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与亲友断亲的?
分享到:
3已有 238 次阅读  2023-06-29 11:35


分享 举报
今天,群里聊起亲友来

一个朋友说:
我十几年才见一次的二伯,见面就催婚。我当场就跟他吵起来了

me:
典型的没有情商
没话找话说

其实也不是情商,他们都喜欢,说一些自以为,可以展现自己的长辈权威,又特别安全的话题

这就,就是需要有人怼

让他们意识到,新的时代,安全的话题变了。
少摆点架子,不要把自己摆进各种各样的长辈角色里,多做一个正常人。
用正常的方式与家庭成员打交道

我家亲戚

我和亲戚也不怎么来往

其实不是现在不怎么来往的,是小时候就来往不太多。或者说,人家不和我们来往。

早些时候,我和我妹都读书,我们父母那一代,还没有外出打工,都是本地苦几个钱。家里经济一直都是很糟糕,大家一般也不怎么愿意多看一眼穷人。

后来毕业了,偶尔见她们,也是摆长辈的架势,真的没意思

我在外面,很多年不见面啦。我妹在家,工作在医院里,难免会打交道,被找上门来,可惜她们又不好好做人,反正亲戚就挺恶心的。

我现在对亲戚,没有什么想法。

从小到大没关照你一下,现在又嫌弃你,没有让他们沾上光
说点难听的,都是些傻逼一样的存在。

个体与社会结构

我现在也理解,河南的农村里,人际关系的结构。很多并不取决于个体,大部分人没有机会,体验基于现代价值,平等、尊重的人与人的连结。

有限的资源,大家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与历史纠葛在一起。

特别是时代变了,父母一代那种熟人社会,万世一系的人情纠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更多的是活在陌生人的社会结构里,做一个异乡人,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其实,按道理

亲友关系(甚至地域族群),完全可以在现代社会,转化为个体的资源。
农村人,在现代社会,能够利用的支持系统,本来就不多。
但是,这个转化,并非易事。

他山之石

别说对于少数群体
马俊亚,已经是南京大学的教授。
他写淮北的书里,序言还抱怨自己遭受到家乡人无情的嫌弃。

大概意思
一个堂堂南京大学教授,连我出个交通事故,都搞不定。我们孩子想去南京读个书,你都安排不了。

还不如一个咱们村里一个辅警管用

真是啼笑皆非

迈向现代

我们的很多关系,又确实很难超越血缘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察到,我们和他人,怎么样的关系,都很难像一些血缘关系一样

个体经验无法代替群体结构,其他伙伴也会有美好的亲友体验。

无论如何,任何关系都是需要生生不息,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连结,需要融入开放、平等、互相尊重的价值。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雪夜煮酒 2023-06-30 10:08
    我也不是断,没有争吵和矛盾,就是自己识趣地逐渐少联系不联系了。
  • n8923 2023-06-30 10:58
    雪夜煮酒: 我也不是断,没有争吵和矛盾,就是自己识趣地逐渐少联系不联系了。
    这就是断,并不是绝亲,哈哈
  • blancbleu 2023-06-30 15:57
    当一个人在经济上、情感上都不需要依赖传统大家庭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必在乎大家庭的人对ta如何评价了。客观地说,谁拥有更多资源,例如经济、学识、眼界,谁在大家庭里获得的话语权就更大,大家庭对ta的需要超过了ta对大家庭的需要。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