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人生结构
分享到:
230已有 8165 次阅读  2012-03-11 23:40


分享 举报

  昨天中午和一群书友吃饭,我早已向他们出过柜。在座中最成熟的R老大对我说:“我很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父母,要满足社会的期望...你明白的我的意思。”

这让我想到前天晚上王老师的话:“上学么,就是要学习。以后有钱了,有了经济基础,再谈感情才有保障。那时候什么样女孩子的选不到啊!”

我不反驳,只是笑笑。因为我知道,我们的道路不同。

同性恋的人生结构,相比异性恋,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较为普遍的异性恋人生结构:

学习——求学,恋爱和分手

工作——找工作,找女朋友,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培养孩子

退休——孩子离家,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赡养。

在这个结构中,左边是显性的社会角色流程,右边是显性的个人生活。

社会角色流程大概可以划分为上学,工作和退休。个人生活的重要转折点包括结婚,买房买车,生育,培养后代。大多数同性恋也会经过左边的社会角色流程,但是在右边的个人生活中就会有很多不同了。

个人生活的面貌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只要这些选择不伤害他人就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将社会角色和个人生活截然区分开的做法是愚蠢的:两者相互交织,难以分离。不同的职业选择和职业野心对个人生活有所要求。比如说,现在的中国里有多少gay可以在不结婚的情况下长期在政府部门任职?在全球五百强的企业中,有多少公开感情经历的gay可以从职员一路升到高层?

所以,左边的也是隐性的个人生活,右边的也是隐性的社会角色流程。

我们在社会角色流程中做出的选择将会影响到个人生活的选择,反之亦然。二者时常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哪一个对自己更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轻易下结论,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是个体,无法代表广大的同性恋发声。我记得之前有一个投票:事业重要还是爱情重要?大多数人,包括我,投了事业。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要为节节高升置爱情于不顾?没有值得分享之人,我为何要追求千万资产?类似的,纵观圈子,各种思潮齐头并进,有一生只愿爱一个的,有乐于多多尝试的,有柏拉图式的,有耽于肉体的...找朋友,出柜,结婚...每个问题都能引发争论,引出种种观点。有人说这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我说,这是大家作为分散的个体正在建构共同的利益: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的利益?

是性的快乐吗?是认同感吗?是寻找人生的保障吗?是要像异性恋一样吗?还是与他们不一样?是金钱?是权力?是婚姻?是家庭?...

当每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时候,我们也为总体的前进方向投下了一票。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不论是从绝对角度还是相对角度,我都会选择忠于个人生活。

绝对的角度,是“应该”。我们应该活得真实,活得幸福,活得勇敢。只要不伤害他人,我们就应该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去爱,因为人若不能施爱便身处地狱。同性的爱碍着谁了呢?不论从伦理、经济、人口、宗教...所有角度的反同都是不成立的。这些资料一搜一大把。

况且,中国的同志维权意识是伴随我们80后、90后共同成长起来的。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还能找到一个像现在一样稳定、开放和多元化的时代吗?如果这时我们还不敢反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的确,社会施加的压力很大,前路很坎坷,我们站出来要付出很大代价。或许我们可以独善其身,把压力和责任推给下一代又下一代。但是社会的进步总需要人推动,文明的欠账总需要人偿还。如果说社会的宽容也是一种社会保险,那么总需要第一代人多付出一点,多牺牲一点,才能点亮后世的安定和繁荣。至于有的人将社会保险视为社会福利,有的人将社会保险视为庞氏骗局,这是个人观点的不同,但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值得被尊重。所以我喜欢飞赞,敬重凌站长和那些建立起飞赞理念并费心维护他的人。也许很多年以后,会有一本教科书总结中国波澜壮阔的同志维权运动,我想其中一定有一章就叫“飞赞,非常赞!”。如果没有这一章,我一定会寄信给编辑部,告诉他们很多年前我是如何在寝室里偷偷浏览飞赞,一会儿笑,一会儿难过,一会儿愣神。

相对的角度,是“可能”。我们可以设想各种选择,但是每种选择的操作性都是不同的。我选择忠于自己的个人生活,或许是困难的,但真的是不可能的吗?

