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智行杜聪写百科】
分享到:
2已有 2695 次阅读  2013-02-22 10:03


分享 举报

                           我为“杜聪”写百科(初稿)

 

(PS:“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均无杜老师的具体介绍,经由杜聪应允和嘱托,编写此材料同时送报两者审核使用。以下材料是根据各个媒体报道自行编辑整理,如有任何不正确或不足之处,请自行标明斧正和补充;所使用照片经由本人遴选使用,可由您本人替换已达更佳效果。本人能力有限,望杜老师见谅。

 

杜聪 

百度名片

 

   男,(19**年*月*日-)(请补充),祖籍**(请补充)。从哈佛大学到华尔街,到艾滋村;从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到法国某银行副总裁,到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曾经的他,高薪厚职;现在的他,散尽千金然而每当看到艾滋遗孤们开心的笑容,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人生抉择——投身公益事业,为艾滋遗孤们撑起一片天他就是著名公益人、社会活动家,也是被艾滋遗孤们亲切地为“杜叔叔”的抗艾英雄——杜聪1998年,杜聪与好友在香港成立了智行基金会百度百科 http://t.cn/zYK3ikd直至2010年10月,智行基金会累积资助超过13,000多名艾滋遗孤,并一直致力于对弱势群体进行艾滋病的预防教育。 

中文名:         杜聪                 

外文名:           ** (请补充)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国籍:      中国 香港                          

民族:           汉族

血型:            *型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年*月*日(请补充)

主要成就:

(按时间前后顺序,请补充,简明扼要)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艾滋病在香港二十年:十大难忘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十大抗艾英雄”;
香港国际扶轮社3450区百周年“卓越专才大奖”;
央视《人物》节目“十大当代青年领袖”;
凤凰卫视年度“风范大国民”;

中华慈善总会感动2005”;

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提名;
“世界杰出青年”

亚洲拉蒙·麦格塞塞奖

“感动香港”十大人物

个人履历:

我曾有梦——“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

 杜聪出生在香港,小学和初中就读于香港圣方济教会学校,初中毕业后全家移民去了美国。他在旧金山念完高中,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完本科,之后考入哈佛大学,在东亚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曾是儒学家杜维明的学生。

 1991年杜聪从哈弗大学毕业后回到纽约,在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任职。1995年,年仅27岁的杜聪已经就任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两后,荣膺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前途无可限量。杜聪在华尔街工作10年,理想是“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这亦是其母的梦想。

心灵触动——“要为这些不幸的人做些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纽约和旧金山恰好是风暴眼:一群同性恋者莫名其妙地死亡,杜聪的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后来也死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发明之前,人们几乎认定,所有的艾滋病人都会死亡。任职于银行时,银行的融资项目涉及高速公路、发电厂等大型工程,为了帮助大企业完成融资杜聪因此有机会到内地偏远的地方出差,经常往来于中国内地的贫困地区。在工作旅途中,杜聪听说了在国内某些地区,因卖血而导致的艾滋病蔓延。杜聪第一次走进河南上蔡村,短短一天就一口气跑了数个村庄,其中一个村总共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人。在那里,每10个成年人中约有4~6个感染了艾滋病。一样阴暗而破陋的屋子,一样躺在床上年轻而奄奄一息的艾滋病人,一样的疱疹、痔疮、腹泻及发烧,一样的缺乏药物,一样的死亡,还有绝望时的自杀。那几年,仅贵州省杜聪就去过8次,还有山东、湖南、湖北等省份。他深刻感受到内地的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艾滋病可能蔓延的迹象。“90年代的中国是否会重蹈美国覆辙,出现艾滋病爆发或死亡的高峰?”这是杜聪经常问自己的。“你知道炎炎夏日里不寒而栗的滋味吗?”杜聪的比喻令人发冷。就在离开农村前的那个晚上,杜聪彻夜难眠。那天他倚在窗旁,望着仲夏夜空的点点繁星,被一种巨大的冲动攫住。杜聪决定:“要为这些不幸的人做些事情!”

毅然抉择——“从华尔街到艾滋村”

