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中华灭亡之战
分享到:
已有 655 次阅读  2012-04-26 23:06


分享 举报

            崖山海战----中华灭亡之战

写这篇文章有个缘起。潮剧的经典剧目(窃以为是最经典)《辞郎洲》讲的就是南宋的亡国战争。张达将军与陈璧娘的抗元故事很是感人。1276年元兵倾巢而来,攻破临安,南宋朝廷仓惶出逃,辗转福建广东等地。宋端宗赵昰病死,幼主赵昺继位。这时陆地上已经满是元兵,朝廷已然无法在陆上办公了,只能搬到船上,称作“行朝”。其实这哪里是什么行朝,分明就是穷途末路,被追着跑了。戏剧很煽情,我每次看都会流泪。的确,南宋的灭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家仇国恨都凝聚在此。而崖山海战是最后一決。感慨良多,所以想谈谈这场被日本人评论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特殊之战。

投靠元朝的宋将张弘范杀得很紧,在潮州屠城以后,一路南下席卷广东大部,这时南宋朝廷在新会一带,根据《辞郎洲》的说法,张达将军带领义师急付崖西,出兵勤王。初战告捷后,帝师却无登陆之意。张达义师围困海滨,夜晚元军火攻,帝舟被焚,丞相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南宋就此亡了。说起来不过百字,可是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是的,朝廷亡了,但百姓没有服。后面千万人民起义继续抗元,像潮剧《辞郎洲》演的那样,陈璧娘带领潮州百姓和畲族人民一起抗元,最终壮烈战死。何等英雄气概。但我要说且慢,自从南宋偏安南方,渐渐的就失去了北伐的动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何等露骨的描写。财富的聚集导致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本来就是千疮百孔。唱词说得好:“如此朝廷,哪有不灭之礼”。蒙古入侵,客观上只是推了一把。那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不投降元朝呢?既然南宋必然会覆灭,何不投靠元主,顺应天意。这个问题其实还好回答。呵呵。可以类比日本侵华战争的例子。就当是国民政府那种内外交困的条件看来,四大家族、大资产阶级垄断一切,北伐战争结束后,“军政”却仍在继续,列强没有放松对华的打压蚕食,下层民众生活艰苦,人民内部矛盾重重等许多因素,都在表明:这个政府不会长久的。此时的日本是不是也仅仅是顺水推舟,坐上了时代的快车?那这样说的话,是否我们顺从日本人,接受他们统治中国?(比如胡适先生什么的。。。)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如果接受了日本的统治,后果会是怎样?参考朝鲜和台湾就知道,剥夺民族尊严以致人的尊严,这又是哪门子的历史潮流?而元朝的统治更是血淋淋的证实了这一点。汉族人成了下等人,读书人成了臭老九。所以我们可以反驳,蒙古或日本的入侵实质上并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但是,另一个敏感话题来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共内战的时候,本意上说也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且我们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到了内战前夕,已然是极为专制独裁,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虽说现如今许多史料有造假的嫌疑,但我认为如果新政权没有群众基础能胜利吗?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新政权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是。。。。(又是但是),对旧政权来说,服从新政权,不就是一种背叛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宋庆龄、傅作义等人岂不是叛徒?

哎呀呀,头疼。像这种民族大义的东西就是让人很难说清楚。所以我感觉在那种历史条件下,选择,纯粹只是个人的选择,你选择对旧政权不离不弃,虽然你是忠肝义胆,但旧政权已然腐化,你支持的是明日黄花。新政权它如日中天,但你选择顺应历史潮流,在当时就是叛节投敌,荣华富贵也换不来千秋美名。怎么说呢,这种纠结或许在儒家思想里头就已经有所体现了。儒家一方面提倡忠义,主张君君臣臣的礼节,在国家危难之时,更是要求你以死酬圣主。可到后来,儒家又不遗余力的宣扬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受这些观念影响了数千年,的的确确是无法摆脱了。我想,这也是为何在49年的时候,会有那么多愁苦故事的原因了。

ps:我想到了借古讽今什么的。。。不不不,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扯回来,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华”呢?日本人认为,南宋以后,古典意义的中华就消逝了。明朝以后,很多古礼、古制也不在遵循,导致现在我们只能到日本韩国去看古代中国礼仪。话说在日本侵华前期,部分日本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才是中华道统所在,所以入主中原理所应当。现在我们谈到古礼,却又产生了许多争议。汉服复兴运动一直不见起色。是中国人不再喜欢传统文化了吗?还是说,我们根本就不再是当初的那群“中国人”了?

                        2012/4/26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