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性恋的自我需求剖析(三)——喜欢的人没义务喜欢你
分享到:
4已有 679 次阅读  2018-03-11 22:24


分享 举报

作为同性恋的自我需求剖析(三)——喜欢的人没义务喜欢你

 

不知不觉写到第三篇,最开始写这个的时候其实还有一点怨念,源于当时广州遇到的一个奇葩男,后来怨念转变为了理性,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成为了第一篇分析文章。而写第二篇的原因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在奔三的路上一去不返,也算是为日后的日子作铺垫。今天是第三篇,因为最近认识了一名对自己需求和他人需求特别明确的基友,同时也因为特殊性癖好我们没有走到一起。不能预见自己最后会不会遇到那个他,但照目前的发展状况,遇到那个更理性地对待感情、更认真地对待生活的自己是必然的。

 

“喜欢的人没义务喜欢你”,看着像是心灵鸡汤。但归根到底还是那两个点:需求、互相满足。

 

对这人产生好奇的最初原因是因为还没跟他聊几句,他就能准确地说出我最深层次的感情需求。然后提出“少性”交往被他的一句“没有共同满足的性需求双方都容易出轨”驳回。最后他提出的角色需求略扭曲,是种近乎毁灭对方人格的虐恋,我拒绝了。“你都没有付出,别人凭什么在你身上耗费心力,凭什么爱你。”

 

这人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从他的描述之中,很善于增加对方的沉没成本而捆绑彼此的关系。有种需要对方先来爱自己,才能让自己爱对方的感觉。而且,对方一定要满足到自己的“点”,否则一切免谈。目测这是大多数不再相信爱情的人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人十分清楚自己的深层需求,同时也能捉摸对方心理,更难得的是能认清性及性以外维系关系的东西。这几点在圈子里面,都十分难得。当然,这人的描述也刷新了我对“喜欢”的定义。

 

最初的理解,“喜欢”就是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可以是外在的外貌、气质、行为动作,也可以是内在的思想、精神、思维模式。经过与这人的交流,“喜欢”的本质是相互满足需求。相互、满足需求,缺一不可。这种需求可以是不对等的,比如对方要看脸,而你更在乎内在,但有一点很重要,必须双方得到满足。回到副标题,你喜欢的人并没有喜欢你,归根到底,你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至于这个需求是什么?可能他本身也不知道。

 

写到这里,作为一个颜值极低的基佬又要开始吐槽颜控。我不能确定颜控是否还另外的需求需要被满足,但是单单用颜值这个指标交友甚至找对象,其实是最简单快捷有最low的方式。简单快捷的问题在于很小几率会看到本质。导致根本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自己的需求,比如对方的需求。最后容易导致单靠性去维系一段关系,“爱无能”。

 

继续触犯思考。一般人都先看脸和身材,再看深层次的思想与内涵。这人似乎两者并重,并且我很劣势的一点,自己的需求在他眼中已经暴露无遗。让我想到德州扑克里的一个词,“底牌”。

 

基友的不少相处模式,因为先从外在出发并且时间短暂,基本都需要在相处之中不断地互摸底牌。不断去试探、触碰对方的底线,知道对方的原则以及习惯。我们会把这阶段称作“磨合”。好的结果就是磨合顺利,觉得彼此合适然后继续相处继续磨合,不好的结果就是碰到问题马上分手,说一句不合适,然后再见。但很少会有人一开始就摸对方的底牌,去搞清楚对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或者很少会有双方一开始就明牌以待,互相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什么。可能这涉及乐趣问题,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根本不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就匆匆开始一段关系。最后继续感叹: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对于这人的认识算是刷新三观,也算是明白为什么之前不少经历都是觉得不合适而分开。我对他说的最后一句是“你想要的我给不了,抱歉。”。我们都没有要改变自己需求的想法,最后互相祝福对方:终会遇到那个他。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过,忍耐与等待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今天车站等车时候发现,只要能确定那车会到来,那就是有等下去的理由,也终会等到那车。

等待的过程中,只要不是在码头等车,或是在车站等船,那就OK了。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