 曾在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服务的杜聪,如果不是深入接触河南的艾滋病人,他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领域的精英。在“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带领下进入河南上蔡后,杜聪义无反顾地终结了此前的光荣与梦想。然而,杜聪的义无反顾让他“费了好大的劲”来说服亲友。中国传统观念中,成功被定义得世俗狭隘。杜聪的母亲对儿子的决定反应激烈:“我供你读哈佛,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的。你要做慈善,可以业余兼职去做。你现在年轻,积蓄可以供你不工作地生活几年,等你老了怎么办?你要为你的将来着想……等你积累更多资金再做也不迟啊……”然而杜聪知道他可以等,但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孩子们等不得。杜聪反驳母亲:“将来的事我看不见,现在的事,我不能看见了不管。”很长时间里,母亲都还认定儿子为普救众生而选择了自毁前程之路。从金融界退步抽身,众亲友意识中认为“阿聪是中了邪了,是走火入魔!”,然而只有好友白先勇对他说:“按自己的心意做事。”。面对亲友的反对和不理解,杜聪回答说:“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不会死的,但是如果我不做,那些孩子怎么办?他们一天天在长大,如果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他们的命运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世纪之难面前,他面临全职、半职抉择,做全职义工,杜聪当时并未如此决绝。他的理想状态是“找个既有善心又有资源;既具勇气又懂管理;既敢担当又能持久;既有智慧又有慈悲的人。”一番寻找无果。杜聪不得不承认“这个人就是自己。”艾滋孤儿一天天长大,时间不允许杜聪慢慢物色合适人选。他“绝知此事要躬行”。杜聪视这场蔓延世界的艾滋病为烈火毒焰,他定位自己为消防队员。如果别人隔岸观火,而他必须亲临火海救火救人。“能在这场火灾中救出一个人,也是值得的。”假如他有能力尽全力灭火却因私念半心半意,他会为惜力内疚终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杜聪在人间地狱发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杜聪把等待救助的孩子形容为庄稼——农家大忌:种庄稼不能误农时。于是他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告别了华尔街,一头扎进了中原农村,全职救助艾滋孤儿。2002年年初的一天,家访结束,一行5个男人在玉米地里吸烟、叹息、沉默。善感的杜聪唏嘘抽搐。当晚,失眠的杜聪做出两个决定:辞职;“智行”基金移向中原。当时的杜聪位至法国某银行副总裁,有人如此做比杜聪的选择:“虎落中原。”2002年至今,杜聪只有一个身份,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该身份,他铁心伴它终老。

“智行”中原——“跳出慈悲,智慧度人”

 2002年,与高耀洁走了十几个村庄后,凄楚无助的伤病员、认命顺受的临终者、孤苦无依的艾滋遗孤、荒草凄凄的“金字塔”坟茔……几个镜头交替在杜聪脑海闪现,以致他生理失调。暴食、失眠、噩梦缠身、夜半哭醒、有时白天无故哭泣……一连数月。然而,高耀洁的榜样力量激励杜聪不能输给一个老人,尤其是以一双小脚奔走呐喊的古稀老人。于是杜聪带着挥之不去的记忆及由记忆引发的不可遏制的慈悲再三前往,杜聪屡以藏传佛教的两件法器———智慧和慈悲警醒自己:“你不能陷在慈悲里,你要有智慧,跳出慈悲,智慧度人。否则,能医不自医,能救不自救。”杜聪平均每隔六至八星期就到河南、山东、安徽、广东。从香港出发前,并非佛教徒的杜聪习惯在自家供奉的白瓷观音像前燃香祈祷旅途顺利、病人安康、孤儿不孤且读书有成,尤其是还能见到他熟悉的病人。他幽默地评说辞职前后之变:“比以前更忙”,然而他“一文不挣,全年无休”。

 1998年,杜聪与好友在香港成立了智行基金会,“智行”的含义是把智慧付诸于行动,帮助不幸的人。智行基金会的理念是运用知识于行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上学,并对弱势群体进行艾滋病的预防教育。至今,智行基金会已经在全国开设了10个办公室,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河南安徽、和云南等地。智行的使命是通过教育、关怀、预防及反歧视等项目,缔造一个和谐、平等、健康的社会。智行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包括针对弱势群体的艾滋病预防、资助并照病人及受影响的子女。作为一个没有政治立场及宗教背景的机构,智行基金会的宗旨是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健康的的社会。自2002年起,智行为华中地区的艾滋遗孤提供援助,让他们可以继续上学。直至2010年10月,智行累积资助超过13,000多名艾滋遗孤,当中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智行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智行在中国及外地得到了不少个人及多家机构的支持和资助,同时也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球基金和克林顿基金会的支持,并荣获2010年壹基金典范工程,智行在中国内地完成了多项救助艾滋遗孤和艾滋病预防的项目。

救助“海星”——“抛回海里面的海星,就帮助了百分之一百”

  杜聪喜欢讲一个抛海星的故事,“可能海滩有成千上万快要被干死的海星,我们只能把一个抛到海里去,可能对一个世界,我们帮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被我们抛回海里面的那个海星,就是帮助了百分之一百,也是因为我们的帮助它才能活下来了。”杜聪把那些艾滋孤儿比做海滩上成千上万个快要被干死的海星,虽然他按照现有条件只能一个个救助他们但对于被他救助的那个孤儿,就是百分之一百改变了人生。杜聪为了救助艾滋孤儿,奉献出来的不仅仅是他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还有他在金融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以及对人性的细微体察。不单独设立艾滋孤儿学校,让他们在普通的学校中接受教育,杜聪考虑的确实十分周到。“这些孩子辍学率很高,他们只能呆在家里。资助他们重返校园,将来才能自力更生。”他为这些孩子着想的,远胜过他们死于艾滋病的父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中专、技校、大学,杜聪甚至为他们毕业后的出路想办法。2006年初,他带着一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河南孩子南下深圳、广州,帮他们在私企找工作。

