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分享到:
1已有 475 次阅读  2016-05-06 18:22


分享 举报
昨日听微信群里关于台湾的分享,不禁想到自己的台湾接触史。

最早关于台湾的印记,更大家一样,教育系统给的,自以为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扪心自问,其实很多底层的价值原则已经被宣传所深深刻于脑海心间,不可磨灭。

高中的时候,周末放风时间,校门口的旧书摊上,买到胡适的/四十自述/,胡适49年离开大陆,实在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风向标。教科书中的胡适,跟自传的胡适,实在是比不得,那么鲜活有趣,言论那么活泼,道理浅显易懂,深得吾心。

高考的时候,一度想去香港。那年,香港第一次到河南招生,鲜有人问津,奖学金之高。但香港对于乡野之人来说,太过遥远,而且是野蛮之地,黑社会枪战横行。

大学算是第一次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如此丰富的书,令人心醉。翻到钱穆先生的/新亚遗铎/,知道他后来去了台湾。后来翻阅了很多书,新儒家,胡适,白先勇,陈理和,孙康宜,刘绍铭,林文月,叶嘉莹...那时候翻阅佛经,台湾的佛陀教育基金会,听他们的讲课录音;找慈济功德会的资料,深深的为证严上人所感动,乃至于在英语课上跟大家分享她的事情。读黄俊杰、江宜桦很多学者的书,去台大的网站听他们的讲座和开放课程;知道台湾很多大学与大陆渊源。经不起回想和细说,那个阶段接触的资料真多呀。有一次一个台湾身心灵协会的人来图书馆讲座,还与其有些争论,一直觉得他讲的不对呢。

后来网络越来越多,08年阿扁卸任即入狱。马英九当选,几无所成,16年大败。后来台湾旅游很热门,那时候还可以打开联合报,还可以用Google。记得读李家同,然后竟然发现,他说执掌的静宜大学,源自天主教嬷嬷在开封的中学。在云图,借台湾翻译的名著看。读文学,学术的著作。跟现实有遥远的区隔。台湾的网络报纸,不忍卒读,鸡毛一地。后来网络知道他们不停的挣扎,政治的莫名其妙,绿色的事情和声音。心里知道,需要接受很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毕业后,接触到台湾很多自然农业方面的信息,教育的信息。读全人中心,森林幼儿园的记录。包括一些朋友去台湾的见闻分享。包括台湾的一些基金会也是大陆过去的。感觉喧嚣尘上的台湾,跟书上的台湾,朋友眼中的台湾,差比很大,也知道其实那是一个台湾。

有时想,如果雷震那时候没出事,没有自由中国案,会如何。当然历史经不起假设,感觉很混乱,说不明白。有时候觉得它离自己好近,有时候又觉得其实很远。本来想理性的梳理一下,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个头绪。自高中起始,接收了太多信息啦。犹记得当时室友说什么,打到台湾去,自己还与他们争论。一眨眼的事情,一切都变了。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日志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最冷是夏 2016-05-10 06:58
    我们以前所知的台湾与今日之台湾已经太大的区别,现在看看台湾的政经节目,有一种痴人说梦和不要脸无底线的感觉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