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豆瓣】 《冰雪奇缘》的酷儿底色
分享到:
3已有 678 次阅读  2014-02-12 23:17


分享 举报
    

转自豆瓣

 《冰雪奇缘》的酷儿底色

       注意!CAUTION!此文有严重剧透!

   “从此以后,公主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影片最后一个场景中,安娜与艾尔莎携手在冰上共舞,而将男主人公克里斯蒂夫隔出在画面之外,使结局留给我一种微妙而奇特的遐想。 
   《冰雪奇缘》(Frozen)是迪士尼自《长发公主》(Tangled,2010)之后的再一经典重编的力作,改编自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1845)。本片是迪士尼动画历史上首次开启“双女主”叙事模式的长片,而“王子”形象大反转、化身为反派的大胆之举也让本片获得了“迪士尼的首部女权主义电影”的称号。而在笔者看来,在女性崛起的这条路上,迪士尼又向前多迈了一部,不仅让女性角色拥有自主、自救、自由的性格特质,甚至赋予了她们一种前卫的酷儿底色,虽然其表现手法含蓄又暧昧,但这并不妨碍观者收取那些符号传达的含义,并作出酷儿化的文本解读。 
   
  隐藏起的天性 
   
   姐姐艾尔莎的冰雪超能力是全片的矛盾所在。因为童年的一场意外(艾尔莎失手用冰雪魔法伤害了妹妹安娜),艾尔莎决定隐藏起这份超能力,做一个“好女孩”。她戴上手套,遮蔽躯体,接受束缚,克制欲望,并从此疏远了妹妹安娜。她隐藏力量,内心恐惧。借由父亲之口道出,艾尔莎的这种超能力是“先天的(natural born)”,即天性中无法改变的。这种种表述与同志群体在当下社会中承载的语汇两相契合,毫无疑问,艾尔莎隐藏起的,是一种偏离正轨的、为世人所不能接受的、但先天拥有难以改变的欲望与本性。 
   父母的海难象征着家长制父权的丧失,在失去了父权的庇佑/限制的情况下,艾尔莎面临着选择:要么以自我控制力遵循“正常”的规则,融入“正常人”的社会;要么释放自我,但势必面临世人挞伐。主观意愿上,艾尔莎为了保护安娜,选择继续隐藏,继续逃避,但让她失控的原因在于:安娜带着一个陌生男人来向她宣布两人的婚约。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一幕:尽管艾尔莎拒绝安娜的理由冠冕堂皇:不能和一个刚认识的人结婚,但何尝不可以解读为:艾尔莎为安娜选择了一个异性伴侣而感到伤心气愤。而争吵中安娜扯下了艾尔莎的一只手套,象征着艾尔莎压抑心底的欲望开始抬头,本我超越了自我流露出来,同时,也变成了旁人心中的“恶魔”。 
   “Let it go”一曲(number),是艾尔莎释放自我的整个过程。她先是摘下了另一只手套,脱下披风,散开头发,抛开王冠,每一个动作都是女性挣脱世俗束缚,展现自身躯体的象征,被艾尔莎丢开的王冠意味着世俗的权力已经无法再让她在意,而在艾尔莎法力下建造起的冰雪宫殿也正是她天性力量的外化,美丽而纯净,令人震撼与赞叹。而变身后的艾尔莎,展现出女性完美的身体线条,同时也终于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寒冷再也不会困扰我(cold never bothers me anyway)”是她回归自我的宣言。 
   
   
  作为反派的异性 
   
   身为王子,却又充当反派,这在“公主王子”童话的迪士尼门下还是头一遭。汉斯王子出场时介绍自己是家族第13位继承人——联系到“13”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语境下的特定含义“不祥”,便为汉斯王子日后险恶面目的揭露埋下伏笔。本片中,这位地位重要的男性角色,以一个经典童话中的标准白马王子形象出场,与女主人公邂逅、一见钟情、彻夜聊天、翩翩起舞,符合所有世俗故事中的言情桥段。然而,一切结果却是:汉斯王子只是为了获得地位与权力才接近安娜,他欺骗,狡诈,阴险,残酷,颠覆了之前所有的美好形象,亦是对传统观念中完美男性形象的颠覆。 
   
   汉斯王子的首次登场,是唱段“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的最后一句,安娜在唱“Nothing's in my way!(一切阻碍都让路)”时,撞上了汉斯王子。从整个故事情节来看,作为异性恋关系(heterosexualiy)象征的汉斯王子正是两位女主人公隐含的同性恋关系(homosexuality)的阻碍者。作为安娜姐妹之间情感的一个反证,汉斯王子代表的是:通过婚姻关系而取得权利、金钱和地位的世俗异性恋婚姻,完全与作为婚姻基础的“真爱(ture love)”背道而驰。 
   