  智行基金会救助过的孩子里,有这样的例子:家庭背景完全相同的两兄弟,一个考上大学,另一个在坐牢,“这充分说明,社会的引导和教育有多重要。”这是杜聪坚持智行基金会“绝不仅仅是捐钱”的原因。直至2010年10月,智行基金会累积资助超过13,000多名艾滋遗孤,他们中有四百多人考上高中,一百多人考上大学,他们大学的学费,仍然由杜聪资助(请更新时间和数据)。杜聪说,我们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做。艾滋孤儿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的越来越多:学费,找工作,心理支持。不过,最让他沮丧的是,有些孩子很倔,有些孩子读不下去,我们给他钱复读,他都不愿意,可能是压力太大或者别的原因,他们执意要去山西煤矿打工,现在都找不到了。”杜聪低声说道。 又一个艾滋病患者去世。杜聪记得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男人,记得他的溃疡、腹泻、低烧,记得他的欢笑和呻吟。临死前,他把孩子托付给杜聪。想到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杜聪就想大哭一场。为了去看一个孩子和孩子说句话聊会儿天,他常常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车。“这值得,我的行动可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对于这些受过巨大心理创伤的人,让他们过上好一点儿的生活,是一个层次;让他们能够克服羞愧、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背景和过去,是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十年前,杜聪就这么想,不过当时很难实现。现在,基金会资助的孩子里,有人开始念大学或者毕业工作了。其中有些孩子不但能够站出来对媒体、对公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还能回过头去帮助跟自己境遇相同的人,比如同村的更小一点儿的孩子。这让杜聪很自豪,“这才算真正成功的救助”。

      

社会评价——“行动者的跨界,散发出悲悯和智慧的光辉”

 “毕业于哈佛大学,供职于华尔街,亲眼目睹了艾滋病对于美国的重创。面对艾滋病对中国的威胁,他放弃金融家的锦绣前程,投身救助艾滋孤儿的公益事业。杜聪以个人的力量,为那些无望者找到希望,他的跨界,是行动者的跨界,散发出悲悯和智慧的光辉。”谋体的报道常常以这样的话语开头。

1999年至2003年间,杜聪任香港“关怀艾滋”董事会成员,2003年担任该会的主席;1999年起,杜聪获香港政府委任为艾滋病预防及护理委员会的委员。由于杜聪对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在“抗艾”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2003年他与郭富城、梁泳琪同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乃首位以同性恋身份获此殊荣者(经由您允许使用词句)。2004年获选为“艾滋病在香港二十年:十大难忘人物”;同年,他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等人一起获选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中国十大抗艾英雄”。2005年,获的香港国际扶轮社3450区百周年“卓越专才大奖”以及中央电视台《人物》节目“十大当代青年领袖”称号;同年也被凤凰卫视评选为2005年度“风范大国民”;入选为中华慈善总会的“感动2005”人物入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提名。2006年9月,由于杜聪在关注照顾中国艾滋病孤儿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国际青年商会授予“世界杰出青年”称号2007年获得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拉蒙·麦格塞塞奖(Ramon Magsaysay Award),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该奖项自创办以来,有首位公开出柜的同性恋者当选(经由您允许使用词句)2011年入选亚洲电视“感动香港”十大人物

十多年来为公益事业不懈努力,为杜聪赢得了许多荣誉,但是杜聪说:“亲眼看到这些艾滋病致孤儿童逐渐摆脱了自卑的阴影,走向正常人的生活,这才是他想要的。有个孩子来自河南重灾区,父亲感染艾滋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好在有同学们的关照,轮流请他吃饭才渡过难关。尽管如此,他还是花10块钱买了一只手电筒,当寝室熄灯以后就在被窝里看书学习。这位以往内向、害羞、爱读书的男孩子,最终以630多分的高分被北京某高校录取。”杜聪感慨地说,连自己也为那些自强不息的孩子所感动。 

参考资料:

1.新浪微博@智行基金会杜聪: http://weibo.com/ducong1

2.智行官方网站:http://www.chmsm.com/

3.新浪微博@基金会 http://weibo.com/zhiaitongzhi

4.**博客:(请自行添加)

5.CCTV10《人物》栏目:《中国的辛德勒——杜聪》 http://t.cn/aOA9dS  

6.本港台《感动香港2011》栏目:http://t.cn/ae31Fb

7..杜聪TED演讲:(找不到视频)

8..CCTV《面对面杜聪:(找不到视频)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