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不了的渐行渐远
热15已有 704 次阅读 2019-05-05 22:37
我曾经有个很好的朋友,明。可以说,他是我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我们12年毕业,到今年已经差不多快7年了。这7年间,我们联系越来越少。开始我很不适应,觉得是不是我太自以为是,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他的错,是周遭的环境和自身的人生轨迹都在将我们越拉越远。我只是像抽方块一样,需要时间明白,它是怎么一步一步从不稳固到倒塌的。
和我的大学室友一样,他毕业以后就去了广州,在广州工作,买房,娶妻生子,有着和很多人一样的生活轨迹。而我,注定了和他不会走一样的路。我不选择婚姻,也必定不会有伴侣。一个人单身过了好几年,生活跌跌撞撞。如果大学时期,我们还有那搏壮的理想作为牵连的纽带,如今这一切,都如同丝藻般割裂开,留些细须。像极了这些年流行的青春追忆大戏。可我们作为戏中人,完全找不到曾经的甜蜜。那只不过是抹在面包上的一点果酱,吃过就没了。
去年,大学室友聚会,只有我不在。过往这几年,我身体一度从150斤掉到120斤,常有一种活不下去的冲动。他们在QQ上和我视频,我感动,甚至想哭。但挂掉视频电话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已经不在一个轨道上了。我拼命想把自己拉回他们一样的轨道,可是却办不到。别人的家庭生活,和我又有什么关联,可为什么在这个勾起回忆的时间,我却如此深切的感受到了无助。
对于生死,我且不能看的这么透彻,还想顽强的挣扎着,可现实的种种又迷蒙着我。我不是没有想过,如果我不是同,不是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不是看似特立实则被迫的走一条孤独至死的路,而是也可以平庸的选择慵怠的人生,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好受的多。至少这样,我可能会快乐一些,也会有人来解我心中的困惑,而不是总是一个人走在彭罗斯阶梯上。
这个五一,我本来是打算自己去看音乐节的,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去福州。我深怕一群人的狂欢,依然解不了我一个人内心的独单。我怕的是我假装融入了音乐节那狂热又迷幻的氛围,骨子里却还是在冷静的旁观。如果一个人的时候,我想办法让自己自嗨。当一群人出现,我又开始披上伪装的躯壳,变成另外一个人。
每次短暂的相聚,最后是匆匆的车站一别。你望着我的背影,或者我望向你。在还能回头看到你时,希望你没走,但当人群裹挟着身体开始踏上电梯,我看不到你了。有一种失落开始涌上喉头。
我坐在座位上,对面是一对情侣,点个头,然后就互不干扰。黑夜的呼吸声沿着驶离的火车轨道从窗外向室内侵入,让人心跟着哆嗦。凌晨到站,大批的下车大军,再一次拥簇着我肿胀的灵魂往前走。外面雨下的很大,我一手撑着伞,一手骑着电动车,有一种寒意渗入骨髓。这个时候的城市很安静,也很可怕,它没有了灯火通明时的掩饰,而是用爆炸的黑,来点着你内心封腾的小角落。
几年前,明还叫我有时间去广州玩,可我一直没去。到后来,我不是不想去。我害怕了。我不过是一遍一遍虚伪的向他倾解为什么我还不结婚,也没有女朋友,我明明想告诉他这不是我要的,但我却一直没说。然后他有了孩子,接着是第二个。我错过了他自毕业以后人生中所有重要的场合,也难怪他不知道我那几年深受抑郁困扰,几乎崩溃。我们都在人生的运动场,但却上了不同的跑道,彼此不但不会再交织,反倒越来越模糊,直到互相看不见。
有好多个日落时分,我坐在体育场的人工草坪上,一边看长长的树影,一边想着安慰自己的方法。如果我告诉自己回到同一跑道,即使我慢了,只要我反向跑,就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再见。然而生活里面,分开才是常态。无奈到最后,谁也找不到一种永恒的粘合剂,来止住这愈发摧心的假性疏离。
到不过是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背后的伤痕,真性的,也才是清晰可见的。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4 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