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少数生存状况报告(20160517 中文版)读后记
分享到:
6已有 825 次阅读  2016-05-17 19:48


分享 举报

比较仔细阅读了性少数生存状况报告(中文),此为读后记,讨论调研报告三个方面的疑问。

首先,也许编者为了让更多人容易理解,大部分统计分析都是描述性的多与少的关系(统计小白一枚,如有错处敬请讨论指正)。其实很多项目上性少数与非少数的选中率数据都非常接近,即便存在差距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没有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所以给出的一些比较性质的结论不知是否真的能够判定成立。

例如报告“2.3性少数的生存境况”结论(3原文:“与非少数相比(图14、图 15和图16),性少数的工作稳定性较低,目前无工作的比例略高于非少数。同时,部分受到所在工作单位类型更集中于体制外的影响,性少数在工作中享受的福利待遇也较低。”从报告给出的图表看,性少数无工作的比例在样本数量上的确少于非少数,但差距只有1个百分点。而且编者统计了“从未工作过”这个选项的且选中率很低(5%),那么对于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群体来说感觉可以推测是将实习经历纳入到“工作过”的内涵当中的。由于编者对选项也没有更多解释,那么是否可以猜测性少数以学生为主原文给出在校学生样本数超过50%,他们曾经实习过,但是现在没有实习了所以不在工作岗位上?接下来关于工作持续时长的结论同理,其他选项性少数与非少数的差距都非常微小,只有“工作持续时长十年以上”的比率性少数明显少一些,但那有可能是因为样本年龄结构中70后以前的性少数就比70后以前的非少数要少1.3%,而且体制外的工作单位(中介变量)可能跳槽更容易也更常见一些,而并非是性少数本身的原因。

另外样本年轻化原文:“从全体样本的身份证性别构成来看,……平均年龄22.7岁,‘90后’在样本中占大多数(77.0%),‘80后’占比约20%,也就是说最大年龄为27岁的样本占到接近八成(由平均年龄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年龄相当于本科生),而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历有限,很多人仍处在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校园环境,甚至除了实习和兼职还没有正式的职场经历,没有那么着急被逼迫结婚,感受到的来自现实的压力也没有那么严峻。感觉调研结果与现实情况相比明显太乐观。编者在报告序言当中讨论了样本年龄分布可能对结果解读带来的影响,原文:“需要注意样本构成上的这些偏差可能带来的影响,即一方面可能低估了性少数群体所经历的困境,另一方面可能高估了环境(尤其是社会态度)的友好程度。也就是说,本报告的结果可能是对现实状况更为乐观的估计”,然而我在专门再思考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期待了解报告结果对现实情况的估计乐观到什么程度。

最后是样本收集方法上主要采用互联网多重渠道的线上问卷进行原文: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以线上问卷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多重渠道,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的转发功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获取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在线填答并提交问卷,编者业已提示样本收集方法可能限制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构成,故在此不另讨论。

一个以全国地理区域为调查范围的面向性少数群体的大样本调研能够进行到已发表的程度非常不易,虽然我讨论了这个调查报告中的一些小瑕疵,然而我必须要表达对研究人员、公益者和媒体平台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帮助性少数群体做出的努力!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9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coolsheep 2016-05-17 20:02
  • panchee 2016-05-17 20:03
    对的,是这个。
  • 囝囝槑槑 2016-05-17 20:11
    刚看完,很多地方都是非常浅显的分析,基本没用多少统计知识。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却有待商榷。
    正如报告中说的,样本构成难以反映整个中国人口的现状。
    不过搞大规模社会调查也确实不容易。
  • panchee 2016-05-17 20:48
    囝囝槑槑: 刚看完,很多地方都是非常浅显的分析,基本没用多少统计知识。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却有待商榷。
    正如报告中说的,样本构成难以反映整个中国人口的现状。
  • coolsheep 2016-05-17 21:00
    囝囝槑槑: 刚看完,很多地方都是非常浅显的分析,基本没用多少统计知识。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却有待商榷。
    正如报告中说的,样本构成难以反映整个中国人口的现状。
    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这点,我看了下,按照研究设计,事实上可以做多元回归,看看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态度之间的预测,以及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吧。
    我觉得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团队之后可能会用详细数据写一些论文。
  • panchee 2016-05-17 21:16
    coolsheep: 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这点,我看了下,按照研究设计,事实上可以做多元回归,看看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态度之间的预测,以及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吧。
    我觉得参与这项工
    对。数据有很多深入挖掘的价值,出研究成果应该也容易。
  • universal 2016-05-17 21:25
    好吧,我看了一下研究方法,就表示这个数据参考价值可能不太大了;这个方法问题很大,笔者在文中也写清楚了。推荐人大潘绥铭老师做的调查,他是入户调查,且保护了被调查者的隐私。数据还算比较准确可靠吧。
    第二,关于统计分析,这个只是一个报告,不是学术论文,用不着那些复杂的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已经够用了。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懂吧,虽然这个报告也没谁会看我觉得。。。。。
  • 囝囝槑槑 2016-05-17 21:43
    coolsheep: 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这点,我看了下,按照研究设计,事实上可以做多元回归,看看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态度之间的预测,以及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吧。
    我觉得参与这项工
    不知道。主要是数据样本可能不能代表整个population。
  • panchee 2016-05-17 21:59
    universal: 好吧,我看了一下研究方法,就表示这个数据参考价值可能不太大了;这个方法问题很大,笔者在文中也写清楚了。推荐人大潘绥铭老师做的调查,他是入户调查,且保护
    嗯。会去看看的~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