述那个杭州群里的基友,天天在群里发长篇大论找老公找幸福,这么多年走过来了,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对象,心理没点B数?换一种思维模式,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种“有对象才算是幸福”的观念?进圈几年,经历也肯定不少,自己的需求也大致了解,会不会有伴侣,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心理真的应该有点B数了。

 

中医里面有个特别犀利的治疗方法,“和解”。既不攻,也不守,做的单单就是和解。在中医的思想里面,什么病都不是疾病的,关键不是要去打败、对抗些什么,关键是要学会和这些对立面好好沟通,和谐共生,这就是和解。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我想,对自己的和解,会是各个方面的第一步。

 

而和解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周围的感知能力,而不是自己思考和分辨的心。好恶美丑,大家都跟着自己的第一反应作出判断,然后直接作出判断。这种决策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也会让我们忽略掉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最近总会看到这样的例子:相处几年之后发现对方跟自己不合拍然后忍痛分手并且不再相信爱情,或者跪舔对方一段时间之后惨遭抛弃然后恨透了爱情。我想这也代表了绝大部分圈子里的模式。条件稍好的有机会不断地挑,相处后才发现三观不一致无法继续;条件稍差的总喜欢迎合对方以为付出就会有相应的回报。这些都只是将问题点延后,或者说只是在浪费生命。真正重要的是前者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而后者也一样,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和自己和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明确需求,并且分辨诱惑的过程。有很多看起来美好但有问题的事物、思想会不断充斥在我们面前:颜值不够难以找对象、健身会更加吸引别人、攻的地位就应该高人一等、受就应该多付出。如果是真心诚意接纳这一切,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疑惑,那就真的有问题了。真正做着自己心里喜欢的事,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而不是任务式的为了什么而做什么,这不是真正的和解。

 

得到幸福时并不会觉得自己幸福,反而是那些想法多多活在梦里的人,把幸福放在嘴边,所以怎么也找不到幸福。电视剧、电影里面的情节是为了让大多数自认为“不幸福”的人找到被认同的感觉。和自己和解并不断提高感知能力,幸福就在身边。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折腾,不过是三餐四季,加上柴米油盐而已。至于那个人,真的真的要看运气看缘分。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