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定律--我给爸爸的信
分享到:
11已有 1165 次阅读  2012-07-23 14:20


分享 举报

刚才收到爸爸转发过来的一篇文章:幸福六定律。

很高兴他这样关注心理和幸福。

我还没有和他出柜,但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的交流感受,从我自己做起,我们的心会慢慢的靠近。

 

爸: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幸福是暂时的,提示我们并非得到了大房子,高职位,就会一直幸福下去。住在大房子里,过一段时间之后,原先的喜悦感就会下降,新鲜感没了。任何依赖外界的东西,名利带来的幸福,都是短暂的。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第四和第五点说了,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是由内心发出来的。用外界的东西,去满足内心的幸福感,就像夏天吃冰激凌降温,只是降低了嘴里的温度,而且只是在吃的时候有感觉,吃完了,感觉就没了。于是需要不断的吃冰激凌,喝冰水才行。但真正的问题在里面,没有对症下药,只是隔靴搔痒,临时舒缓一下罢了。

 

那怎么办呢?

第三点说了,重点在过程。第六点说了,愉悦的心情。

把幸福定位在目标的达成,那只有目标达成的那个瞬间是幸福的。

把幸福定义在用愉悦的心情享受过程,那便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哪怕是夫妻吵架,父子不和,这些困难和痛苦的时刻,也是值得深入体验,思考和玩味的。

 

 

我记得堂弟亮亮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任何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

看不透中间的悲剧,便得不到最后的喜剧。

指责,判断对错是我们打小就会的,这是日常反应。

看透,是明白我为何是这样的,你为何是这样的,我们的关系,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为何是这样的。没有对错,只有深深的理解和接纳,那就是爱。

 

一起幸福!

 

 

 

 

幸福学基本原理:幸福六定律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的暂时性可以形象地用房子定理来理解,假如一个人渴求并拥有了一座新房子时,那么他就获得了这个幸福,但当他住进去三、五个月的时候,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也就感觉不到再是新房子了,也就没有新鲜感和幸福感了;同样、同时,假如一个人住进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旧房子,三、五个月后,在他的心目中,这所旧房子,也就感觉不到是旧房子了。也就是说,三、五个月后,他们在幸福的道路上,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简单地讲就是,新房子住习惯了,就感觉不出是新房子了;旧房子住习惯了,也就感觉不出是旧房子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 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 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从幸福公式里我们可以知道,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渴求度越大,就是渴求的幸福越难被满足,但这样的渴求被满足时,人们所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喝水,在正常情况下,喝水是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况下想喝水、身边又有水的时候,这时喝水的感觉就是"快乐"的感觉。但这时的感觉还不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你这个快乐的享受是在不存在曲折的情况下获得的.假若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边又没有了水(假设还有食物),在这种恐惧的气氛里,你又坚持了许多时日,在你口渴难奈,身体虚脱,生命面临威胁,希望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的水,此时你喝到水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捶胸顿足,让你狂呼呐喊。平常生活中你是很难感觉到的,甚至很难见到,但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比如在奥运会 比赛的画面中,运动员夺得金牌时,常有这种表现。这种幸福是拿金钱买不来的.

一般地讲,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都享受过这种巨大的幸福,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过较大的幸福,经历过一般曲曲折折的人,都享受过一般的幸福,而那些碌碌无为,顺风顺水,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等没有渴求的人是享受不到幸福的。

四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 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文章中叙述到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的走势。可以说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实际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的更幸福。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主观幸福感这个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大变动,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此外还有数百万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却感受不到生命应有的快乐与满足。” “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 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幸福第四定律推论二:

推论二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不同时期,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民的渴求是不一样的:

在脱离贫困时期的人民,渴求的是能吃饱肚子,渴求的是能吃上白面馍,过年时渴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几粒糖,能吃上一块点心,能看上一场戏或一场电影以及后来渴求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等等都是一些简单生活的渴求。当这些简单的渴求一个又一个不断地被满足时,人民也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

进入小康时期的人民,渴求的是吃得更好一些(例如小孩渴求吃汉堡包,肯德基,大人渴求吃上大鱼大肉),穿得更好一些,渴求能看上电视,能骑上摩托,渴求能到外面旅游一次等等是一些档次稍高一些的渴求。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渴求的是拥有自己的别墅,豪华的轿车,能到国外度假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 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 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的 人民,对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的数量是屈指可数的,比如对电脑的渴求,对空调的渴求,对摩托车的渴求,对住房方面的渴求,对汽车方面的渴求等等,同时满足人民对物质财富的渴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时间的耗费也越来越长。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得到的幸福不但数量要少,而且成本也越来越高。相反,人民在精神方面的渴求资源不但数量大,取之不竭,而且成本相对也很小,如果我们能科学地加以研究,大力加强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和领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就能够在精神方面,就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幸福,从而过上健康向上,充满歌声笑语,充满阳光,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多地去解决人民对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而忽视或不重视精神方面的渴求,对于党的宗旨,对于能让最广大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理念来讲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想当年,女排姑娘们的五连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今无数关注姚明的球迷,从姚明的每场胜利中也能得到很多快乐和幸福;08年的奥运会,必将给全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人民也渴求好的文艺作品,好的文艺作品既能教育人民,比如早些年前的评书《岳飞传》,电视剧《渴望》,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以及近些年聋哑人表演的震撼人心的系列舞蹈等等文艺作品,也能给人民带来许许多多的幸福。

