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分享到:
已有 437 次阅读  2015-02-07 10:41


分享 举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思想意识中有了年的概念。虽然没有清晰的时间坐标,但是我依然能够回忆起第一次知道年的感觉。好吃的,好玩的,忙碌的,欣喜的,大家都热热闹闹起来,不约而同地渲染起来。除此之外,我更念着的是过年时候以前那些活动带给我的感觉,将很多强烈的刺激汇注于一天,大红大绿的那种明快感特别适合小孩儿。当然,就像现在大家都说过去的年之所以有年味儿,是因为物质贫乏带来的,现在大家不会再被那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刺激了。而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不过是因为大家的视野,地位,世界观不同了。那些附加的东西都像粉一样一层一层地打在脸上,还记得那叫什么吗?对,就叫回春膏,徐锦江在梁祝里涂的那个,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否则就会裂开。记得小时候每个除夕的开始多以拌嘴开始,我妈喜欢在那天一早做最后的打扫,然后贴上春联,福字,再一块儿去爷爷家,而我就会着急,我恨不能早点与兄弟们见面,开始我们的狂欢,于是我就熊孩子一样磨牙。好不容易见了面,大人们聊天,准备晚饭,我们一群孩子就撒欢儿地玩,不过很惭愧,完全没有章法,就是胡闹。晚饭一般吃的很早,三点左右就开饭了,吃饭前一定要放一挂鞭炮,我胆儿小,不敢放,连听炮竹响的过程都是一路眨眼熬过去,但自己还得故作镇定,好在上面还有哥哥。小时候我最喜欢哥哥,比我大两岁。那时候觉得他鬼灵精一样,总有各路恶作剧的玩法,又灵活,自己和他一起玩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好笨,会拖后腿。现在想想那是多简单的崇拜。爷爷家也很重视规矩,主要还是奶奶的规矩大。奶奶是满族人的缘故吧。尽管已经精简了很多,但是象征着团圆的饭还是要吃的红红火火。起初是一个圆桌子,但是人多菜也多。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摆了好大一个木板。现在看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可那时候小孩子看什么都新鲜,看着大人喜欢自己也高兴的心情,现在已经没有了,可回忆起来还是喜滋滋的,所以年的真谛还是快乐的共鸣。我也喜欢看大人们喝酒,推杯换盏之间就把气氛搞得那么活络,从面色的改变就看的出来,红彤彤。在之后就是春晚,那时候的春晚是大家还更期待赵丽蓉的时代。我想那份老祖母般的滑稽,让人一笑过后还有种暖暖地被呵护的感觉。不像赵本山的小品,处处透着狡黠,所以小孩子不大能看懂。到了十二点,还要放鞭炮,放烟花。因为胆子小,只敢放彩竹筒,那种放过后还可以当做金箍棒的花,感觉着烟花从自己手中飞走绽开,姹紫嫣红,即便是我也感觉有了参与感。之后春晚也就结束了。有几年,春晚之后电视还会播些好看的电影,都是喜剧,所以我们还习惯看了春晚之后再看电影。温馨而美好。
所以,年是什么呢。我写到这里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说的都是些孩子话。可大家不就是在这样渐渐地失去孩子对于节日的欢喜吗?西方人过圣诞节,我们过春节。不管过什么,节日需要分享,分享美味,分享收获,分享心情。祝我们都过个好年!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