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问题的新思考
热6已有 213 次阅读 2022-07-01 13:07
另外有一个事情需要写一下,当时我跟coach认识就是因为一个讨论,然后这么6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和我都有了成长及变化,对同一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观察。
简单的记录一下,就是上个月coach发了一个贴子,大概就是一个不约的人发贴搞道德讨伐:"洁身自好的男人真的很少吗“,coach对这个贴主进行了一系列批驳(看不惯拿道德说事)。我本来是想顺着他的观点随便说几句,哈哈就过去的。但是我又不想这样做,这不是讨论,也不是与人相处应有的态度。
A:这也算人之常情吧。
他不约,他自然会在乎别人去约的这件事
"享受性"这个事情其实一直有争议
B:比约不约重要、恶心的事情多了去了……
也用不着天天挂在嘴边
A:我不知道,我或许不会因为约而否定一个人,但是我还是会认为行为也代表了思想。
只能说,还是得看这个具体如何
比如约的多的人,阅历丰富的人,自然会缺乏热情和真诚,能不被行为(经历)所改变的人其实很少。
社会心理学的书我看完了,只有一个感触——行为比道德更能影响一个人。
行为超越了人的意志和道德。
我觉得这个问题能进一步变成:有多少享受性的人,在享受了几十次以后,还保持他最初对爱情与他人的心态(态度、观念)?
如果是积极的、友好的约,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人的约其实是消极体验——冷漠、迅速、不尊重等等,它改变了一个人,而不是性行为。
我看着我认识的xx的那个大男孩,现在变成了一个精致boy,不相信任何东西,只相信钱和约会优势(身高、容貌、尺寸)。
2019年初认识的时候,他的几次经历都是消极的,在最初的每次遭遇他还呐喊、怨愤,后来几年下来,我感到他逐渐就接受了。[想起了祥林嫂和祥子]
当然,或许他本来就是现在的那样,他2019对我的表达不是他真实想法。
我也很害怕,我会慢慢变的冷漠,现实。
但是我不会因为害怕,而不去继续向前走,我会调整我的期望和方向。
B:你没有太多约的经历,你却知道约可能出现的状况。
A:你这样的人很少(你没有让糟糕本验绑架,你还是保持了一点期待和关怀),我这样的人也很少(纯粹是情绪驱动的人,不会被现实浸润)。所以,你不能拿你自己来类比其他人,你不能替约的人说话。我也不能拿我自己去类比不约的人(道德标榜),所以我也没有立场批评任何人。
其实核心的问题在2016年我和coach就讨论过,不约到底能不能算一个优点,它可不可是这一个道德标榜?约到底算不算一个污点?我当时也给的是否定的答案,coach很赞赏,但是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不约,是因为我不喜欢那种糟糕的体验,而且我也没有欲望的煎熬,我能做到不去约。这就好比我肚子不饿,我可以不吃饭,但是我没有理由去批评拿着碗盛饭的人,这就是我当时的看法: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他人的需求。而对于约的危害我当时只是用一句“约会带走一个人的热情和真诚"。其实我还是不太清楚整个过程中,具体在哪里有问题(缺乏说服力),这种“带走”是怎么发生的,我只是有这么一个结论,我知道它是对的,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对。所以,coach在5月曾饱含怨念的说"你当时跟我提过xx方面的事情,可是你没有能够说服我”,最后他花了5年的时间才察觉到他某些方面的问题,开始改善,他十分遗憾他察觉的太晚了。[大概就是他约到的人都没尊重他,他本应值得认真对待、值得珍视的]
这几年和coach的讨论增多,对圈子的了解加深,然后我自己也看了更多的书,在上个月和coach的这次讨论中,我找到了那个点,就是“消极体验”对一个人观念的改变。《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出家如初,成佛有余“。人是变化的,观念和思想都是流动的,而且是时刻在变化着,你的体验会决定了你最终的变化。所以,一个人如何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呢?几乎不可能。
你的每一次经历,你看到的每一张图片和文字,都在塑造你,你的态度和想法已经在发生改变,这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所以,有多少人能保持自身最初的心态呢,非常少,那么结果就显而易见了。coach本身是有很多次约的经历的人,他却并不能代表他支持的这个群体,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不被轻易影响。
我一直的态度都是一个人做任何一个选择都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你不做选择也是有不做选择的代价,这和其他人怎么选择无关。你选择约,那你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你做一个不约的人,那你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你既然选择,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就要有"愿赌服输"的觉悟,这是你在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我常看到不约的人心中不忿,对圈子和他人多有指责。我又常看到拿约当消遣的人,感叹自己情路不易。我相信他们是真心这么想的,但是我也觉得好玩又好笑,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你想、你要、你做,你就要敢于承担。
良好体验包含哪些要素呢,光明、温暖、整洁、安全的环境,友好的眼神,温和的声音,热情与真诚,基本的尊重,基本的信任,还有"被听到"、"被看到"。几乎很难哈,之前和coach讨论人生追求的话题,最后只有一个总结"活着不难,活得像个人很难",coach说"那个大多数人都达不到"。
上面的表达都太现代化了,用一句传统一点的表述来结尾,通俗的说约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烦恼,就是《骆驼祥子》里祥子的想法——良好的体验——你觉得对方有点人味儿,你也觉得你活得像个人(被像人一样的对待)。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日志)
评论 (1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虽然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_=
喜欢约的就和喜欢约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约的就和不喜欢约的人在一起,感情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喜欢约的就和喜欢约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约的就和不喜欢约的人在一起,感情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