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观影小评_《花为眉》梅为骨
热8已有 1172 次阅读 2011-07-03 17:29
(说是小评,但是貌似很长……人啰唆了,文就长了!)
7月2号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一方面是又碰到了猫,另一方面是看了一部国产的同志电影。
碰到猫的喜悦是一种同类间相惜的喜悦,这种喜悦在我离开北京的岁月里已经淡去了,在我回到天津的日子里,虽然生活轻松了,工作可萌可YY ,但是这里却没有我熟识的腐女和耽美狼了,每次我看着YY的东西淫笑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能看懂我的笑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孤独……这也是我怀念北京的原因。
至于电影,有些东西比电影本身的内容更加重要,那就是一部电影存在的意义。对于中国现如今的文化桎梏是何其之严苛,主流媒体对于同性恋文化是何等的讳莫如深,我有着近乎心痛地了解。甚至,带有同性恋标签的文化产物,注定会被扼杀、被掩埋。
所以《花为眉》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不屈”!
作为导演,既可以选择“不屈”,也可以选择“屈媚”。
如果在这个文化桎梏的社会之下屈服了谄媚了,那么也就会堕入到追求平稳、票房、炒作的恶流之中,那么就会拍出更多歌功颂德的各种《建X大业》,各种歌颂这个“美好”社会的狗腿电影。(广电总局的存在就是扼杀中国所有的艺术。殊不知,他的一个电影不分级,就要让全中国人从8岁到80岁都要看一样等级的东西。所以只有中国的动画片是拍给小孩儿看的,只有中国的电影是残缺的。不能完全、真实展示社会的东西不过就是过眼烟云,在历史长河之中,一文不值。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不是因为他的文笔何等精彩,而是因为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历史,鉴证了一个时代。试问,中国名导拍摄的电影,有几部是在拍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的社会的?)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之下,我才觉得《花为眉》的诞生是一种意外,也是开在大陆这片艺术荒原上的一朵奇葩。本身“敢拍”,就已经是一种气魄,这种“不畏”“不惧”的精神,在当代的导演之中又有几个人具备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产物在存在如果没有了灵魂,那么也不过就是乱象。可悲的是,当代的乱象何其之多?
一部《花为眉》也许并不能改变中国影视的现状,但是它却是一点难能可贵的星星之火,如果大陆能多几个张凡夕,那么也许大陆的影视在某一天会有星火燎原的美景吧!艺术本应是百花齐放,但是中国大陆地区却是一枝独秀得太久太久了!
说过了《花为眉》的意义,也不妨再谈谈它的剧情。
虽然张凡夕自己说他剪得有些碎,担心观众看不懂,但是其实还是很容易看懂的。简单地说,整个的电影就像是有三条平行线一直在延伸着,但是这三条平行线却突然在某一个点上产生了交集,从平行变成了相交。
在时间轴上,剧情其实也可以说同步发展的。如果是学过计算机的人,可能非常容易理解这种多线程并行处理的演绎方式。
对于《花》,我觉得它的表现手法有点像大卫芬奇的《穆赫兰道》,就是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幻想或者说是梦境,直到最后才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一切尽皆虚幻。现实是与幻想背道而驰的残酷!
对于《青》,我觉得贝司其实演的还算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作为非专的演员来说,也许是他在本色出演吧,他的眼神中流动着剧情里应当有的情绪,或惊喜、或失望、或不忿、或绝望……
比起故事来,也许电影更多的是在反应一种现实中的无奈“爱付出了,不一定会有回报!”“想要坚守的东西,也许往往是先被自己破坏的。”“此生不相见,说来容易,做到难!世界这么小,总有一处会相逢。”“爱情除了有甜蜜,也有可能是伤害。所以用情需谨慎。”
对于《眉》,总的感觉是一种怪诞,一种有点畸形的感情。鉴于很多情节被删减了,所以未能全然理解导演的原始初衷。所以不做太多的评论了。
对于《花为眉》的构图、色彩表达、还有一些特殊机位的拍摄方式,其实我倒是觉得很有意思。不过对于声效部分,真的是非常的不满意,也许是放映设备的问题,或是什么问题,很多地方真的没有听清楚!如果同步录音不可实现,希望可以用后期配音弥补一下。
对于导演,感觉很是内向、很是羞涩、很是低调、很是平易近人的说。很是智慧,竟然绕开了广电这个大毒瘤。很是可爱,陪着偶们一起玩!哈哈哈……
导演像小白兔一样被挟持着………………
7月2号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一方面是又碰到了猫,另一方面是看了一部国产的同志电影。
碰到猫的喜悦是一种同类间相惜的喜悦,这种喜悦在我离开北京的岁月里已经淡去了,在我回到天津的日子里,虽然生活轻松了,工作可萌可YY ,但是这里却没有我熟识的腐女和耽美狼了,每次我看着YY的东西淫笑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能看懂我的笑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孤独……这也是我怀念北京的原因。
至于电影,有些东西比电影本身的内容更加重要,那就是一部电影存在的意义。对于中国现如今的文化桎梏是何其之严苛,主流媒体对于同性恋文化是何等的讳莫如深,我有着近乎心痛地了解。甚至,带有同性恋标签的文化产物,注定会被扼杀、被掩埋。
所以《花为眉》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不屈”!
