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艺术这回事
分享到:
2已有 662 次阅读  2015-02-24 22:27


分享 举报

  个人微博:www.weibo.com/barlhuu  欢迎交流

没有艺术这回事,艺术品不是艺术,艺术形式同样代表不了艺术。

一直以来,你总是被千千万万个“艺术工作者”不停地灌输着他们的沾沾自喜,你总以为艺术是崇高的、高高在上的、只被有幸的少数人享有的,或者,你正由于你能够从事于它、拥有它从而和他们一样沾沾自喜,你变得和他们一样无知而执着,这会带来苦恼,你已然背离了艺术本身。

而如果真相是——没有艺术呢?是的,那些舞蹈、体操动作,他们的艺术在哪里?他们重复一个又一个被人们认可的动作并一次又一次重复去表达,他们在艺术里吗?他们是艺术的吗?事实上,他们只是在讨好记忆、讨好他们所有被灌输成型的莫名其妙的一知半解的概念,那些让他们感到舒服的、好看的自己的记忆、他人的记忆,他们的美感来自于重复印证、输入并不停巩固的大脑记忆,因而,当他们都习得共同的记忆后,他们便订下并遵守了“艺术标准”。

事实便是:没有艺术这回事,或者说,没有你现在的脑海里所认为的那样的艺术。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已经完全弄不清什么是原本的艺术,在他们的认识与意识里,艺术是概念化的、观念继承的,他们对美的享受在于对大脑的存储记忆得以实际的重复印证,这一种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带着个人情感的依恋,使得他们总是无法超越他们所习得的喜好去看见事物本身。当我们无法真正在价值里的时候,我们便通过回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使得回忆总是让我们感觉不错,我们也会添油加醋,总在故意歪曲地美化它。当你遇到一件“艺术”让你感觉良好,你看见的是艺术吗?不,你只是因为它而在搜索着你的记忆种种片段。

正是你这幻想直到以为坚信的沾沾自喜,你说服自己那是令你感到美好的、享受的、洁高的,你被自己这种强烈的执着所占据,正因为如此,你所执着的“艺术”成了你所敬仰的摆设,是的,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这样做——即便它被摆成巨大威严的神像,它早已不再是艺术的真身,于是,艺术因此而显得如此卑微呵,人们把它当作了可怜奢侈品,而不再是它原本存在于文明的基本事物——没错,文明中普遍的基本存在,于是,艺术渐渐远离了人群,人们普遍的生活对于它也就变得不再必须,生活渐渐变成了浅薄的生老病死,没有多少厚度,生命变得萎靡,人间的历程显得如此乏味而令人渴望从中解脱。

当一种常态成了奢望,它便已然走向灭亡。到如今,艺术早已在人群中彻底失去了它本身的根本价值。人们在陈列柜里观望它,在荧幕上欣赏它,在记忆里慰藉它,在现实里搜寻“艺术”的记忆,对于许多人来说,艺术已经死去,正如他们当前的生命。

艺术的姿态本才是生命的真正常态,无论在任何一个文明、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人之中,艺术的生活才是生活自身的性情所在,它与生活同生、同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生死从来就不可能是共存的,在你的生命里,你能够选择的只能是生命力,那是生命自身的艺术,当你选择死亡,生命便会迅速枯萎,生命因而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那么,一切生死的定义因此而不再具有它的根基,它们并不存在。

艺术在于你内心的坚定的追求、你的底线,正因为如此,艺术本属于每一个人,属于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活着的尊严。你的灵魂、身体在艺术里,不因任何试图对它的剥夺而屈从、抛弃,因为剥夺它就等于剥夺你的生命,抛弃它就等于走上了生命的枯萎。任何的责任、道德、义务,都绝不足以达到剥夺生命的目的——以及那代表着生命力的艺术生存姿态,否则,任何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都是彻底虚伪的。

我们回到更直接、更原始的一个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一场欺骗,让人主动选择遗忘、粉饰不美的现实,还是美成为现实坚持的根基,正视丑陋,终止丑陋、改善不美?美永远都不会是迷幻药,不是让你沉迷、喝醉了酒便不愿再醒来面对真实从而让你获得短暂的欢愉,更不是寻找外界的认同来定义自身的价值并从中感到充实,——你抛弃了生命原本的艺术安于毁灭,它们一点都不美。美不是令你寄托灵魂的偶像,一旦你这样做,你只是在消费它,通过这种消费,你换来短暂的畅快,你时常为此着迷,并以此当作生命的乐趣,你消费着你的悲愁,消费着你欺骗到坚信的喜悦。欺骗无法达到真相,因而,你总是感到痛苦,无论你做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自我价值,你都感到无边的痛苦,你的灵魂始终在哀鸣。

