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己安全感? 回应closetedge
分享到:
30已有 2164 次阅读  2013-07-13 17:25


分享 举报


安全感是谁给的

http://www.feizan.com/space-248173-do-blog-id-104450.html

 

看了上面的日志,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思考。自己内心的安全感不足时,会时常感觉不安全,然后责怪对方“你让我没有安全感”。

我想在这里简单的梳理一下我的想法,感谢closetedge和这篇日志,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也欢迎任何补充,提问,理解和质疑!



最初的安全感来源于妈妈对孩子的呵护,温暖的怀抱,充满爱意的眼神,发现孩子的情绪和需要(是不是难过?渴了,还是饿了?),不断的告诉孩子:你真可爱,我爱你。长大一点,发现家里还有个爸爸,妈妈和他是一伙儿的,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甚至还和他睡一张床,原来明明是和我睡一张床,照顾我的。这个事实的发现会有些失落和抵触。慢慢的和这个男人接触下来,发现他的胳膊是粗壮的,肩膀是坚实的,胸膛是可靠的,还会和自己玩儿,他为家里赚钱,大事拿主意,有他在外人不敢欺负自己和妈妈,像一把更大的伞,为自己和妈妈遮风挡雨,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推荐一个2分多钟的妈妈和婴儿的互动视频,很好的展示了一个给孩子安全感的好妈妈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妈妈:
http://www.feizan.com/space-event-id-3926.html

有人说,一个视频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心理学有关依恋的研究,早年对妈妈的依恋关系(安全型,矛盾焦虑型--你是不是不在乎我,回避型--别老粘着我,紊乱型)直接影响到恋爱和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


当妈妈和爸爸的爱和力量内化到孩子的心里,孩子长大了,有了勇气,敢于离开家,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在未知的环境里闯荡。这是理想的情况。现实是,爸爸妈妈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也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爱孩子。孩子心里没有很好的把父母的爱内化,而父母也感受到孩子安全感的不足,于是抓着孩子不放手。

孩子虽然已经长大,内心却依然渴望寻到安全的港湾。于是目光投向了未来的爱人。如果这个爱人,能够给我小时候缺失的爱,让这个安全的感觉慢慢的从他的心里生发出来,那么爱情是可以疗愈早年的遗憾。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情景。

 

以下文字摘自《透析童年》:

 

  也许我们太渴望拥有安全感,也许我们太需要关注。当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开始对自己的父母以及家庭失望了。我们知道无法从这里获得我们想要的内心感受,于是我们幻想着,也许在外面的世界,可以找到我们企盼已久的那份情感。

 

  当有一天,我们听到有一个男孩或女孩对我们说“我喜欢你,无论怎样,这辈子我都要和你在一起”时,我们眩晕了。我们盼望已久的那句话终于来了。我们的眼睛立刻被蒙敝,我们只能用耳朵来感受对方。我们放下自己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爱。我们拿出所有,毫无保留地送给了对方,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那段日子,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不久,矛盾就凸显出来:我们发现,我们彼此都渴望获得对方无条件的爱,渴望获得对方全方位的关注。而这一切,又有谁能够做得到呢?我们怕失去对方,但是我们又不能为了对方而失去自己,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第一次恋爱必定失败的原因所在吧!其实,我们内心深处仅仅是想寻找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当第一次的恋爱失败后,我们以为是因为我们太小、太幼稚、太简单了,所以才会犯下愚蠢的错误。

。。。。。。

  “回想一下你被抛弃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固定下来,然后请你反复描述被抛弃过程中的感受。你想想,“这种感觉给你带来的积极心态是什么?”

