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大讨论,下篇
分享到:
20已有 1372 次阅读  2016-08-07 19:15


分享 举报

上篇发出后得到很多朋友的留言,在此特别感谢。大多数留言都说一定要出柜,当然,也可能不赞成出柜的朋友,都没有留言。我的观点呢,还是那句话,我不简单的说支持出或者不出,我不建议盲目的出柜,那么怎么能不盲目?是下篇解决的问题。

上文说到,无论父母情况如何,出柜都是伤害,这个错,并不在父母,目前中国社会对同志的接纳程度,真的还有待提高。归根到底,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文化,还是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

有人会说,美国社会很好,全美同性伴侣实现婚姻合法化。美国文化,平等自由,至高无上,同志群体,也是如此。不过同志有做自己的自由,别人也有恐同的自由,美国有恐同组织,奥兰多枪击案,还是凸显了这个问题。美国社会,好像就是不同的观念,不停的碰撞。它的文化是“星条旗”,星星们各个独立,有棱有角。

中国文化是“阴阳鱼”,由四面向中间靠,你可以“不同”,但是必须要“和”,“和”为贵。每个人,要从众,要和大多数一样,过最普通的日子,记着“平平淡淡才是真”,“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要不显山不露水,不能有棱角,不要有锋芒,隐藏自己的思想,消磨自己的个性。在一般父母的观念里,到了年纪没结婚,结了婚没孩子,就已经很异于常人了,出柜?那真是离经叛道,天都要塌了。

中国官方对同志的态度,总的来说是不支持,也不反对,避而不谈,也不让百姓接触,《上瘾》被禁大家还记得。反正你的眼里只能有大众的普世价值观,像人群中百分之四的同志,根本就不会让你有丁点儿了解就对了。正因为官方媒体的态度,民间社会对同志群体不了解,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偶尔一点消息都是负面的,所以造成了一般人对同志群体的恐惧,偏见。因此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知道自己孩子是同志,就会带来极大的伤害,那毕竟不是茶余饭后谈论的“别人家的孩子”。

同志在中国社会中的接纳程度,还并不高,和文化,官方态度有关,当然也和自己有关。“越多的人出柜,才有越少的人被柜子困住。”社会对同志的接纳程度,并不取决于同志群体本身的出柜与否,而是取决于非同志的理解和宽容。现在同志群体内部自己还相互看不起呢,各种挑剔,各种歧视,还有那么多放任自我的,随波逐流的,及时行乐的。自身群体的正面形象,还需要好好的树立。

说了这么多,显得我保守、怯懦,我却并不是劝大家不出柜,而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要做好准备。那么怎么才叫做“有准备”?做到两点,一是让父母了解,二是让父母放心。

父母对孩子是同志这件事的恐惧,很大原因,来自于对同志的不了解,不了解就会怕,有人怕蛇,有人怕老鼠,有人怕黑,有人怕鬼,这些都代表着不了解,从而产生恐惧,谁也不会怕每天习以为常的事物,养蛇人是不可能怕蛇的。

记得曾在飞赞上看过一个朋友罗列了很多出柜需要的准备材料,文字,视频,访谈,电影,传记,等等,供大家去下载,我觉得非常好。因为生活中对同志问题避而不谈,父母那个年纪的人要了解同志很难,有各种材料帮助他们去了解,让他们知道同志和非同志一样很平常,没有任何区别,打消他们对同志,包括同志群体中负面新闻的恐惧。

相信父母知道同志不是妖怪,是很平常,没有任何不同之后,能够接受出柜。接下来,处于爱孩子的本性,他们就开始担心,这时候开始要让父母放心。

我想父母的担心,大概两方面,一是生活方面,怕我们压力大,被身边人歧视,交到不大好的朋友,甚至是人身安全、疾病威胁;二是情感方面,怕我们没有一个生活伴侣,有了也不稳定,感情受挫,“没有儿女,老了以后怎么办”是他们最朴素的担心。

让他们在生活方面减少一些担心,一个是洁身自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再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感情方面,分为单身和非单身两种状态,让他们看到自己单身的时候,生活有滋有味,是让他们放心的重要一点;当然带给他们你一个优秀的伴侣,那就再好不过了。

到此为止,我对出柜这个话题的一些想法,大概写差不多了,当然都是我个人的寡闻浅见,很多地方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更希望看到大家的看法,感谢大家的关注。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3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elmer1 2016-10-16 16:43
    damonsen: 那只是对自己的认同有问题嘛,既然都不能直面自己,说的话也就没什么意义,哈哈
    也不算是对自己认同有问题吧,哈哈,他有点迷信“戒色”。
  • sexy406 2016-10-21 02:55
    寫得不錯
  • elmer1 2016-10-21 07:37
    sexy406: 寫得不錯
    哈哈,谢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其他文章。
  • sexy406 2016-10-21 07:39
    elmer1: 哈哈,谢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其他文章。
    都看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