当你抛弃生命的艺术,你便不再拥有美的力量,那是一种原本生存常态里的生命力量,一种自然活着的力量,一种去改变不美现实的力量。

那么,艺术是什么呢?在我们对艺术已经变得概念化、记忆化,那么我们就用“艺术精神”来替代“艺术”这一概念吧!是的,艺术精神,生命力特有的精神,当你已经失去了艺术的原本,你持有它、鉴于它、接受这一份引领,你将会因此而踏上灵魂的回归,直到你回到艺术的原本状态中去——那才是自然的。你如同持有生命力一般持有它、与它一道,你不妥协于压迫、丑陋、苦难,如同你绝不会妥协于毁灭、摧残、死亡。你不会因为外界的压迫、要求而抛弃这生命的性质,不会因为任何与他人的交换而作出这一牺牲,你只是在你的原本之中,触摸世界、感受一切自然,那是生命自然的喜悦。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肆虐的天蝎 2015-02-25 02:24
    你讨论的是“艺术体制”与狭义“艺术”概念的矛盾。艺术体制将人们的作品放在特定环境中,其所表现的价值甚至价格以及人们通过“欣赏”获得的思考是艺术体制附加的。 作品本身成为了次要,而作品出现的展示环境及艺术家的声望却喧兵夺主。在古典音乐会中的人,即使不懂古典音乐的流派脉络和结构,在华美的乐厅中,在花了昂贵的金钱后,身心愉悦自言说体验了艺术的熏陶。这种情况类似于“因为贵,所以好”,是被艺术体制所诱导的结果。 在这种艺术体制下,本应狭义的艺术的概念被不断扩张,精髓亦被稀释。许多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一律认为他们做的是艺术事业,而实际上仅仅是商业事业罢了,创作-展演-被消费的链条大行其道。  实际上,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有极高的门槛的,创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生活或是拒绝生活,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或者忽视这个世界,他/她就能创造出怎样的作品。艺术只是非常个人化的表达。抛开艺术体制不言,一些艺术品因其表达中的共性而被认可。这种共性是个体到集体的投射,因为共鸣,所以有名,但万万不能忽视那些目前不被认可的艺术表达,因为他们同样是创作者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铭刻,仍有独特见解、象征与含义。这可能就是楼主所说的“艺术精神”的概念应该先于“艺术”的概念的原因。
        现实中,大众使用“艺术”这个词的时候,使用的是广义概念。作为广义概念而使用的“艺术”,它是媚俗的,世俗的,使用者是不明就里与不求甚解的。举例来说,对于现代艺术的欣赏,尤其是行为艺术、观念摄影和现代美术,人们常常调侃说“看不懂,很艺术!”,或是嗤之以鼻或是敬而远之(这恰恰体现了现代艺术反传统审美和传统体制的特点)。

      当我们说“艺术”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恐怕还得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讨论,仔细辨别所指与能指。我是希望能有两个单独的一级词汇来把消费的艺术与指向个体内心深处认知与表达的艺术分开。 可惜新的语言习惯总伴随新的社会思潮,现在看来还是遥遥无期,好在还有曙光,像楼主一样的人还在思考与畅想! 共勉之。
  • brainfan 2015-02-25 09:46
    肆虐的天蝎: 你讨论的是“艺术体制”与狭义“艺术”概念的矛盾。艺术体制将人们的作品放在特定环境中,其所表现的价值甚
    第一次在飞赞看到这么深刻的评论,并且是在我的日志里,高兴之余也给我浅薄的思考带来帮助与鼓励,感谢,共勉????。
  • 肆虐的天蝎 2015-02-27 06:19
    brainfan: 第一次在飞赞看到这么深刻的评论,并且是在我的日志里,高兴之余也给我浅薄的思考带来帮助与鼓励,感谢,共勉????。
    共勉因为在思考的人都需要回音啊
  • brainfan 2015-02-27 11:08
    肆虐的天蝎: 共勉因为在思考的人都需要回音啊
    喔,我后边的问号是打错了,呵呵。思考与体验以至于超越大脑思考是喜悦的,至于回音,那是难得的因缘。
  • 肆虐的天蝎 2015-02-27 21:11
    brainfan: 喔,我后边的问号是打错了,呵呵。思考与体验以至于超越大脑思考是喜悦的,至于回音,那是难得的因缘。
    你措辞还真是奇怪。。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