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不要让小说和电影拔高了你对爱情的期待
分享到:
1已有 996 次阅读  2012-06-13 00:06


分享 举报
刚才在某网站上看到的,写得挺有意思,和大家分享 
-------------------------------------------------
跟他在一起100天了,因为是异地,这100天里离多聚少,思念的苦比相聚的甜来得多。

他是名现役军官,大我几岁,他从来不会看我爱看的《1984》,我也从来不看他爱看的网络小说。我俩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差别。好在还剩笑点相近,都爱看“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看的时候都爱在一旁傻傻地笑。

他属于那种大男子主义和孩子气兼具型,不属于小说中描述的那种高大帅气英俊万人迷,甚至有点小肚子,个儿也不高。他也不太懂浪漫,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我说话比较多,他只会把爱悄悄藏在一些小细节中,比如让我点好大一盘花甲,上菜后自己却不吃,只是为了让我尝尝;早上睡觉起来知道我肚子饿了会主动外出给我买一大堆早餐,然后问我好不好吃;火车站离别后发短信说一句“我爱你”……

我们也提过几次分手,因为性格年龄的差异,我有好几次受不了他,主动提出了分手,可他总是回一句“对你我没有变过”,分手的念头就这样被他轻松打消了。

我们俩的经历说起来也有点传奇,“异地恋”、“军警”等刺激感官的关键词都出现了,但100天过去了,我的感觉更多是一种激情消退后的平淡,跟电影、小说里的轰轰烈烈完全搭不上边。

很多圈内朋友在决定找对象之前就在脑海中预设了一个理想对象的形象:英俊、帅气,身高不能低于175,腹肌不能少于8块,要是有点小胡子就更好了。可现实是,这世界上还是丑男多,帅哥少,就算这样的完美男人被你碰上了,对不起,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在你之前,他不知道跟多少人上过床,而你,也可能只是他床上匆匆过客中的一个。

我们对爱情的过高期望大多缘于小说、电影以及其他媒介给我们构建的过于完美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传播学里面的一个著名理论,由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提出。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制造出了拟态环境,它不是对现实镜子似的再现,而是对象征性的事物,进行选择性的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为加工的环境。简单点说,就是媒介给我们构建的环境跟现实生活是有一定差距的,而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主要从媒介获取信息,因此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是生活在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中。

而这,也是许多人对爱情失望的起点:正因为小说中的他太完美,所以你对另一半的要求无形中被拔高,而当你接触到现实世界时却发现符合小说中形象的人少之又少,宁缺毋滥下,你只能一天天地等待,一次次地错过,在失望中彷徨,在彷徨中沉沦。

那么为何不换一种思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摘掉媒介给你带上的有色眼镜,剥掉以貌取人的高墙,从一个人的性格、情操、德行去客观评价他,而不是追求电光火石般刺激却短暂的感官刺激?

生物界一直有这样一条规律,外表最美的蛇往往是毒性最大的,而同志圈中外貌最出众的也往往是感染率最高的,因为他有太多机会去接触那些对他饥渴的肉体,同志间的性爱没有怀孕的隐患,恰恰是这一隐患的缺失给滥交的流行提供了口实。在英国,每27小时就有一名刚成年同性恋男子感染HIV;在广州,艾滋病患者中每5个就有1个是同志。

不要让电影和小说拔高了你对爱情的期待,好好珍惜真心爱你,但外貌不一定很出众的人。他不一定是小说中的Prince Charming,但一定是你的MR.Right。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behind_wind 2014-02-27 11:55
    确实如此,像我这种看作品代入感太强的人来说更要时刻警惕。
  • xxxaction 2014-02-27 12:03
    behind_wind: 确实如此,像我这种看作品代入感太强的人来说更要时刻警惕。
    时常来逛逛飞赞,看看各种虐文分手文中和一下就好啦。哈哈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