 

  我很自信地回答道:“我必须坚强,我必须独立,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让自己在这个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来。”

 

  “你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

  “是的。当然也会有脆弱的时候。”

 

  “你脆弱的时候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我认真地想了想:“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

 

  这个过程,让我一下子明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追寻的就是这种感受,非常渴望自己能归属一个人,就像重新归属母亲一样。但是有谁能够给我提供这种归属感呢?当我们童年没有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满足时,就会有太多这样的情绪困扰着童年的我们。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如果我们学会将自己归属于自己,那么我们就不会再为缺失的归属感而难过了。

 



年的缺憾已然形成,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又不能完全靠爱人,那么如何让安全感从自己的内心生发出来?

 

以下文字摘自《透析童年》

1.      学会重视自己的身心,并关注它们

 

  之所以我们失去了安全感,是因为我们从小失去了被重视和被关注。

 

  重视:在父母的眼中,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原本的你,不是他们期待中的你,不是比较中的你,不是物化的你。

  关注: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价值取向和意见;尊重孩子正当的言行(可以不喜欢,但需要尊重);欣赏并认同孩子。

 

如果你在父母那里并没有获得这些,那么,我奉劝你:不要再到处寻找,或者期待父母有一天改变,或者期待自己的伴侣给予自己补偿,或者期待自己拼命工作后能在老板或社会中获得。因为,真正能够给予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重视自己,关注自己。这与我们以往所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也太自私”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要开始让我们学习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将我们曾经失去的体验,通过自我觉醒,慢慢寻找回来;而后者却是,由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压抑或缺少精神引导,而产生的叛逆心理与精神匮乏的表现。

 

  那么,何为关注自己?例如:当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不舒服的信息时,你需要重视并关注它;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不再是无意识地压抑,而是要懂得释放;当有人向你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你不再做心里不爽而嘴上却答应的快速反应,而是开始尝试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客气地拒绝。

 

  从大脑接受到心理上体验再到行为上的熟知,这个过程实在不易,但只要我们愿意为自己承诺,美好的结果就会出现。

 

  2.

  你的内心是独立的,还是依赖的?

 

  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独立,不是指在寄宿学校里培养出来的独立生活能力,而是指你是否拥有心理和思想上的独立。

 

  曾经,我一个人走在去西藏的路上,期间,我看完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其中一段对自由的阐述,让我开始真正触摸自己的安全感。书中这样写道:

 

  自由并不仅止于做你喜欢的事情,或是从外界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是先要了解什么是依赖。依赖你的老师、厨师、邮差、送牛奶的人,这种依赖很容易理解。但是,有一种更深的依赖必须要认识清楚,才能获得自由。那就是,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的快乐。你明白依赖别人得到快乐是什么意思吗?这不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心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如果你长大以后,在情感上依赖你的父母、妻子或丈夫,依赖你的灵性上师或某种理想,这就是束缚的开始。

 

  这段话很久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一个内心依赖的人,怎能谈及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怎能谈及自由;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怎能谈及拥有内心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内心安全感的人,怎能谈及是一个成熟圆满的生命!

 

  我知道,我对生活没有真正的安全感,并不是我的家人不爱我,也不是我的老板没有赏识我,而是我的内心不自由。我总在潜意识中依赖他人,而这一切被独立的外表所掩盖。直到我开始从模模糊糊的似知非知,到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为自己所建构的心理层面的基本安全感时,我的生命也在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刻的我,已经明了,自己正在走向自由之路。

 

  什么是永远都做你自己?在这里,我不再对问题做阐述。而是希望通过对“角色”、“身份”的简单描述,让我们的心灵有个连接。

 

  一个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永远都是一个头衔、一个岗位上的角色,

  一部“人生剧”中的演员,

  一个一生都活在父母和社会期待中的躯体。

 

  当你处于其中一种状态,扮演一个角色时,又怎么会让自己拥有内心的安全感?反之,当你思考并体验了“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时,那种生命的安全感就会与你不可分割。

 

在心理咨询中,还有许多增加安全感的方法,比如调整认知,全方位沟通,矫正性体验,拓展感受,内化,冥想等等,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完成。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以后就什么事都自己做,自己思考,就是不依赖,独立了呢?别忘了这句话“ 我这里所说的独立,不是指在寄宿学校里培养出来的独立生活能力,而是指你是否拥有心理和思想上的独立。

