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平原县志》序(原文及翻译)
分享到:
已有 888 次阅读  2013-03-02 12:56


分享 举报
      下文是祖上明朝宋仕为当时的平原县县志写的序,然后我和我表姐一起将它翻译成了现代文,准备放到新编的村史家谱中。
 
      【正文】
 
明代《平原县志》序(原文及翻译)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平原县志,由京畿道监察御史(平原籍人)宋仕作序。
 
序(原文)
作者:(明)宋仕
 
      夫郡邑之有志也,非徒存故实昭因革,所以考得失而懋劝戒也。要其体,固贵简洁而病冗杂,然事不核则无以鉴往;辞不赡则无以俟后。必读之,使人跃然如生长其地,谙历其状,兴河山之感,抒厝注之猷,斯志之善者也。吾邑东省壮钜入我国家,虽列畿外,隐然同左辅焉。顾旧乘丛芜漫漶,时异势殊,并残阙者,失之。俾产兹者贻文献之羞;莅兹者切杞宋之叹,非所以重土风而勖吏理也。贤令刘侯锐意搜辑,以长垣令高君所为志,属予序之。高君宏才博学,历稽群籍,盖本先达抑斋翁所著而润色损益之,其事核,其辞赡,良哉志,可谓心苦而功倍者矣!予尝验天下事物,即微细者亦有定数,不能强也。吾邑昉于爽鸠之墟,几与海岱相终,始乃往牒已无所稽,而圣朝统一,函夏声教,先被齐鲁,娴于文学,又其天性,乃寥寥迄今也。匪抑斋翁创之,高君继之,刘侯维持,而从臾之,将遣所不知何人,母亦有数也耶?斯其泽当世世畏垒哉。予不佞,生于斯地,既不能撰记为桑梓,重而待罪垣镇,又无以宣上德,意树嘉绩于邻壤,惟兢兢以古之淳挽今之漓,庶几圣天子节俭实惠不致壅阏,则夙夜耿耿者也。吾邑昔称朴质,今渐渝矣。读斯志者,思至鲁至道之训,不徒曰备掌故而已。斯作者盛心哉。
      万历庚寅秋七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奉敕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大理寺少卿京畿道监察御史邑人宋仕撰。
 
序(现代文翻译)
译者:宋磊 姚XX
 
      地方府县之所以有县志,并不仅为了保存过去历史的缘故,而是为了昭告后人因袭沿革,更是为了要考量得与失,勉励劝戒大家。对县志的文体方面的要求,固然以简洁为贵,以冗杂为弊。然而事情不经核查,则无法以往为鉴;文字不丰富,则无法留传后人。必须要让阅读它的人感到生动逼真得好像自己就生活在这个地方,好像亲身经历过其中的状况般熟悉,心中兴起对当地河山的感叹,产生给其写注的打算,这才是一部好的县志。我们地方府县所在的山东省是国家的一个大省。虽是京畿以外,但隐约等同于京畿的左辅。回顾旧日史书关于本地的记载,多而杂,模糊难以辨别。时异势殊,那些残缺的部分都已经丢失了。使生长于这里的人产生文献稀少的遗憾,使来到这里的人深感杞宋无征之叹,无法用之来推崇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勉励执政之道。经本地贤达的县令刘侯的锐意搜辑,以长垣令高君所作为本地地方志,嘱咐我为它作序。高君宏才博学,历稽群籍,在抑斋翁前辈所著的基础上润色、增减写成的,其内容翔实,其文辞丰美,真是一本好地方志!可谓用心良苦,而有很大的功劳!我曾查验天下事物,即便很小一件事也有记载。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爽鸠氏曾经居于此,以渤海、泰山为天然边界,起初往昔的典籍已经无法稽核,但如今圣朝统一,华夏的声威教化,先影响齐鲁,娴雅于文学,但又论其天性,迄今寥寥无几啊!若不是抑斋翁创作了这部地方志,高君将它继承下来,刘侯将其维持,从而让其丰满起来,否则将不知道会传到谁的手里,谁也说不定啊?这本县志的恩惠将世代传承下去。在下不才,生长在这个地方,既不能为家乡撰写方志,又不能在任期干出一番佳绩,只有兢兢业业以古时的淳厚挽救今世的浅薄,如同圣上天子一样节俭、实惠而不至于闭目塞听,从而日夜耿耿不寐。我们这个地方昔日以朴质称道,如今渐渐地变了。阅读这部方志的人,要追思至鲁至道之训,不能只是说为了了解储备旧制旧例而已。这才是作者的深意啊!
      万历庚寅年秋七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奉敕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大理寺少卿,京畿道监察御史邑人宋仕撰写。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