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寒假热-摘自《郝万山讲伤寒论》22讲
分享到:
1已有 1003 次阅读  2016-02-24 00:25


分享 举报
我上大学,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到病房参观。病房有个小伙子,和我们
上大学的时候同龄,18 岁,他得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医院住院。我为什么对这个
小伙子有印象呢?就是你看我们是同龄人,我们在上大学,他在病床上,得了这么重的
病,等我毕业了(我们上学的时候是6年制),到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发现这个小
伙子还在那儿住院。我想他中间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出院,又断断续续的入院。这个时候
他的病已经到了晚期,你想那个时候,在30年前治疗这类病的方法和现在相比要落后
很多。这个病已经到了晚期,他的全血减少,血红素只有几克,白血球只有几百个,出
血现象特别明显,不敢刷牙。即使不刷牙,他的牙龈也是经常有血痂,因为他血小板也
少啊。面色苍白,唇爪不华,畏寒蜷卧,那时候已经天气很热了,我记得是春天接近夏
天了,别的病人都只是盖一个毛毯,他盖着毛毯,盖着棉被还盖着一个棉大衣。因为他
白血球很低又合并了感染,合并了感染就发烧,38度,39度,甚至39度以上。我的上
级医师中医、西医都很精通,既然合并了感染,当然要用抗菌素。各种抗菌素都在用,
发烧就是不退。我们用中药呢,用辛凉清解的,用甘寒的,用苦寒解毒的,烧都不能退。
这个时候,我的上级医师就说,要不咱们请老中医大夫会诊。我说,老师你说请谁吧。
他说还请宋老吧,宋孝志老师。宋孝志老师当年是我们东直门医院出奇方治奇病的一个
很有名的老专家。以前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个过敏性哮喘的病人,每年的五一以后到十
一之间哮喘,我们宋老师就用了栀子豉汤两味药,每味药都是15克,治疗那么一段时
间后,这个人哮喘不再发作了。所以他是一个出奇方治奇病的前辈,我们就把他请去了。
我陪着宋老到了病房之后,宋老说,小伙子,伸出手来我摸摸脉吧。小伙子蜷在被窝里,
慢慢的把手伸出来。宋老摸了摸脉,过了一会说,小伙子你想喝水吗?他说我总口是干
的,我想喝水。宋老说你想喝凉的呢还是想喝热的?他犹豫了半天也没说出到底想喝凉
的还是热的。宋老师一看他没有确切的回答,就叫我给他倒半杯热水,半杯凉水,然后
我就倒了,把两个杯子拿到床头柜上。你一看就知道哪个是热水,哪个是凉水。小伙子
慢慢伸手过去之后,一碰到凉水杯马上就缩回来了,然后再去够那个热水杯,端过来慢
慢的喝了一口,也没有咽,就把杯子放在那,过了半天才咽下去。宋老师说,我看完了。
回到办公室,宋老师也不理我,随便拿了一张纸就在那写,第一个药,炮附子10克。
我一看愣住了,我们用的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石膏、知母,宋老师开头就是炮附
子。第二个药,干姜10克,第三个药,红参10克。这个时候我发话了,我说,宋老,
这个病人是再障的病人,由于他血小板特别低,他合并了感染以后发高烧,现在体温是
39度。宋老回头看了我,你是中医大夫还是西医大夫。我以为老头糊涂了,忘了我了,
半年前还和他抄方。我说宋老,您不认识我拉?我说我是谁谁谁,宋老不理我。其实我
后来想,宋老嫌我说的这个话不符合中医辨证的特色。因为我给他说的是这个病人是再
障的病人,是合并感染才发烧,我用的完全是西医的术语,请一个老中医来会诊。宋老
第四个药是炙甘草6克,这不就是四逆加人参汤吗?他把纸放在那说,你要敢用呢就给
他用,你要不敢用就不要给他用,扬长而去。等我的主管医师来了,我给他看这个方,
主管医师看了也一愣,想了半天他说,既然我们请宋老了,既然老前辈用这个方子,我
们就慢慢的用。当然你不要下长期医嘱,一天一付药,第二天看情况再给他开一付药。
第一天,我们为什么不敢用热药啊?在我们的心目中,出血倾向非常明显,动不动鼻子
就出血,牙龈经常有血痂,再加上他发高烧,你说能用热药吗?我们心里转不过这个弯
来。好,第一天用完药后很平静,既没有出血倾向,体温也没有升高,但是也没有下降。
第二天用完了,通常情况下到下午,他应当是39度左右,第二天下午居然是38度五左
右。第三天用完了还很平静,体温成了38度了,有下降的倾向。用了几付以后体温逐
渐下降,体温正常了。一个星期以后完全不烧了。我们主管医师也很奇怪,说咱们再去
问问宋老,为什么他用了热药居然体温能降下来。我就去问宋老。宋老当口就跟我说“身
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你学过这句话吗?我说我好象上大学本
科的时候《伤寒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实在的,我们本科同学上学的时候认真听讲,
仔细按照老师要求来背诵《伤寒论》原文。可是这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学的,以后学
了内科,学了临床各科,再加上烦琐的临床实习,就把低年级的时候所学的这些功课早
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当老师捻到这条原文的时候,我隐隐约约记得《伤寒论》里边有
这么一条原文。你看这个病人盖了那么厚的被子,这不就是虽然他发高烧,身大热反欲
得衣吗?我一想是啊,可是我天天查房,天天见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把这种情况当作一
个辨证的重要依据。你看他心里觉得烦热,所以才去够那个凉水杯,当他摸到这个凉水
杯的时候他觉得冷,马上就缩回来了,这不就是真寒吗?所以他有些虚热,因此他为什
么不能说清楚他想喝热的还是想喝凉的,他心理有些虚烦,他觉得想喝凉的,可是他觉
得又冷,不敢喝凉的,所以他犹犹豫豫说不出想喝什么水。我让你弄两个半杯的热水和
凉水,就是想试试他到底是想喝热的还是想喝凉的。你看他去够那凉水杯,马上就缩回
来了,凉水都不敢碰,你再给他用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石膏、知母,你是想害他
还是想救他呀?宋老就是这么非常严厉的在说我。这就是“身大热,反欲得衣者”,这
就是阴盛阳浮。阴盛阳浮这个词,宋老没有说阴盛格阳,说阴盛阳浮,书上没有,老前
辈说的这么一句话,虚阳浮于外可以有持续的发热,这就是虚阳浮于外的一种表现。

PS:很多西医化验指标要有炎症,其实很多时候中医不一定要用寒凉的中药,中医比较注重“自觉”指标,可是很多中医师一看到西医的炎症指标马上用大量的寒凉药,殊不知仲景在伤寒论中时刻提醒我们“顾胃气,存津液”,大量寒凉药一上,脾胃一倒,玩毛啊?但不可否认,西医的检测手段,比如ct,彩超等,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体内看不见的组织病变。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