   那么,对于另一个正面的男性角色克里斯蒂夫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个问题我将放在下一个小节中来讨论。 
   
  “门”的意象 
   
   “门”在本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艾尔莎用门将自己与安娜隔开,而安娜却一直期盼城堡所有门都敞开的加冕日,安娜与汉斯王子的“定情曲”叫做“Love is an Open Door(爱情是一扇打开之门)”。最直白的含义,“门”即心门,关闭心门,意味着不沟通,不理解。一方面,这扇门将艾尔莎与心爱之人隔绝开来,但同时,这扇门也是一面盾牌,阻挡了外界的偏见与恶意,为艾尔莎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私密空间。推而广之,“门”的含义与酷儿语境下“柜(closet)”的 
  含义极为相似。影片结尾,艾尔莎下令打开所有大门,永不再关闭,是一种美好的结局与憧憬。走出这门/柜,除了需要勇气,自信,更重要的,是爱。 
   
  真爱与婚姻并存 
   
   安娜这个角色与艾尔莎又有所不同。如果说艾尔莎代表的是同性恋爱对异性存在的排斥,那么安娜所代表的,则是一种并存的双性恋关系(bisexuality)。她一方面深爱着姐姐艾尔莎,但同时,也抱有和一个异性展开一段美好恋情的憧憬(从唱段“For the First Time Forever”中可以展现出来)。安娜这个角色,作为一个聪明,开朗,善良,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本身就是自足的,她无需等待其他人/男性来拯救自己,敢于承担责任(骑马去追艾尔莎),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狼追雪橇一段戏),她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与众不同的迪士尼女性角色。在最后关头,她没有奔向作为异性“真爱”象征的克里斯蒂夫,而是牺牲自我去救作为同性“真爱”的姐姐艾尔莎,这似乎再明显不过地表达了本片所拥有的酷儿色彩与态度立场。 
   然而,最后的最后,本片也不似之前的“公主王子”影片,举办安娜和克里斯蒂夫的婚礼,甚至都没表现女王的赐婚,而只是赐予克里斯蒂夫“特许冰块商人”的封号。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最后一幕中,仍是安娜和艾尔莎手牵手在一起玩耍,而克里斯蒂夫只是背景中的一个陪衬。当然我相信,如果顺着故事的思路想下去,安娜终究是会和克里斯蒂夫在一起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心中的“真爱”仍是艾尔莎这个事实。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编导以一种舒缓柔和的方式化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为了不冒犯还是异性恋支持者占大多数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其中还有诸多小朋友),影片必须以一种“正常”的方式结局。克里斯蒂夫作为一个用来平衡的角色,毕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性角色,真诚,勇敢,幽默,带着男性惯有的小毛病,但显得那么真实。但这并不能改变两姐妹作为影片绝对主人翁的地位。 
   
  杂七杂八的佐证 
   
   影片中还有许多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但细细品味来,似乎更突显本片的酷儿特质。比如,安娜所造访的山中小店,老板就是一名同志人士,他向桑拿浴中的家人招手,其“家人”是一名同居男性和他们领养的四个小孩。 
   
   安娜在唱“For the First Time Forever”中,曾把王子头像丢到了一块紫色蛋糕上面,呈现出一个女性的形象。 
   
   另外,来聊聊本片的卡司阵容。为克里斯蒂夫献声的百老汇音乐剧演员Jonathan Groff本人即为一名出柜同志人士。而为艾尔莎配音的Idina Menzel曾在《吉屋出租》(Rent)这部经典百老汇同志平权的音乐剧中扮演女同志Maureen。为安娜配音的金发妞Kristen Bell与未婚夫Dax Shepard在2010年宣布延迟婚期,直到加州同性恋婚姻合法法案通过才结婚。2013年6月,DOMA通过以后,他们才宣布结婚。 
   当然,其实这些并不能作为本片文本的佐证来证明之前提到的酷儿观点,但是举出这些背景只是推测本片更可能抱有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态度,更是希望各位看官知会:其实,将文本进行酷儿化解读在美国学术界乃至大众文化领域根本已然不是惊世骇俗之事。 
   