人民不仅需要好的体育成绩和好的文艺作品,人民更渴求能亲身参加到许许多多的文体活动中去,各级党委,各企事业单位,各个社区应该组织更多的文体活动,更多的文体比赛,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让更广大的人民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比较好的方式例如巴西人民的狂欢节,西班牙人民的斗牛节,美国人民的篮球运动,欧洲人民的足球运动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只要我们的党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下大力气去关注人民的精神渴求,下大力量去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十倍的效果。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五 幸福第五定律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当有人当面当众夸奖你时,你可能会感到幸福,但如果有人当众而不当你的面,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夸奖了你,你时不可能有幸福感的。

当你渴求金钱而购买了彩票时,如果你中了大奖却还蒙在鼓里,这时你虽然中了大奖,但你还没有感觉到,所以此时的你还不会有幸福的感觉。

当你渴求考上名牌大学,当录取通知书在途中但你还不知晓的时候,你还是不会感觉到幸福的,只有当你知晓了这个消息后,你才会有幸福的感觉。

所以,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六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比如马加爵因不堪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而渴求杀人解恨,虽然他的渴求被满足了,但他也感知到杀人后的不幸结局,在此阴暗的心情里,他是很难有幸福的感觉的。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0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lianlian 2012-07-23 14:56
    不想追求幸福,也不想要幸福,
    幸福与否,都觉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下我真实的存在着
  • chris的触角 2012-07-23 15:06
    幸福本身也许不需要什么定律…因为它就是一种类似于旅行的过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意想不到风景…真为你感到高兴,爸爸似乎同理了你,和你做了一个链接,呵呵
  • 大湖pure lake 2012-07-23 15:32
    lianlian: 不想追求幸福,也不想要幸福,
    幸福与否,都觉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下我真实的存在着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眼中一盆花,舌尖一桌菜
    说话有人听,心事有人懂
    喜怒悲恐惊,存在好棒棒
  • 大湖pure lake 2012-07-23 15:36
    chris的触角: 幸福本身也许不需要什么定律…因为它就是一种类似于旅行的过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意想不到风景…真为你感到高兴,爸爸似乎同理了你,和你做了一个链接
    你就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美的风景,无法形容,无比温暖,无上珍贵。

    感谢上天,感谢你,感谢我自己!
  • 凌绝顶 2012-07-23 16:02
    关于幸福,还真有挺多话可以研究的。昨天和一个朋友恰好也聊到这个事情,最后是有些不欢而散。因为我的观点听起来比较“消极”:
    1、今天和过去相比,人们没有更加幸福;
    2、但如果让一个人选择生活在现在还是过去,那么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现在,因为现在能够满足他更多的物质条件——人性中的贪欲。

    对物质的贪欲让人对生活有了憧憬、对未来想象中的幸福有了渴望(等我有了100万就幸福了)。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被贪欲满足,而即便满足了贪欲的人,也不见得更幸福。被欲望牵引着,以为幸福在前方,其实前面根本没有幸福。

    可能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吧,我倒是原来越相信佛教的“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包括幸福感。那些转瞬即逝的幸福,以及存在于未来的虚妄的幸福,让人焦虑、迷失、随波逐流。
  • chris的触角 2012-07-23 17:24
    大湖pure lake: 你就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美的风景,无法形容,无比温暖,无上珍贵。

    感谢上天,感谢你,感谢我自己!
    你也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啊~呵呵~
  • 走过春夏 2012-07-24 09:00
    幸福了么?幸福的多少,看内心的样子吧。
  • 大湖pure lake 2012-07-24 13:02
    凌绝顶: 关于幸福,还真有挺多话可以研究的。昨天和一个朋友恰好也聊到这个事情,最后是有些不欢而散。因为我的观点听起来比较“消极”:
    1、今天和过去相比,人们没有更
    80年代和90年代初,物质匮乏,大家的欲望也少,而且贫富差距小,大家都差不多,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马路上很少见到私家车,空气很好。没有电脑和网络,我们经常在楼下院子里和伙伴们玩儿。蔬菜不用说,都是大粪浇出来的,没钱买农药和肥料。

    现在钱多了,车多了,欲望也水涨船高,不见了平和的笑容,多了几分焦急和忧虑。欲望弥漫在空气中,成了主要污染物。孩子们玩起了网游,聚在一起,还要通过组织专门的团体活动,夏令营才行。吃的蔬菜和水果多了,农药也多了。同样一个苹果,味道不如以前足了,营养物质也只有以前的30-80%,产量太大了。
  • 凌绝顶 2012-07-24 19:50
    大湖pure lake: 80年代和90年代初,物质匮乏,大家的欲望也少,而且贫富差距小,大家都差不多,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马路上很少见到私家车,空气很好
    就是啊~
  • 夏天的流苏 2012-08-04 10:29
    留下来!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