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分享到:
4已有 524 次阅读  2019-02-04 11:27


分享 举报

单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个“承上启下”的一代,父母一辈多数还是旧思想,而我们则接应着时代的更新。于是新旧两个观念的冲突,在对比中,就流出了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今天这个话题是刚刚发生在我家的事,于是拿来讨论一下。我爸和我妈如同其他众多原生家庭一样,有着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爱面子”。不单单是在熟人亲友之间,哪怕在他俩或者与我之间,也有着一样的问题。

比方说:我昨夜接了一壶水去烧,烧的时候我回房间了,过了一会我出来把水倒到我的水杯里(我不怎么喝开水,都会用凉杯盛着),当时倒的时候,能感觉到水有一些温度,但是并不烫,我也就没怎么注意。结果第二天喝的时候,感觉口感有些不对劲(北方生的水质,水熟水味道会有差别),我并没太注意,结果一天肚子一直不舒服,直到晚上,我又去烧了一壶水才发现我喝了一天生水。而昨晚上实际是我爸看水开了他就倒到他的水壶里了,但是他又去接了一壶生水,并没有烧。我去质问我爸,他第一反应却是指责我为什么自己倒开水的时候不去看看烧没烧开(但是刚烧开的水壶都是烫的,接了凉水也还是很烫)。而今天老两口打扫卫生,我妈不知道怎么弄我爸喝茶的茶台,结果弄把废茶水撒了一地,她第一反应是去责怪我爸把茶台装满了也不收拾,俩人又是一顿吵。

 

这个“面子”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他们的潜意识里都已经是:“自己如何不被指责”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先思考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而基于这一点,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父母为大的思想,若非真正会自我反省的父母,基本都不会与子女“平等对话”,永远是由上而下的,哪怕我们成熟了,他们也会用:无法无天,翅膀硬了……等方式来回避交流。因为这些在“传统”观念里是“以下犯上”,令他们没面子。而即便在“地位平等”的对象之间交流,也是以推脱责任为主的交流方式,不对,这种交谈压根儿称不得上是交流。

而我出柜失败的原因也有这么一点因素在里面(这个问题很负责,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并非单一原因),在他们看来,少数除非是“公众承认的”的,否则就是不对,而同志话题直到今日,在世界上从比例来说,还是少数,而更何况是思想“如此退步”的今天。强行扳正他们,至少对他们来说不再合适,只能慢慢感化他们,我也必须在日常聊天里,多增加一些这些内容,他们不愿意听,我也就只能写成信给他们。


不过反过来想“面子”,这两个字,每个人这辈子势必都会在某个人生阶段追求一阵子。我并不想讨论它好不好,而是想试着从另一个方面开启一个观察角度,不过我的语言功底有限,以及我的人生阅历不足,不一定能将我迷迷糊糊看到的东西,详详细细的描述出来。

但且一试。


“有面子”绝非人人都能有,但是“没有面子”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可以有的,没面子的时候,导致的普遍心理感情是:尴尬、自卑、羞愧、窘迫、暴躁,甚至发怒。再仔细分析一下,这几种心情实际是一种渐变,前面几种可能会交替,但是最后基本都是一样的结果:发怒。我现在能想到的这些心情的一种诱发场景,是因为对话人,潜意识里面认为两人平等,或者说自己在讨论的话题里高阶于对方,但后来聊天结果发现实际是对方比自己高阶,亦或者说,对方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而自己持有的是错误的。


那么在这里,在自己产生​出这些负面心情以前,如果能潜意识下主动接受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其他心理活动,是否就不会生成这些负面状态?不过“潜意识下主动接受事实”这个心理活动似乎是最难的部分,思考一下, 似乎这个心理状态是变相对周围说:我什么都做不好,谁都能比我做得好,似乎是仗还没打,就先认怂/输的感觉?


我也不能说我现在能完全做到这样,不过基本还是可以回避掉上面“发怒”这个结果,我当初是做过几个放弃,自然这个“放弃”并不像游戏里面有个按钮,按一下就做到了。大概也是经历了很多年,很多事,自我对话,自我调整,最后才决定这么做,并且自己并不后悔​。而这之后,很多场合,我并不认为我自己丢了面子,反而第一反应是:对方很优秀、很厉害,接着可能就是去思考为什么对方这么好,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么好,而没有朝着上面说的方向发展。


很多时候,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不妨先“放弃”它,而多花时间思考/雕琢使自己在某项能力上如何进步,很多时候,在自己慢慢进步的同时,就发现自己渴望的那个东西,已经被吸引过来了,或者已经拥有了。


说一句会被喷的话:“有面子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没面子的人会挣着抢着要面子。”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