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另一面”专栏文章《反对同性恋收养,一句“不好”说明不了什么》
分享到:
已有 643 次阅读  2012-12-20 12:25


分享 举报
同性恋父母性侵孩子的可能性大?
 
   
根据调查结果,同性恋家庭孩子遭受性侵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异性恋家庭孩子遭受性侵的可能性
反对同性恋收养儿童的理由之一是,儿童在同性恋家庭中长大,容易受到同性恋父母的性侵犯。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能支持这种观点。
美国心理学会将性取向定义为“四种性能力之一,对特定性别个人产生的持续的、与性和感情有关的吸引力”。其他三种性能力分别是生物性别、性别认同(心理学意义上的男女之分)和社会性别角色(遵守各自性别的社会规范)。性取向(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成年人之间的吸引力。恋童癖是儿童对成人的吸引力或者说成人对儿童产生的情感倒错。没有研究能够证明同性恋和恋童癖之间存在关联性。美国布朗大学Carole Jenny在“Pediatric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儿童面临被同性恋虐待的风险吗?》的论文,文章中关于儿童性虐待现象的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全部269例被调查的性侵犯案例中,只有两例的行为人是同性恋。相反,儿童被异性恋父母性侵犯的的可能性比被同性恋父母性侵犯的可能性高出上百倍。例如,根据上述调查显示,在对男童进行性侵的男性中,有74%的行为人与被侵犯人的母亲或其他女性家庭成员处于或曾处于异性关系之中。 [详细]
 

2006年6月2日,冰岛议会提出一项议案,决定给予同性恋家庭和异性恋家庭一样的权利。该项议案于同年6月27日生效。

儿童遭受的嘲笑会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统计结果显示,在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和在异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有时甚至表现更好
反对同性恋收养儿童的另一个理由是,同性恋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嘲笑或骚扰,尤其是他们接触成年人的时候,并且由此可能会产生永久心理伤害。
在美国,有一百万至六百万的孩子由公开承认身份的同性恋抚养,这些孩子有亲生的、收养的,也有通过人工受孕的方式怀孕所生。塔夫茨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以15项相关研究的数据为基础,评价了潜在的伤害、自尊、性取向等指标。基于大量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和在异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有些研究表明,单亲异性恋家庭的问题比双亲同性恋家庭的问题更严重。在某些方面,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或许表现更为出色,比如,自律,自尊,较少出现心理问题。
在有关抚养权的案例中,法院也考虑到对孩子的嘲笑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利益。法院认为,因父母是同性恋而产生的“污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但是很多研究结果却推翻了这种顾虑。研究发现,同性恋的子女确实会因父母原因经受一些嘲笑,但是他们的自尊水平不比异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的自尊水平低。 [详细]
 

同性恋的子女确实会因父母原因经受一些嘲笑,但是他们的自尊水平不比异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的自尊水平低。

被同性恋收养的孩子会变成同性恋?
 
   
性取向的形成不只取决于社会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量社会学和性学研究已经表明,同性恋是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3-4%)的人群所拥有的特殊性取向,即爱恋对象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指向异性,而是指向同性。对大多数人来说,性取向会在青春期早期线路出来,和之前的性经历无关。根据美国心理协会对“性取向”相关问题的解释,性取向不同于外在表现,性取向涉及内在感受、自我概念,有可能不会表露出来。对于性取向产生的原因,有的理论指向基因或荷尔蒙因素,也有理论认为与儿童早年经历有关。很多人认为,性取向是儿童早年时期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弗吉尼亚大学的Charlotte J. Patterson曾调查男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儿童的性取向,同性恋抚养长大的孩子性取向与社会大众性取向分部一致。Charlotte J. Patterson的论文《同性恋家庭的儿童》对12个调查样本中的300多名儿童进行了性取向评估,得出的结果是由同性恋抚养的孩子在性别认同发育方便并无明显失调。
迄今为止,大量证据表明,由同性恋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变成同性恋的概率不比异性恋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高。正如研究者所言:“如果异性恋家长没有尽力保证让孩子成为异性恋,也没有理由就认为异性恋的孩子就能变成同性恋。” [详细]
 

由同性恋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变成同性恋的概率不比异性恋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高。

孩子在“不自然”的家庭中成长不健康?
 
