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的过年
分享到:
已有 382 次阅读  2015-02-16 12:39


分享 举报
  又要过年了。现在过年越来越简单,家年夜饭有以从家搬到饭店。记忆里儿时的年感觉时间特长,而且工程也很大。或许是生活的节奏太快,原来可以亲自动手做的东西都为了省事,人们什么都喜欢用钱买,年的味道不如以前浓烈!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像许多孩子一样,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可以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现在这种简单的愿望没有哪个孩子还能像我们小时候那么渴望了。最让我快乐的还是一家人为了过年忙活的热闹景象。
  每年到了腊月,市场就成了人的海洋,摩肩接踵的场面。人们在购买各种年货,农村的人会来县城赶集,一方面把家里的猪杀了卖肉换点年货,还有一些自打的山货,像野鸡,山兔等等。我们家过年都在奶奶家过,奶奶有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爸爸是老大,叔叔们都在奶奶家过年,在我记忆里,姑姑们出嫁了有时候也会回来过年,这样最全的时候,要20多人。
  进了腊月,奶奶会很忙,包年火勺、炸麻花、烙牛梭饼,还要灌肠、熬皮冻。每项工程都很复杂,因为人多,每项食物都要做很大的量,我们这些大点的孩子就要当小零工。过了小年后,爸爸,叔叔,姑姑他们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在奶奶家帮着干活,而且每天都很晚,甚至到夜里12点,现在都想不出当时都忙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多活?要走油,就是炸肉煅,炸猪肝,白肉,红薯条,炸干果,好多种,这些一方面做拼盘用,一方面就是给孩子当零食吃。住平房时,奶奶家养一头猪,过年前就要杀掉,收拾猪头猪爪是比较费事的,先要放在炉子上烧烤,然后再刮掉皮毛,这活一般是爷爷和二叔做,要求细心,来自性爱故事网。
  每年爷爷都要给各家孩子写春联,我一般帮爷爷打下手,磨墨,爷爷会很用心地为每一家编写适合的春联,然后写在草纸上,再把红纸拆好,按字数的多少分好印,我在一旁认真地看爷爷书写的每一个字,然后把写好的对联拿到一旁晾晒,等晒干后再卷好做上标签。
  过年要张灯结彩的,厨房和厅里的灯泡都换成瓦数大的,房门口挂上大红灯笼。除夕的上午,开始贴对联。那时候不像现在一般用透明胶布就可以了,以前贴对子也是很麻烦,要先用白面打浆子,奶奶一般都特意多打些,把我们家的也代上份,我家离奶奶家近所以就近水楼台了。因为人多,平时的餐具一般会不够用,我就要从家里把我们家几乎所有的碗筷拿到奶奶家去。刷干净后,要在厨房找好位置整齐摆放好。
  在奶奶家过年讲究很多,细微到每件细节上,比如说饭前餐具的摆放,我一般要数好人数,然后把小碟、筷子、酒杯、汤勺、汤碗很规整地摆齐。八十年代初,一般还是在炕上吃饭,要放两个炕桌拼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在这一大桌上吃饭,后来开始实行有八仙桌时,就放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和孩子一桌。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