如果真的将同性恋看作一辈子的选择,那么人生的结构就会发生极大变化: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蚁族房奴车奴孩奴都与我们无关了。当初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真的感到非常神奇。根据我的判断,我们这代人应该不太可能看到同性婚姻落户中国,所以代孕非法的现状还会持续下去,领养权也不会惠及同性恋,那么今后绝大多数出柜的中国同志都不会有后代,那生存压力就大大减少了。如果没有后代,我们为什么要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呢?我们还为什么要考虑移民大城市以方便孩子的教育呢?我们将是最逍遥的一群人,有更多的资金和闲暇去阅读,去娱乐,去环游世界,去做喜欢做的一切。

但是,就像文首王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异性恋高帅富可以充分选择自己的伴侣,那么一个同性恋高帅富太子党是否更容易找到伴侣呢?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我们就不该在前半生谈恋爱,而要拼命上进拼命赚钱,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时候再去找伴侣,一找一个准。

或许这中规则在异性恋社会里还能适用,但在同性恋社会里就比较扯淡了。

以圈子现在的成熟程度,找到合适的人何其不易,想要保持感情稳定更加艰难。年轻之时,精神足,时间多,犯错的成本小,正适合谈感情。只要想办法克服圈子里流行的反人性的相亲式恋爱法,未来还是很光明的。相较之下,那些高帅富或许更能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正如Techice的《跟大明星上床以后》所展示的那样,高帅富已经很难分清对方爱的是自己的钱、权、身体还是真正的自己,他们自己也有太多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就忘记珍惜:他们的智慧能够驾驭自己的财富和权力吗?也许他们通过异性的婚姻为自己赚得了一份“门当户对”的保险,但也只能让自己在临终之际多些时间回顾本就不多的闪光点,多些时间来悔恨和叹息。看过了很多东西,也许就会发现,最珍贵的真的只是一颗适合自己的真心。应该时刻准备抓住这颗真心,无论它出现在青葱岁月、成熟中年还是耋耄之年。这颗真心,正是我最珍视的核心价值。

况且社会从国家的管制中解放出来是当今的基本趋势,相应的经济自由化给我们的工作选择带来了很多变数。排除国家部委和国企,其他的经济部门和组织对同性恋都有一定的容忍。特别是当今经济碎片化的趋势使得创业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个好的创意就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总之,想要养活自己还是很容易的。凭借男人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两个男人共同赡养父母可能比一男一女更具经济上的优势。

不过这种选择也不是没有危险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老无所依,这也是我想了很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之前看过一篇日志说同志年老之后可以靠恋老的人养...不知道恋老的人有没有多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知道爱了一辈子的老同志是不是都能接受后辈陌生的爱。

如果坚持忠于个人生活,我也不得不冒巨大的风险,付出巨大的代价:爱的不稳定,背叛和劈腿,对事业的限制,社会的歧视,老无所依的凄凉,早一步升天的不舍和晚一步升天的寂寞...

正如R老大所说的,在社会的重压之下,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妥协。

也许最终得到的是同一个结果,但相比心甘情愿的主动放弃,我宁愿撞得头破血流被逼退却。正像生命最终无非是一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来过,活过,如流星一闪,以一瞬之绚烂证明生命的宏阔。



PS:我在飞赞上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个人选择,想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出来(真是闲的蛋疼...)。突然有个想法:能不能搜集尽量多的选择做一个数据库?有没有理工科的同学愿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模型?借以展示不同的可能性,运算各自不同情形下的最佳决策?