作为导演,既可以选择“不屈”,也可以选择“屈媚”。
如果在这个文化桎梏的社会之下屈服了谄媚了,那么也就会堕入到追求平稳、票房、炒作的恶流之中,那么就会拍出更多歌功颂德的各种《建X大业》,各种歌颂这个“美好”社会的狗腿电影。(广电总局的存在就是扼杀中国所有的艺术。殊不知,他的一个电影不分级,就要让全中国人从8岁到80岁都要看一样等级的东西。所以只有中国的动画片是拍给小孩儿看的,只有中国的电影是残缺的。不能完全、真实展示社会的东西不过就是过眼烟云,在历史长河之中,一文不值。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不是因为他的文笔何等精彩,而是因为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历史,鉴证了一个时代。试问,中国名导拍摄的电影,有几部是在拍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的社会的?)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之下,我才觉得《花为眉》的诞生是一种意外,也是开在大陆这片艺术荒原上的一朵奇葩。本身“敢拍”,就已经是一种气魄,这种“不畏”“不惧”的精神,在当代的导演之中又有几个人具备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产物在存在如果没有了灵魂,那么也不过就是乱象。可悲的是,当代的乱象何其之多?
一部《花为眉》也许并不能改变中国影视的现状,但是它却是一点难能可贵的星星之火,如果大陆能多几个张凡夕,那么也许大陆的影视在某一天会有星火燎原的美景吧!艺术本应是百花齐放,但是中国大陆地区却是一枝独秀得太久太久了!
说过了《花为眉》的意义,也不妨再谈谈它的剧情。
虽然张凡夕自己说他剪得有些碎,担心观众看不懂,但是其实还是很容易看懂的。简单地说,整个的电影就像是有三条平行线一直在延伸着,但是这三条平行线却突然在某一个点上产生了交集,从平行变成了相交。
在时间轴上,剧情其实也可以说同步发展的。如果是学过计算机的人,可能非常容易理解这种多线程并行处理的演绎方式。
对于《花》,我觉得它的表现手法有点像大卫芬奇的《穆赫兰道》,就是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幻想或者说是梦境,直到最后才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一切尽皆虚幻。现实是与幻想背道而驰的残酷!
对于《青》,我觉得贝司其实演的还算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作为非专的演员来说,也许是他在本色出演吧,他的眼神中流动着剧情里应当有的情绪,或惊喜、或失望、或不忿、或绝望……
比起故事来,也许电影更多的是在反应一种现实中的无奈“爱付出了,不一定会有回报!”“想要坚守的东西,也许往往是先被自己破坏的。”“此生不相见,说来容易,做到难!世界这么小,总有一处会相逢。”“爱情除了有甜蜜,也有可能是伤害。所以用情需谨慎。”
对于《眉》,总的感觉是一种怪诞,一种有点畸形的感情。鉴于很多情节被删减了,所以未能全然理解导演的原始初衷。所以不做太多的评论了。
对于《花为眉》的构图、色彩表达、还有一些特殊机位的拍摄方式,其实我倒是觉得很有意思。不过对于声效部分,真的是非常的不满意,也许是放映设备的问题,或是什么问题,很多地方真的没有听清楚!如果同步录音不可实现,希望可以用后期配音弥补一下。
对于导演,感觉很是内向、很是羞涩、很是低调、很是平易近人的说。很是智慧,竟然绕开了广电这个大毒瘤。很是可爱,陪着偶们一起玩!哈哈哈……
这是一个多么娇羞的人呀!!
导演像小白兔一样被挟持着………………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日志)
评论 (23 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