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学生的诗经狂想曲
分享到:
2已有 1394 次阅读  2016-05-27 21:42


分享 举报


 最近以中医的视角重读诗经,略有心得。因为没有考证研究,纯是臆想娱乐,不敢发论文,记录下来就好了。

(一)

首先是比兴的问题。《简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一句,程俊英先生注:以上两句是《诗经》中常用的起兴句式,余冠英先生认为是一种隐语,以树代男,以草代女。我不知余先生具体的解释,自己理解可能是生殖崇拜,以前翻国风时也常把高挺之木歪解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比如新婚的诗要用葡萄依附南方樛木来起兴。但现在对于诗三百用植物来起兴我有不同的看法。《简兮》中舞师“硕人俣俣”,女子一见倾情反复思念这个“西方美人”。《小雅》有一篇《大东》言:“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可见当时西方之国令人神往,物产相对丰饶,《简兮》之“山有榛隰有苓”即是指此。考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榛子补气开胃,使人耐肌,长力厚肠,虚人宜食。与杏仁腐,皆为素馔所珍。《神农本草经》中甘草(即诗中之苓)“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这两种药食的功效与诗中对硕人“有力如虎”的描写相符。当然药食的功效是古人的说法,现代认不认可则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西人之子果真普遍衣着光鲜身体强壮,那西方“山有榛隰有苓”作以上联想也未为不可。因此我注意到起兴与植物药作用的关系。

除《简兮》外还有几处我也是如此解读。《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摽有梅,其实三兮。女子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有人来求婚。《神农本草经》言梅子:除热烦满,安心。《中谷有蓷》 中“有女仳离”然后“嘅其叹矣,啜其泣矣”。这可能诱发情志病虚损病,而“中谷有蓷”益母草是后世妇科常用药,远古用来调治妇人诸疾也不是不可信。通过对榛苓梅蓷等植物药作用的较深了解,诗经中的起兴有另一个角度的诠释。

有些诗中植物并没起兴作用。不管有无比兴,都可了解其性味药效,或许对诗意有更全的把握。以植物为药来解诗经前人已有先例。比如《采葛》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集传》注:艾蒿属,干之可灸。 其实艾草除作灸用,也是妇科要药。《采芑》中“薄言采芑,于彼新田”,芑是苦菜,现代营养学自然另有解释,但古人认为能愈疔痈,《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主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耐饥寒。”若古人关于这种野菜的经验可靠,那对于征战在外的士兵来说则是军中必备的食物了。

(二)

 第二方面稍可总结的是贵族的养生。养生的前提当然是温饱。没落的贵族回忆以前食有保障“每食四簋”的生活不免自伤悲叹,自我安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当时人以鲤鱼鲂鱼为最佳,贵族更常“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鱼丽》有句“物其有矣,维其时矣。”苏辙训“时”为“时鲜”,可见贵族对新鲜食材的讲究。另外《 商颂·烈祖》 中记载:“亦有和羹, 既戒既平。” 所谓和羹, 是调和羹汤之意,“ 戒” 指和羹必备五味, 平” 则指羹的味道要和平。这体现当时饮食养生理念,颇合中医之道。食材的搭配也见“和平”。《瓠叶》篇:“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随息居饮食谱》介绍瓠叶:“甘凉清热行水通肠,其嫩叶亦可茹。”酒肉穿肠可能导致肠道湿热(中医概念),而瓠叶正可通肠防病,君子养生生活可见一斑。

 

          (三)

     诗经里有一首明显写动物疾病。 《卷耳》:“采采卷耳,我马虺隤,我马玄黄,我马瘏矣。”卷耳即苍耳子,《本草经》言“ 主头风寒痛,风湿周痹,四肢痉挛痛,恶肉死肌。”与诗中马病十分切合。马病即人病,女诗人颇能识药,唐诗有“隔帘唤取女医人”可见古时也有女子通晓医药的。另一首则比较隐晦。《苕之华》中“人可以食,鲜可以饱。”饥荒年头人吃人,为何不打动物的主意?原来“牂羊坟首” 书里注:母羊本来头小,因饥饿身体瘦小,故显头大。我认为是羊得了病,大头可能是症状,所以人不敢吃。(学兽医的同学在哪里) “三星在罶”朱熹《诗集传》:“罶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怀疑罕见禽流感或环境事件,鱼羊或病或死,而贫民无收成无积蓄,非常悲惨。《节南山》里“天方荐瘥丧乱弘多”证明当时已有瘟疫流行。

 

        (四)

     情志病(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绝对不是我们的时代病,在诗经时代就很多发。《小弁》之“心之忧矣, 疢如疾首。不惶假寐。” 《伯兮》之“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风雨》之“既见君子,胡言不瘳。”《汝坟》之“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还有“忧心忡忡忧心惨惨忧心如焚忧心如捣”等众多同义词,再现了饱尝沧桑的种种人生。至于情志病的治疗则少有资料。《载驰》篇:“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虻指贝母,属百合科,贝母,百合中医都可用治情志病。德国现今对于焦虑抑郁的治疗,贯叶连翘占很大的市场份额,植物药对精神疾病还是有作用。

 

      (五)

 

      巧言》 中“彼何人斯,居水之湄,既微且尰。”微,小腿湿疮,肿,脚肿。古人认为风湿病与居住环境有关,“风寒湿三气夹杂合而为痹。”与内经理论吻合。当然这是古人的观察。

   《东方之日》:屡我即兮,履我发兮。 注说踩膝踩脚,齐国统治者真会玩,这是齐式按摩么?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