标准:不包括移民出国等情形。

五个主要群体:①社会 ②父母 ③女性爱人 ④男性爱人 ⑤自己

   +为能使这个群体满足

   -为不能使这个群体满足

   没有出现在+或-中为影响不大

   满足、不满足和影响不大的标准为一般标准,排除父母极其开明、妻子很腐等特殊情况。

   同一选择枝中越靠下风险和危害越大

 

不出柜→同妻→保持忠诚→能维持正常感情:+①②③ -⑤

           ↘不能维持正常感情→有孩子:+①② -③⑤孩子

                    ↘没孩子:-②③⑤

      ↘外出偷腥→成功隐瞒:→能维持正常生活:+①②③⑤ -④

                 ↘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有孩子:+①②-③④⑤孩子

                          ↘没孩子:-②③④⑤

           ↘最终暴露:-①②③④⑤

↘形婚→要孩子→形妻同意(或试管婴儿):+①②⑤ -④孩子

        ↘形妻不同意:-②③⑤

    ↘不要孩子:+③④⑤ -①②

↘单身→找男友→不被发现:+④⑤ -①②

       ↘被发现:-①②④⑤

       ↘太自恋找不到:-①②(赞友Jarryliam则补充)

   ↘不找男友:-①②⑤

出柜→形婚→要孩子→形妻同意(或试管婴儿):+①②③⑤ -④,孩子

       ↘形妻不同意:-③⑤

   ↘不要孩子:+③④⑤ -①

  ↘不结婚→+④⑤ -①

 

我能能想到的状况就是这些,希望大家能帮忙补充。其实这个列表有很多问题,比如对各种满足与不满足的评估是否合理,等等。希望大家帮忙纠正。

 

最后,我希望有一天在中国能出现这样的选项:

出柜→同性婚姻→代孕合法→舆论开放包容:+①②③④⑤孩子 -没有

Fighting!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27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本涯 2012-03-12 00:08
    我勒个去。。。原谅我看到公式忽然没了耐心  疯狂手机下翻求解。。。
  • 魏明 2012-03-12 00:41
    我也觉得养老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老了不是有钱就行的,没有孩子的生活是挺无聊的。但是相信会有解决方法的,社会发展太快了~
  • foobar 2012-03-12 00:45
    看了前面一大段文字很头大,直到看到了fish bone的图和公式才感觉清爽起来了.
  • 焦糖玛琪朵 2012-03-12 01:02
    太复杂了
  • 大原耕二 2012-03-12 01:05
    魏明: 我也觉得养老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老了不是有钱就行的,没有孩子的生活是挺无聊的。但是相信会有解决方法的,社会发展太快了~
    你這話說的讓無兒無女的那些老年人情以何堪?哈哈。
    人的壽命延長了,我們鄰居老爺爺精神一向矍鑠,竟然90多歲了,反而他的幾個孩子身體不大好,難道將來指望孫子和曾孫子來照料贍養這些老人么?
    所以說由傳統的子女贍養向社會養老過渡才是世界發展的老潮流。
    好在到時候,世界上將有一半的老齡化和超老齡化國家會為我們提供範例以供借鑒。
  • 魏明 2012-03-12 01:25
    大原耕二: 你這話說的讓無兒無女的那些老年人情以何堪?哈哈。
    人的壽命延長了,我們鄰居老爺爺精神一向矍鑠,竟然90多歲了,反而他的幾個孩子身體不大好,難道將來指望孫
    恩,我其实不是担心养老的物质问题,到时候社会养老肯定很发达,退休金什么的也够了,我是指精神上的空虚和看着别人几世同堂的落寞。感情有个归属才好,特别人老了,经常会考虑生死的问题,没有个寄托,会抑郁症的。
  • birdndream 2012-03-12 02:31
    或许这篇文是我来飞赞以后看到的对我启发最大的文字。经常和同事谈到老无所依的问题,虽然觉得未尝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如果落个孤单寂寞,精神上的空虚是难免的。
    出柜前后,或者公开了不结婚的想法前后,的确是很早就选择了更低调的人生,更自觉的更忠于个人心灵倾向,对自我喜欢的感情文化精神追求投入更多精力、时间和金钱。相反在事业追求、家庭开支、不动产投资和人际关系投入中做出反传统的姿态。
    如果真的可以给同志的人生结构找到一种最理想的模型,或许可以使许多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尽管更个性化的人生更具色彩。
  • suiyuewusheng 2012-03-12 07:24
    我的天呐,这得浪费多少大脑细胞。。。
  • Iloveboy 2012-03-12 08:10
    看完后更加郁闷了
  • muziyongliqing 2012-03-12 09:31
    还有公式的说
  • 嘻嘻哈哈哗哗 2012-03-12 10:04
    我想在老了以后和我爱人在一大房子里生活。最好再收养一孩子~~
  • 爱翼 2012-03-12 10:09
    嘻嘻哈哈哗哗: 我想在老了以后和我爱人在一大房子里生活。最好再收养一孩子~~
    可是根据收养法,中国单身的男性要35岁以后才满足收养孩子条件,太晚了啦
  • 嘻嘻哈哈哗哗 2012-03-12 10:15
    那对我来说就还有17年。先用这些时间找个爱人吧…}¤
  • 凌绝顶 2012-03-12 10:22
    我不反驳,只是笑笑。因为我知道,我们的道路不同。——赞赏!
  • 豆芽 2012-03-12 10:46
    为别人而活还真可悲,“我”在哪里?怎么被人绑架了?
  • MarkJoker 2012-03-12 10:55
    人才啊!
  • 若有若然 2012-03-12 10:59
    +①②③④⑤孩子 -没有  
    这种情况坐等!
  • 奔3人生 2012-03-12 11:03
    最后一种情况很难实现,因为代孕的危害非常大,国家不可能会放开。所以... ...
  • ilinlie 2012-03-12 11:41
    写的很好,分析得也不错~
  • 飛望寒 2012-03-12 11:44
    有点复杂了~
  • weronic 2012-03-12 11:49
    孩子长大以后该怎样给他(她)解释家庭与别的小孩不同呢,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 bj凌雨 2012-03-12 12:37
    说实话没看下去,看点评里面说到老年时候的孤独。
    这方面,我总觉得从自己来说,二年回去陪父母十几天,大家的爱都表达的很朦胧,甚至难以表现出来。我认为即便有孩子,未来所经受的关系也是一样的。
    索性为何不考虑一下人生活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呢?多新鲜事物的兴趣,自我陶冶情操,努力培养对一些事物或者行为的爱好。这些东西都比一个人要靠谱。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学书法学绘画,后来我都无成,而是自己摸索了一些声乐方面,成为了一种兴趣。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案是她怕我老来孤独,觉得一些兴趣爱好可以度日,想来这重思维真是太美妙了。于是乎我组织过一个声乐团队,参与过三个合唱团体,乃至于现在就有一个团队每周活动着,这就是最好的养成了,一种对身体有益的兴趣陪伴着自己,从这点出发拥有一个可以扩大的人际交往,为什么要怕孤独呢?而且我相信未来可以更好的呢。
    在我的团队里面,50岁的朋友可以把自己每周末安排的丰富多彩,我给的声乐资料让他觉得兴趣盎然;70岁的老先生也会从跟年轻人接触得到快乐;大家爬山、游水、聚餐、交流,甚至可以关爱其他的弱势群体,这不都是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吗?
    自己的人生自己主宰!
  • 长尾巴的大叔 2012-03-12 12:53
    看到第一句R老大说的那句话,我就看不下去了。在此引用老妈总说我的一句话作为回复:“你是为自己活,不是为我们活。”
  • 古城童话 2012-03-12 13:14
    为什么把“自己”排在最后呢?
  • 猴子 2012-03-12 13:28
    回来看,上课去了!
  • 铮馒头 2012-03-12 16:15
    有收藏的功能吗。
  • hjhj2 2012-03-12 16:29
    很值得参考,为自己将来的定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 拈花一笑一浮生 2012-03-12 16:36
    我也认为年老了孤单与否,和有没有孩子没关系。
  • 卫天之蓝 2012-03-12 16:53
    为最后一条公式努力吧~~~~~~
  • cohensun 2012-03-12 17:00
    神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