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感笔记1——单身也可以,但不要怕去爱
分享到:
已有 450 次阅读  2017-02-17 22:08


分享 举报

  在2017初看了最喜欢的2016日剧——《家族的形式》。虽然被不少网友戏称为日本政府的催婚剧,但是换个角度看,它也点出来我们当代人感情世界中的不少问题。即使是同志的我们,依然可以在这部异性恋剧里找到不少共鸣。

    男主人公,大介。39岁,大学开始从渔村到东京开始奋斗,有着不错的工作,朝九晚五,专注享受个人生活,和父亲关系不佳,不喜欢过于亲密的亲情友情,努力地保持自己的爱好和生活节奏并坚守着独身不婚不恋爱主义。他把自己的独居生活称为单身城堡。

现实中很多人有多少像大介一样,情愿生活在一个人的“城堡”里。在那里安全又自在,不需要被亲戚念叨,不需要和理念不同的父母长辈沟通,也不用处理和恋人间的不悦。总之,生活和工作已经那么复杂了,为什么还需要给自己增添人际关系的烦恼呢?努力把自己经营得更好不是更理想吗?但无论把这城堡修建如何坚固复杂和华丽,总还是会感到一丝冷落和寂寞。这样的“城堡”到底是一种坦然接受?一种作为情感止损点的安全的逃避?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千禧一代的单身城堡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millennial generation的缩写,是人口统计学家用来描述出生于1980到2000年的一代年轻人,媒体形容他们为“Y世代”“网络世代”。千禧世代是二战后婴儿潮世代的后代。

 5060一代喜欢说8090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说法是太苛刻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里,同时在传媒过于丰富的信息社会,更导致了我们的躁动不安和比较情绪。在面对情感问题时,我们更像是一群渴望爱又怕被伤害的小朋友。在热恋之后,回荡在情感付出与回报之间犹豫不决。对理想的情感充满期待,又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糟糕的感情经历无法全然接受。不过很多问题对过去的每一代都一样,没有那么多人是感情高手,大家都是不完美的。 

  不久前看了Simon Sinek关于千禧一代的采访(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840854/)。访谈中提及“千禧一代普遍缺乏耐心,而这种缺乏耐心所产生的问题是更容易对现实失望。在一个以数据和物质为激励的世界里,在一个被广告宣传和社交媒体灌输中养成的时代里,没有耐心的我们更容易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失望(因为缺乏快速正面反馈)。特别是在像工作或是人际情感这种需要长期养成才能获得高度成就感的领域中。更进一步说,当我们过于习惯一种迅速的获得肤浅快感和满足感的方式时,我们反而失去对“深刻”的理解和追求的兴趣。一个简单却会另千禧世代普遍害怕的问题是:你能忍受停电一周的生活吗?或许连没有网路的一周都会让我们感觉无所适从。那些田园诗般的乡村生活只能存在与遐想中。当真实的回到偏远村寨,你又有多少闲情逸致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而不陷入无时无刻需要被连接被安抚被满足的情绪中?亦或,你更愿意和长辈亲人进行一次有些尴尬的深谈还是看一看帅气鲜肉的网路直播呢?

  很多千禧一代都会给自己构筑这么一个城堡。它可能是网游、社交媒体热点话题、追剧、玄幻小说、综艺节目、明星偶像、酒精、性、消费购物等等。和这些事物相处都不需要太大难度,它们给了我们一种迅速的反馈和快乐。每当我们在现实世界遭遇不顺遂时,他们成为了支撑我们内心世界平衡的小小支柱。可是当我们过于单一的依靠这些支柱 ,却也让我们体会生活基本快乐的能力变弱了,而且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越来越没有了耐心。

我们渐渐忘了理解和体会深刻是一种需要养成的能力,体会爱也一样。在这过程中必须有耐心和信念。

 

培养对爱的耐心

  我很喜欢《家族的形式中》大介的前女友曾对他下面这段话:“你缺少的就是一点点决心,接受别人的决心,伤害别人的决心,被伤害的决心,和别人好好面对面的决心。

表面上看像是忠告,其实更像温暖的劝慰:理解和接受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唯一欠缺的或许是接受这个不完美人际世界的一点觉悟——失败没有那么可怕,被人拒绝也没有那么可怕,对此我们需要给自己更大的谅解和耐心。因为人在反复试错时才会更能洞悉这个世界和自己,毕竟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认识是片面而不完整的。对于情感也一样,它需要探索和试错。对于美好情感的理想,对于失败情感经历的恐惧,很大程度只是我们脑海中的想象而不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实。用一种预期的假设来束缚自己,是不是过于“作茧自缚了”呢?学习跑步,总有摔倒受伤的时候。但马拉松选手不会因此而放弃跑步,而是康复后学习调整节凑和姿势避免同样受伤。对于爱也是同样道理。给寻寻觅觅的自己多一点耐心,因为想要“柳暗花明”也要坚韧的穿过那片森林才能看见。

 

关于爱的信念

“不要再问‘爱值不值得’,爱的本身就是快乐。一朵花奋力开放不问值得不值得,一条鱼努力泅泳不问值得不值得,如果你以为爱是投资,一定要有丰厚的获利,请左转出场,谢谢。爱,如果快乐,那就去爱。爱着,如果痛苦,快点离开。我没有更婉转的说法了。”

                                ————《当我提笔写下你》張曼娟

 

果然有爱情天枰的话,那在天秤两端一边是你放下对于爱之信念的砝码,一边是现实给你的回应。倾斜的爱情天枰,可能是现实没有给你及时的回应(正如前文所说爱需要耐心),也有可能是你在关于爱的信念上添加了太多砝码而和现实失衡。

那什么应该是关于爱的信念砝码?是性?是关怀?是理解?是金钱?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如同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加诸的砝码越多越重,现实给予不了你平衡的机率也越大,天秤倾覆的机率也越大。只有经历不断的试错与重启,我们才会慢慢发现自己需要的砝码来把握天枰的平衡,而这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年轻的时候只怕爱得不够深,不够热烈。不顾一切去爱,毫无节制去爱。爱到遍体鳞伤,心灰意冷。多年以后才领悟,恋爱其实是爱自己的无限延展,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会在恋爱中渴求太多,进退失据。把爱会变成枷锁,拷住自己与恋人。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从容自由地给予和领受,享受恋爱中每个甜蜜愉悦的片段。就连分离与思念也是哲学的美,同样珍贵。”

爱这种行为本身并不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是假借爱之名义的我们自身。我们往往在没有把自己整理得很好时就投入爱情。而最炙烈的爱情,也往往是因为用那爱情在补足残缺的你自己。因此在对爱的预期中用另一半寻找互补。但可能另一个补足你空洞的人,自身也存在着残缺的部分,你未必可以满足他。这也是很多爱到最后达不到你想要的1+1>=2的效果的原因。

  领悟到自己的不完整不是一种匮乏,让这种不完整只是生命里的不完整,就如接受生命的无常一般。而不是让这些不完整变成自己匮乏,最后要强求用爱来补足。这样你才会掌握爱的节奏,留有分寸或余地。和爱人如何相处,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如何自处。别人的渴望,不一定是你的追求。别人的爱情,也不一定是一定你对爱的满足。个体的缺失虽然不完整,但是不完整也依然可以过活,完全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去强求,去抗拒,去否认或是去逃避。先全然的接受自己才更有空间去享受爱的乐趣。


最后贴一些的片段,愿大家找到自己的温暖: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