并非一个人就是独立,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就是不独立,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说的是独立起来的自由的感觉:

我可以自己一个人思考,做事,也可以和大家在一起;

我可以依赖别人,在我需要,别人也愿意的时候,也可以被别人依赖,我也能接受别人对我的拒绝;

我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和别人一样的观点,也可以放心的说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而不必担心我的独特引起别人的不满。


一个人去思考和成长,是挺难的事情。就像蛋壳中的小鸡要从里面出来,不仅要靠自己的力量,还需要妈妈的孵化温暖的陪伴和安全有力的支持。当你处于脆弱,无助的时候,记得发出声音,伸出双手,向人求助

 

孤独是一种独立,孤立是一份悲哀。

 

以下内容摘自《活在爱中的秘诀 - 亲密关系三堂课》【美国】黄维仁博士

 

一个人可以非常重视食物,吃得健康,锻炼身体,早睡,戒烟,戒酒…...但这些东西加起来的总和,可能都不如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爱的连接所带来的好处,用英语说就是“meaningful connection with other people”。

 

在过去二三十年,有很多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最有名的研究之一,德克萨斯州的汤姆·奥克斯曼博士(Dr. Tom Oxman)研究了因心脏病开刀的病人。他想预测哪些病人开刀以后恢复较快,而哪些没法存活。

 

结果他发现,竟然有2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来区分这两大群人:

第一个问题:你跟旁边的人有没有定期规律性的、有意义的、爱的连接?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从你的宗教信仰上得到力量与安慰?

 

结果,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人,6个月内死亡率是21%。但是对于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既有有意义的爱的连接,同时也从宗教上得到力量与安慰的人,死亡率只有3%。短短6个月之内,竟然有7倍的差别!

 

《美国医学会杂志》做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实验,就是给条件相似、数量一致的两组人通过鼻孔喷剂注入少数感冒细菌,结果发现,那些身边有高度社会支持的人,比低社会支持组的人发病几率少4倍。

 

有的人就开玩笑:如果要在健康的朋友和健康的食物之间做选择,做好的当然是两者兼得。但如果迫不得已,必需在两者选其一,宁可选择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食物。换句话说:宁可跟朋友们吃北京烤鸭、吃蹄膀,也不要一个人吃胡萝卜!

 

所以,这个有意义的、爱的连接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实证科学发现:这些爱能够“buffer against stress”,就是在人身上造成一种抗压力的缓冲带,帮助你在高度压力的情况下,降低身体中的一种叫做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荷尔蒙,而且能够增强你的免疫力。

 

有人在上周日的读书会里问:大湖你办读书会又不赚钱,还要搭上很多的精力,我想知道为什么?

我想上面摘抄的这一段,就是我的想法。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3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不溶於水 2013-07-13 17:37
    你办读书会是为了 meaningfully connect with more people ?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3 17:49
    不溶於水: 你办读书会是为了 meaningfully connect with more people ?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你的猜测呢?
  • 我爱吃柠檬 2013-07-14 00:01
    写的真好……
  • blueskyshao 2013-07-14 00:31
    。。。。。
  • 不单纯的单纯 2013-07-14 19:46
    很有意义!
  • 男宝宝 2013-07-14 20:24
    没有安全感⊙﹏⊙
  • 夏夜黑瞳 2013-07-16 08:02
    大湖的文章不错!可以看出是喜欢读书的人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6 14:28
    夏夜黑瞳: 大湖的文章不错!可以看出是喜欢读书的人
    一本书,一二十元,蕴含着作者生命的精华,我想这是非常有价值,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真正贫穷的人,只有失去黑瞳看不到财富的人。
  • 南风SOUTHER 2013-07-16 20:25
    推荐《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第一章即是谈论安全感奴隶-”既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不自信与恐惧失去,恐惧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因此有了缺乏安全感的认知体验“”培养安全感心智模式的核心是自信“”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住,你舒服他也舒服。“”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 小战 2013-07-17 08:41
    通过一系列的可定量物理或者心理流程,有一定合格率地生产安全感。