   
   迪士尼向来是女性主义者口诛笔伐的重灾区,其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公主角色更被斥为对女性的消极塑造与错误引导。然而,迪士尼的公主角色中,也向来不乏具有突破性的个例,比如《美女与野兽》中的知性公主贝尔,比如《小美人鱼》中一头红发叛逆大胆的爱丽儿。当然,日后,更要算上这两位阿伦戴尔的公主了。带有浓郁酷儿底色的《冰雪奇缘》是迪士尼动画最彻底的一次反叛,虽然这种表现手法极为低调与隐秘,但是,它折射出这个社会对于不同态度、不同价值观的一次宽容的和解。就如同本片发布25种配音版本,也希望这种普世价值观能够最大限度地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此为中文配音版说句公道话,个人认为配的非常好,毫无违和感,配音演员们唱功也够,非常适合阖家观赏。至于“Let it Go”的中文名“随它吧”,我个人觉得还好,很富有口语化特征,意思也无大碍,喜不喜欢都见仁见智罢了)。 
   调皮搞笑的雪宝作为艾尔莎与安娜之间真挚情谊的物化象征,在故事结尾,以一种童话的方式继续存在:这个只能存在于冬天的小雪人有了一朵专在夏天为自己降雪的云,他终于可以享受夏日的热浪了!当然,这种梦幻的解决方式只能存在于童话电影之中,但这予以我们一种莫大的宽慰与希望:终究有一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种存在方式,幸福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说在后面: 
   我从动笔那一刻开始,就似乎可以预见对于这种解读,势必会产生“过度阐释”“歪理邪说”等的评价。我可以理解在一个酷儿理论还不能上台面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不一样的解读也许会收到很多负面的评价,但我想,既然创作者在影片文本中暗藏了许多巧妙的象征符号,就使我不能不推测,也许他们想传达不同于以往的声音,所以我斗胆做了这样一篇文本解读。 
   我之前提到,在美国,酷儿理论早就不是新鲜事。从199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Alexander Doty就已经出版过一本名为“Flaming Classics: Queering the Film Cannon(焚烧经典:酷儿解读电影经典)”的学术著作,其中更是将《公民凯恩》、《绿野仙踪》等影片进行酷儿化解读,赋予玛丽莲·梦露等影星酷儿化的形象特质。这本书也着实启发了我对于日后所有影像作品的解读。 
   写这样一篇文章,我既不觉得这是正确的或者唯一的解读,也不求有很多读者能认同。我只是想分享我从影片中读到的东西,并找到文本来证明我的观点。但如果不小心恰巧给一些朋友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启发,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mippy 2014-02-12 23:20
    (你应该标注出“此文是否含有剧透”= =
  • 小猪Zoo 2014-02-12 23:21
    mippy: (你应该标注出“此文是否含有剧透”= =
    显然有。。。我应该注明”MIPPY小朋友请先不要看“的
  • mippy 2014-02-12 23:21
    小猪Zoo: 显然有。。。我应该注明”MIPPY小朋友请先不要看“的
    哈哈哈哈。。。看了一会儿意识到不太对然后就拉到最下面写回复了。。
  • 小猪Zoo 2014-02-12 23:22
    mippy: 哈哈哈哈。。。看了一会儿意识到不太对然后就拉到最下面写回复了。。
    写了
  • 小猪Zoo 2014-02-12 23:23
    mippy: 哈哈哈哈。。。看了一会儿意识到不太对然后就拉到最下面写回复了。。
    啊现在那个图标也去掉了!赞!贵系好棒!
  • mippy 2014-02-12 23:25
    小猪Zoo: 写了
    竟然不是“mippy酱注意有严重剧透哟”我太伤心了_(:3」∠)_
  • mippy 2014-02-12 23:26
    小猪Zoo: 写了
    23333 纯吐槽~不要care
  • 小猪Zoo 2014-02-12 23:26
    mippy: 竟然不是“mippy酱注意有严重剧透哟”我太伤心了_(:3」∠)_
    好吧呀~
  • 小猪Zoo 2014-02-12 23:28
    mippy: 竟然不是“mippy酱注意有严重剧透哟”我太伤心了_(:3」∠)_
    但是。。。我发现你的插件会有延迟。。。就是我打开一个新页面的时候会先出来原来的版本在出现加载了之后的简略版。。。这个在换页面的时候还是有露馅的危险。。。好吧呀我错了。。。明明是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还诸多要求
  • mippy 2014-02-12 23:30
    小猪Zoo: 但是。。。我发现你的插件会有延迟。。。就是我打开一个新页面的时候会先出来原来的版本在出现加载了之后的简略版。。。这个在换页面的时候还是有露馅的危险。。
    2333 没有啦。。这个我也提到了。。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是要等feizan的页面完全载入之后才能处理页面上的各种元素。。。(但feizan太慢了你懂的)所以就会有这种尴尬的问题。。。同理。。。adblock偶尔也会失效我猜原因也差不多在载入上
  • lipfly 2014-02-13 00:45
    为什么不能带着童真去欣赏一部童话剧呢?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