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的意义
分享到:
61已有 1851 次阅读  2011-06-11 10:38


分享 举报
台湾6月7日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部分条文,骂人“死gay”、“娘炮”、“娘娘腔”或“男人婆”等属“性霸凌”,最重退学。(来源)
 
我为台湾立法机构的反歧视能够达到如此高度而惊讶!大家要知道,这些立法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同志,他们的子女亲朋绝大多数也不是同志。他们并非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立法,而是为了普世人权与价值而立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因为他们生活方式、日常习惯、自身属性的差异而歧视。
 
普世人权与价值如此之重要,在于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
 
■ 有了普世人权与价值,即便你是男人,你也不会歧视女人,因为你知道,基于性别的歧视,今日可以歧视女人,明日就可以歧视男人;
■ 有了普世人权与价值,即便你是异性恋,你也不会歧视同性恋、双性恋,因为你知道,基于性倾向的歧视,今日你可以歧视他们,那么明日人们就可以歧视异性恋;
■ 有了普世人权与价值,即便你是年轻人,你也不会歧视老年人,因为你知道,基于年龄的歧视,今日你可以歧视老年人,而明日你就是老年人。
 
而最根本的,所有歧视,无论基于性别、年龄、性倾向、职业、地域、外貌、饮食、宗教……本质都是一样的:对异己的排斥。
 
除非你是独裁者,否则,生活在这个公民社会中,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异己”。今日你歧视他人,那么别人就可以用相同的武器——歧视——来对付你。歧视别人就是歧视自己
 
这也是为何“公民社会”的概念是如此重要。公民公民,公众之民,我们有公众的利益。虽然我是男人,我是同性恋者,我生活在北京,但我仍然要尊重女人、尊重异性恋、尊重生活在其他地域的人。我是社会的一员,我在维系自身利益之外,更要维系一个能够保护我利益的制度,这个制度不是为男人、同性恋、北京人而定,而是为所有公众之民而定。
 
故事一:
飞赞的shameonyou发了一篇文章,《瞧不起“C的人”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反对直人歧视你是同性恋?》文章写得很好,我看到后面的回复,有人说见仁见智,应该尊重表达自由之类。反歧视不需要见仁见智!歧视者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多国家对基于性别、性倾向的歧视甚至要立法,我们还说什么见仁见智?这是倒退!应该鼓励大家反对歧视,尊重他人。
 
故事二:
飞赞的琳琳给我发邮件,我摘抄一部分:
凌绝顶先生
      前两天我看阿强微薄,提到对美国同志公益机构的介绍,然后回想我国相应的同志机构的维持方式,发现除了异性恋对同志身份的不认同外,更多的是许多同志对自身性取向从心底的无法接受,对于社会的地位处于一种成为常理的自卑心理,虽然维持同志身份但大多数却只是欲望上的,因而对于参加改善自身坏境的社会活动不甚热心,甚至反感,惟恐与之任何的接触暴露自己的同志身份。
      ...
      我接触过的许多同志除了对关于本身切身利益的同志活动不感兴趣,还对国家的社会情况常常很乖的忌口,一句莫谈国事,惟怕惹祸上身。事实是国家的境况不改变的话,同志的生存状况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问,同志的是权利争取是否从应该提倡同志们积极参加社会运动和同志活动开始?
                                                                               
                                                谢谢,祝您身体健康
我答应他会专门写文章回复。
 
同志的权利争取应该从哪里开始?我觉得应该从自尊、自爱、爱人这些普世价值开始。
 
我看到的很多同志不自尊、不自爱,体现在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糟粕“孝顺”,对父母唯命是从;体现在不接受自己的性倾向,有爱不敢追求,有爱不愿表达。
 
我也看到很多同志不爱人,表现在歧视女性化的其他同志,歧视胖子,歧视不那么漂亮的人,歧视年长者,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且,我觉得这种爱人不是说爱同性恋,而是爱很多人:爱父母(而不是“孝顺”父母),爱男人,爱女人,爱异性恋,爱外国人,爱那些和你不同、有自己生活方式(但没有妨害别人)的人。
 
这就是反歧视的意义。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3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無亦評 2011-06-12 22:43
    轉貼“性别平等教育法”相關評論,給大家參考一下

    不教而殺我們的兒童(王蘋)
    2011年 06月09日         
    立法院前天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案,明確定義「性霸凌」,是指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他人的性別特徵、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因此,往後若罵人「死gay」、「娘砲」、「娘娘腔」、「男人婆」,都可能觸及「性霸凌」。另外亦明定學校人員未於24小時內通報疑似校園性侵、性霸凌事件,首次處3萬至15萬元罰鍰;若再度發生類似情事,未依法通報或隱匿案情,將遭解聘或免職。
    校園淪警察治理
    對於這樣一個性霸凌的法案通過,我們且慢欣喜,因為這個看似保障「弱勢」的法律,充其量只是一個建立在父母威權管教之下,教導小孩別講「髒話」,別做「壞事」的家規。而這些人妖、半男娘、娘砲、男人婆,都成了髒東西。學校也變成全面監視系統,監督大家的言行,校園淪為警察治理。《性平法》修正後,將有我們不樂見的殺傷後座力。
    真愛聯盟大動員連署要求教育部停止依《性平法》將同志教育落實於校園,教育部也任由「民意霸凌」急踩煞車,暫緩同志教育的腳步,在此之際立法院卻大刀闊斧的通過性霸凌立法,除了將罵人娘砲的揪出來嚴重處分,還要求他們去上性別教育課程。
    多麼反諷呀!不教同志、不讓孩子理解同志,卻要處罰欺負同志者,還要上不談同志的性別教育課?!
    要能夠避免讓人以為那些不允許說的辭彙是「髒東西」,真正該做的是好好教同志教育,要教導人心胸寬廣的同志教育,要認識多元之美的同志教育,要具體生活化的同志教育,這樣的多元性別教育應優先於語言禁令。絕不應該是因為社會歧視的民意壓力,阻擋了多元教育的落實。
    如何讓大家好好認識同志,在生活裡看見同志,讓同志平常化,才有可能真正的反霸凌,不然只是讓同志更加躲入暗櫃,連語言都要禁絕。
    歧視語言的力道,在於它的社會使用,我們愈懼怕它,愈限縮使用它,也就愈賦予它力量。因此,要反轉污名,要真的消退歧視,我們必須將這些污名辭彙公眾化,不怕、不斷的談論、使用,終將使其失去那不可名狀的恐怖力量。
    污名主體如何反轉污名,讓自我培力,並不是把他們關入「淨化的保留區」,不讓人看見,污名聽不見,不是沒有污名,而是將污名放入櫃中,跟主體一起,永不見天日。

    應落實性別教育
    不要小看一個娘砲、男人婆、半男娘、人妖的生命動能與力道,當他們有能力面對社會公眾,直視大眾的雙眼,告訴大家:我不是「奇裝異服」,我是「盛裝打扮」時,這個社會終將產生擁抱與欣賞多元美的能力。
    我們不要迎接一個什麼都不准說、不准做、不敢看、不敢聽的社會,我們希望所有性別主體,都能在校園中自然地作為不被惡意對待、也不需特別保護的一份子。那時,象徵性別多元共存的彩虹旗才能自在的飄起。
  • 凌绝顶 2011-06-12 23:11
    無亦評: “死gay”、“娘炮”、“娘娘腔”或“男人婆”等属“性霸凌”

    這種類似文字獄的判決有一點過於草率,治標不治本
    和文字狱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