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关于同性恋的5大谬误(转自豆瓣高飞的日记)
分享到:
9已有 1397 次阅读  2014-01-26 12:53


分享 举报

总有人说同志做家长不称职,同志很可能患上恋童癖,同志不能维系持久的关系……甚至说得更糟。但最新研究显示,许多流言都来得无凭无据。

  流言一:动物都是异性恋

  尽管在大众的观念里,雌雄搭配是唯一“自然”的方式,但事实上动物界多得是同性伴侣的例子。包括企鹅、海豚、野牛、天鹅、长颈鹿以及黑猩猩在内的许多物种,有时都会与同性进行交配。

  研究人员仍试图从进化的角度探索同性动物交配的原因,尽管同X交配不会孕育后代。有些人认为同X交配有助于加强社会联系,或是使得一些个体花精力培养其侄辈,这样就直接改善了其家族的基因。

  再或者,同X交配可能只是出于乐趣。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生物学家珍妮特·曼恩(Janet Mann)说:“不是每种性行为都具备生殖功能。”

  流言二:同志关系不会维系长久

  另一个流言是同性恋关系不会像异性恋一样真实且持久。

  研究已经证实了这是个谬误。对男同性伴侣的长期研究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异性伴侣一样稳定。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心理学家Anne Peplau说“有大量证据显示,男女同性恋者都期待稳固、忠诚的关系,并且他们都成功地营造了这种关系,尽管在美国的大部分地方社会偏见、各种烙印以及同性关系不具有的法律认证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难。”

  比如,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John Gottman和他的同事们就历经12年从同性伴侣们那收集数据,他们研究后发现12年间其中20%的伴侣相继分手。若将这一比率按40年换算,那同性伴侣的离婚率要略低于同期异性伴侣初婚的离婚率。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2003年的《Homosexuality》(同性恋)杂志里。

  Gottman说:“研究成果暗示我们必须要摆脱有关于同性关系的陈旧观念,多给忠贞的同性伴侣们一些尊重。”

  事实上,相同的研究发现,同性伴侣更善于解决矛盾,相互鼓励用积极的情绪处理问题。

  流言三:大多数的恋童癖者都是同性恋

  有一个非常负面的流言是,有性虐儿童行为的成人大多数都是同性恋。一些研究人员已经着手研究这一问题,以证实和异性恋比起来,同性恋是否更可能成为恋童癖者,但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说,1989年在加拿大克拉克精神病学研究中心(The Clarke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in Canada),Kurt Freund带头进行了一项研究,科学家将孩子们的图片分别展示给成人男同性恋者和男异性恋者,同时测试他们的性唤起。男同性恋者对男童图片的反应程度与男异性恋者对女童图片的反应程度不相上下。

  1949年,在丹佛大学健康科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Health Sciences Center)由Carole Jenny负责一项研究。研究员们调查了269起儿童遭成人性骚扰的案例。在《Pediatrics》(小儿科)杂志中,研究员们报告说在其中82%的案例里,被指控的罪犯都是受虐儿童一名近亲的异性伴侣。只有其中2起的被告被鉴定为男同性恋者或女同性恋者。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心理学教授Gregory M. Herek在其网站上写道:“还没有实证研究能证明男同性恋者或是男双性恋者较异性恋男性更容易侵犯儿童。”Herek并未参与1989年和1994年的研究,而是就有关这一命题的研究编写了一篇评论。

  流言四:同性家长比不上一父一母

  许多反对同性婚姻以及同性伴侣领养的人会抱怨同性家长不会对孩子有益,小孩要想成为健康的人,必须有一父一母的环境。但是研究发同性家长抚养的孩子成长得也很健康。

  比如说,近期一项研究调查了90个青少年,其中一半是由两个同性恋妈妈抚养,另一半由异性夫妻抚养,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两类孩子在学校表现都差不多。同性家庭的男孩平均绩点大约在2.9,异性家庭的男孩大约2.65。女孩们结果也差不多,同性家庭2.8,异性家庭2.9。

  另一项研究发现,有两个妈妈或是两个爸爸的孩子较“传统”家庭的小孩相比,并不会更多参与诸如破坏他人财物、入店行窃或是打架一类的不良行为。

  南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社会学家Timothy Biblarz说,“关键是科学表明,同性家长和异性家长抚养的孩子普遍发展得一样好,显而易见,这和流言说的‘要想让孩子发展健全必须由一父一母抚养’相矛盾”。

  两项研究都发表在2010年2月《Marriage and Family》(婚姻和家庭)杂志的一篇文献研究论文里。

  流言五:性倾向可以选择

  有人说是不是同性恋在于选择,也有人说同性恋可以医治,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同性相吸现象至少有部分基因学和生物学的依据。

  为了研究基因是不是起了作用,研究员们比较了一些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共享所有基因)和异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共享50%的基因)。一份2001年关于此项研究的的评论指出,很明显几乎所有接受研究的同卵双胞胎更可能有相同的性倾向——也就是说,要么都是同性恋,要么都是异性恋——这种可能性高于异卵双胞胎,因为他们的基因联系得不那么紧密。这些发现表明基因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性倾向。

  其他研究发现,生物学效应,比如在子宫内是否接触到荷尔蒙,也可能对性倾向的形成起作用。任何生理差异的发现,比如同性恋和异性恋女性内耳构造不同,也会证实这一观点。

  加拿大安大略省麦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Sandra Witelson说:“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很可能与影响脑部发育的早期因素有关,现有的研究成果支撑了这一理论。”Witelson是1998年《Inner Ear Finding》(探索内耳)一文的作者,该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本文原载于美国《Live Science》杂志官方网站)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6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