   
同性恋家庭抚养的孩子与异性恋家庭抚养的孩子并无明显不同,父母对子女的尊重和支持比父母的性取向重要得多
曾有法院担心,同性恋家庭抚养的孩子可能在人格、心理发育、自我认知和社会关系方面是否会产生问题。出于对这种担心的回应,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同性恋在处理亲子关系、儿童自我认知以及亲自双方的心理幸福感问题等方面可以与异性恋做得一样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系的Charlotte Patterson在《儿童发育》杂志发表的题为《同性恋家庭的儿童》一文中指出,除了各种极端的预言,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发现同性恋家长抚育的儿童与异性恋家长抚育的儿童相比存在任何不足。宾夕法尼亚医院研究所的心理医生Laurintine Fromm认为:“在心理发育和性别认同方面,这两种儿童没什么不同,父母对子女的尊重和支持比父母的性取向重要得多。” [详细]
有证据证明,在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更具同情心,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
南加州大学两位社会学家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在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更具同情心。此外,研究还发现,如果孩子由两位女性共同抚养,两位女性会更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由女同性恋抚养长大的女孩不会被性别成见所限,更愿意尝试被人们认为是“阳刚”的事物,如运动、数学或科学。
美国心理学会早就在官网上表示,“广大公众与心理学者对同性恋家长持负面态度……但目前无论是比较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与异性恋家长的研究,还是比较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家庭小孩与异性恋家庭小孩的研究,数据都不支持这些刻板的印象”。 [详细]
 
不许同性恋领养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有大量的孤儿等待被抚养,同性恋夫妻有强烈的抚养意愿。宁愿让孩子无家,也不许同性恋收养的做法本身就损害孩子的利益
全世界有约有一千六百多万失去父母的孤儿。2001年,弗罗里达州有3000名儿童等待被领养。弗罗里达州政府却拒绝了上千份收养申请,不是因为这些申请人没能力抚养孩子、不在乎孩子、没准备好或者身体不健康,被拒绝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同性恋。全美国有568000儿童等待着被领养,每年只有约46000名儿童被人领养。1999年,进入领养中心的儿童数目是被领养儿童数目的三倍。每年有25000名等待被领养的儿童满18岁,然后再也没有机会为自己找一对父母。
他们只是想收养个孩子让自己疼爱。49%的同性恋夫妇有收养孩子的意愿,许多同性恋夫妇为了能够收养孩子,甚至连身体或智力有残疾的孩子都不嫌弃。反对同性恋收养儿童的人不是想办法给这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提供一个被温馨、稳定家庭收养的机会,而是宁愿让这些孩子继续无家可归,也不让同性恋家庭收养他们。反对者应当证明,让继续孩子无家可归是比被同性恋家庭收养更好的选择。[详细]
抚养人对被扶养人的关爱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利益,负责、能干、有爱心不专属于异性恋
通常而言,是否准许收养应该根据怎样对孩子最有利来进行判断。事实上,做决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养人要有爱心,愿意承担照顾和抚养孩子的责任,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反对同性恋收养儿童的宗教和社会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是异性恋的结合。但是根据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都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同性恋家庭无法像异性恋组成的家庭一样。
如果说,同性恋除了性取向与异性恋不同,其余的特点和行为方式都与异性恋相同,那就没理由否定同性恋收养孩子的权利。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是个人问题,与抚养孩子的资质无关。当一个异性恋女性怀孕时,没有人会问“这个人可靠吗?”、“她有工作吗?”、“将来孩子能在一个正派的家庭长大吗?”这类问题——也就是说反对者认为,在异性恋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资格为人父母。
同性恋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上学、工作、纳税。为人父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资质要求,但是,一个好的家长必须具备的特点——负责、能干、有爱心、值得信赖等——并不专属于异性恋。 [详细]
 

为人父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资质要求,一个好的家长必须具备的特点——负责、能干、有爱心、值得信赖等——并不专属于异性恋。

 
同性恋收养作为私事而言别人无权评价。作为公共政策,则允许大家各自发表观点。但是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应更多地依靠数据和事实说话。 
 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homoadoption1219.html?from=index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