    期待人类能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7 16:39
    小战: 通过一系列的可定量物理或者心理流程,有一定合格率地生产安全感。

    期待人类能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国际承认的200多种心理疗法,都是经过多年实践和多年跟踪调查证明有效的。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比安全感更严重得多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很多都有效治愈了。举个例子,最近在清华见到明尼苏达大学的Abi教授,她们的PTC项目(parents through change)通过14次家长团体,干预父母对孩子的暴力,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孩子和父母的幸福感。这14周的干预之后,效果如何呢?他们做了很多干预实践,跟踪了9年,同时还有对照组,每年跟踪的费用是50万美元(要入户采集唾液)。9年下来,和对照组的比较显示,效果是很明显的。

    人是个性的,每个人的脉络情境都是不同的。

    同时,有些问题具有相似的特征,相似的背景,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的成功率是100%。一个成熟的体系,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什么情况下,有效率多少,什么情况下不太适合。这是总体上的概率,但具体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依然是特殊的,个性的,需要去完全的了解的。

    敢于承认自己的方法有做不到的地方,不适用的人和不适用的情况,这是对这种方法的深入研究,对使用者的负责。

    我想动中禅也是方法之一,也是有适用的人群和对象的。没有什么是万金油。那什么是动中禅不适用的人群,不适用的情况呢?我觉得学习佛学的方法有一个风险,就是很少有一对一的深入接触和了解,绝大多数师父也不具备一对一深入了解人的技能,大多数情况就是把他心里认定的东西告诉你。对于既不了解自己,也不够了解这个方法的人来说,如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呢?如果这个判断的责任,师父不承担,由自己承担,那风险也完全由自己承担,比如有幻视幻听的人禅修后很可能会加重病情,逃避社会,逃避深入的人际交往和冲突的人,被一个人打坐的感觉吸引住了,更加顺应了人际逃避的倾向。参见飞赞读书会群组里,“报名条件”那个帖子里的蝴蝶图,蓝色的翅膀。

    比如精神分析,对自省力差,深度抑郁的情况,效果就不好,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在头几次了解情况的时候,就会告诉对方不适合这种方式,避免对来访者的伤害。

    在禅七的时候,有人出现幻像,遇到天国的父亲,还有人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如果是幻视或者幻听,那么很可能已经不止是心理问题,而是精神病的范畴,如果是心理咨询师,他在这种情况下会把来访者转介到有这方面经验的精神病医生那里,然后根据情况是否保留心理咨询。而师父受过专业的训练吗?此时他如何处理?

    我觉得禅修对处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打开觉知是非常好的,我也会继续禅修。我每次坐公交和地铁,从来不看小灵通,不看任何东西,只是觉察自己的呼吸。同时也清楚的知道,在人与人的关系和沟通上,包括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相互理解,心理学是更有针对性的。

    说了这么多,因为咱们在读书会有过一段姻缘,我看到你对我的情绪,看到你在负责笔谈会时遇到挫折时的无奈和退缩,也很少和我交流。其实我是很关心你的。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7 17:33
    南风SOUTHER: 推荐《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第一章即是谈论安全感奴隶-”既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不自信与恐惧失去,恐惧自
    死死抓住,就像溺水的时候,感觉极度的危险,生命随时会灭亡,这时只要有一根岸边的芦苇,都会死死的抓住。

    可是,现实的生活中真的如此危险吗?这种危险的感觉可能是以前受过的伤害,被蛇咬过一次,见到草绳都怕。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遇到的都是草绳,草绳只是草绳,看到这一点,安全感就会多一些,就不会抓的那么死了。

