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成为我恐惧的载体
分享到:
2已有 786 次阅读  2013-06-17 14:57


分享 举报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记述什么东西了。有时觉得平淡,没有什么可用来纪录的。有时,却有因为情绪太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很久没有参加社交活动,很久没有认识陌生人,和熟人仿佛也很少联系。有时候拿起电话,点开qq,想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上周日,参加一个好友的婚礼。大学认识的朋友,相识已有6年。如今终为人妻。那时,我与她在校园漫步,她向我倾诉单恋之苦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我其实不是擅长与人交谈之人。或者说,我喜欢听,而非说。说不知能说什么,说些什么,也不具备自娱自乐的精神。似乎说话,变成了一个有目的事情,但目的却从不是我喜欢的。

          看作家写小说,语言在他们的手底下,变成了一个个的人生轨迹,爱恨交织。深刻,明显。回想此身,有很多事,想说,想写,但却因太复杂,不得记述和理解。

          做梦梦到之前的人,与之诚心交谈,我说,他听。醒来颇为感叹。我与他或他之间,从始至终,以致将来,未必有如此的机会,坦诚,平静的交付一些东西。回想分开后的几面,言语交谈,不知在各自心理,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有时感叹年少无知,有时觉得世事无常。真是应了阴差阳错,也是了无缘分吧。如果不是那个时空,也许结果又是另一番摸样。

        年少被言语伤得体无完肤。自此对言语丧失信心,所有的话都不是真心的载体。丧失了这种形式,也不知如何向别人表达真心。

       对于人的恐惧,来自于对于人之间对话的不信任。有时候说着说着,就不想说了。期待得到对方的回应,总是会失望的。

       有时候会想,如果我今天消失了。有多少人会记得我,记得我什么?

       我从来不记得别人说过什么话。记忆的形式以画面和情绪感觉存在。

       激烈的,平和但浓郁的。

       这些年抽丝剥茧般的处理着积累的情绪。有些人能以语言为载体呈现出来。而我,似乎丧失这一功能般,又找不到其他出路。

       常常表达情绪,要做很长的铺垫和陈述。

       不知道是不是某一天,我会一句话都无法说出来。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大湖pure lake 2013-06-17 16:23
    那次一起听方刚的课,晚饭聊天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你了。
    我还挺纳闷的,怎么不来听课了?

    是工作原因没时间了?
    还是不想和我们一起听,喜欢一个人听?

    在我心里,还是希望能看到你,听到你的想法。
    看到你,仿佛看到湖中心的小岛,别致,独特,与四周没有直接的联系。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宅着,是最舒服,自由的,不会累,轻松。
    看到你,仿佛看到了孤独。
  • 朱羽 2013-06-17 23:21
    大湖pure lake: 那次一起听方刚的课,晚饭聊天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你了。
    我还挺纳闷的,怎么不来听课了?

    是工作原因没时间了?
    还是不想和我们一起听,喜欢一个人听?

    在我
    确实有好久了。

    一是因为工作原因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这个是借口的成分居多。其实主要是上次小站在我旁边,两节课在玩手机。跟他交流了下,他不是很喜欢方刚的讲课风格。他的听课状态确实给我很大影响。

    也不是不喜欢和你们一起听课。只是我感兴趣的点和你们似乎有些不同。

    其实这几日也在思考为什么似乎没什么朋友。跟个朋友聊天,他说我感兴趣的东西和观念很奇怪。

    不过也正常,我的经历和目前的工作,听的,见的,想的,都不是平常人所见所闻。这对我造成了很多的影响。

    我的很多想法会吓到人的,哈哈。至少很多人接受不了。

    最近很少去读书会也是这个原因。找不到大家烦恼的原因。似乎对于大家的困扰,在我这并不算是什么困扰。听了很多,找不到共鸣的点。而且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读书会变成了语言对话的场所。所以其实我很喜欢听chris说话,因为他说的是心。但很多人的烦恼,说的是事。

    看读书会的总结,总会看到从中获得了什么。但我从读书会得到的,是更多的疑问。总觉得那份得到中,到底有多少得到?

    其实我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坐着,看着各式各样的人,挺好的。

    还好,孤独不寂寞~
  • 大湖pure lake 2013-06-18 01:15
    朱羽: 确实有好久了。

    一是因为工作原因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这个是借口的成分居多。其实主要是上次小站在我旁边,两节课在玩手机。跟他交流了下,他不是很喜欢方刚的
    他不是很喜欢方刚的讲课风格。他的听课状态确实给我很大影响。

    我和小战一直听到方刚最后一次课。
    后来我没有和他坐在一排,我说我喜欢听方刚,就跑到第三排了,听的更清楚。他可以说不喜欢方刚的地方,我可以和他说我喜欢的地方。我们的喜好不同,却可以一直在一起。共鸣,可以让我们在一起,不同,也可以。小战说,他觉得方刚有些地方没有深入,我同意,我会去理解他这么想的原因,同时我也会告诉他,这是全校任选课,不是心理系的专业课,而且很多是我没有听过的,即使不那么深,也有启发,在别的地方难得听到。他也同意,讲到精彩之处,他也会抬起头认真的听。并非全都不喜欢,否则他就不会一直来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