    这是我从你的文字里受到的启示
  • lianlian 2013-07-18 11:20
    我看到大湖的糖果了········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8 13:37
    lianlian: 我看到大湖的糖果了········
    我的糖果?
  • lianlian 2013-07-18 20:30
    大湖pure lake: 我的糖果?
    也就是,我一直在想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做一些事;为什么····
    然后你散发的信息表达的是什么。
  • 大湖pure lake 2013-07-18 22:52
    lianlian: 也就是,我一直在想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做一些事;为什么····
    然后你散发的信息表达的是什么。
    好啊,我想听你具体说说
  • 夏夜黑瞳 2013-07-19 09:19
    大湖pure lake: 一本书,一二十元,蕴含着作者生命的精华,我想这是非常有价值,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真正贫穷的人,只有失去黑瞳看不到财富的人。
    每次看见你写的日志,我总能想起读书时班上组织的“每周一书”的活动。
  • 小战 2013-07-20 20:21
    大湖pure lake: 目前国际承认的200多种心理疗法,都是经过多年实践和多年跟踪调查证明有效的。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比安全感更严重得多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很多都有效治愈了。举个
    很长的文章,我看到了心理学,方法,个性,禅修,风险,责任,了解,姻缘,交流,关心……

    确实,任何的路都是方法,个性不同,无法沟通。唯有人情,浓浓的关心和不够对称的坦诚,让我感到温暖。谢谢大湖!但愿大家能多沟通,也但愿即使不能沟通,也能彼此理解。
  • 大湖pure lake 2013-07-21 00:31
    夏夜黑瞳: 每次看见你写的日志,我总能想起读书时班上组织的“每周一书”的活动。
    我小时候,电视和广播里还有每周一歌。
    你是说我之前写的读书会总结给你的感觉吧?
  • 夏夜黑瞳 2013-07-21 13:38
    大湖pure lake: 我小时候,电视和广播里还有每周一歌。
    你是说我之前写的读书会总结给你的感觉吧?
    是啊,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你们举办的读书会。
  • 大湖pure lake 2013-07-22 00:44
    夏夜黑瞳: 是啊,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你们举办的读书会。
    你要去重庆教书啦?
    认识gano吗?
    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见面不容易,但现在南昌和成都都有同心圆、童心缘的活动。
    要是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在重庆也办一个呢?
  • 爱吃零食的猫 2013-07-22 17:18
    一个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永远都是一个头衔、一个岗位上的角色,
    一部“人生剧”中的演员。
  • 萌二妞 2013-07-25 20:33
    大湖写的真好,我可不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分享呢,除了我还有很多朋友也有相似的困境,必要的话我删除飞赞链接什么的可以吗
  • 大湖pure lake 2013-07-25 21:49
    萌二妞: 大湖写的真好,我可不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分享呢,除了我还有很多朋友也有相似的困境,必要的话我删除飞赞链接什么的可以吗
    可以转载,处理与否都可以,呵呵
  • 萌二妞 2013-07-25 21:52
    大湖pure lake: 可以转载,处理与否都可以,呵呵
    好;-)
  • 菲3三三 2013-08-10 10:19
    本文对我有帮助。啦啦啦~
  • 大湖pure lake 2013-08-11 12:09
    菲3三三: 本文对我有帮助。啦啦啦~
    有什么帮助呢?我想知道
  • 菲3三三 2013-08-13 19:49
    大湖pure lake: 有什么帮助呢?我想知道
    我还真做不到这些:“我也能接受别人对我的拒绝;我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和别人一样的观点,也可以放心的说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而不必担心我的独特引起别人的不满。”
  • 大湖pure lake 2013-08-13 22:27
    菲3三三: 我还真做不到这些:“我也能接受别人对我的拒绝;我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和别人一样的观点,也可以放心的说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而不必担心我的独特引起别人
    你被拒绝,会怎样?
  • cockroach.it 2013-09-28 11:17
    感谢你的心理文章的分享,有一些内容看到后觉得和自己的情况很贴切,好久找到了原因,可是却不知道如何解决,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