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分享到:
已有 659 次阅读  2016-05-18 21:13


分享 举报
同事得了公子,群里好热闹。

继续做文抄公:/说来听听/,钱伯斯另一本阅读推广的圣经,8章。经典就是值得不断反复去读,而且每次都给自己惊喜的书吧。

要想了解一本书的意义,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说些什么”,很需要时间,并非能一蹴而就,必须针对特定、实际的问题进行讨论,意义才能在讨论过程中逐步被发掘,被建立。
PS:自己比较缺乏此类经验,从小到大的填鸭式式教育,想来在大学英语课爆发,不是没来由的。

面对问题,一味蛮干是行不通的,不妨先从自己能应付的部分开始讨论。通过和别人分享经验,我们可以对文本建立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PS:跟自己建立连接,分享自己的经验,然后与他建立连接,是个蛮有效的,也会蛮有趣的过程。比如最近的HIV等疾病感染者的分享,真的需要大家多分享自己的经验,接地气,呈现真实,建立对话,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更多的认知,了解的也更通透。

你有多少次因为觉得自己的意见太过浅显,根本“用不着多说”,而在讨论中保持沉默?你是不是常听别人说,或者自己也曾这么说:“这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问题是,我们怎么会认为说出众所周知的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愚蠢的行为?仔细想想,我们怎么能确定一个想法“众所周知”?孩子们总以为他们该说出一些出人意料,连自己也未曾想过的事情,所有对脑子里早就成形的念头反而觉得不值一提,遇到该发言的场合,只好干瞪眼,一句话也挤不出来。
PS:犹记得上周五,自己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该不该说,说出大家都知道的,有意思吗?一味求新,一味求异,最终往往变成了角落的沉默者。还记得,但孩子说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反应,深深的给发言者以挫折。鼓励表达,有勇气表达。

读者是唯一知道自己想法的人。正因为如此,“说来听听”开宗明义就是要小组成员贡献只有自己“知道”的想法,借此才能建立起对文本丰富多元的认识。
PS:做到对小组成员的尊重,尊重他们的表达机会和权利,以及接受他们的表达,就自己的经验来说,真是不容易呢。想想10年在三叉的时候,大家做到了吗?如果大家都能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真的会让我们惊喜,也让我们相知甚深。

刚开始主持“说来听听”的老师都不免担心自己能不能应付得来。想建立信心,首先要讨论进行之前对选定的书有深入的了解。对说要讨论的书了解越深,你就越能明白孩子们xiangyao 表达的重点,同时也更知道怎么根据情况提问。
PS:自己也担心哈。看来准备是怎么充分都不过分的

老师们同时也担心被问倒,担心自己对全书未必全盘了解。其实,老师们应该建立这样的观念,不是只有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才能提出来讨论。身为老师,应该坦然告诉孩子们,自己不是全知全能,但绝对愿意和大家一起动动脑,试着找出答案。老师们应该能了解,要敞开心胸观察一本书能被讨论到什么程度,要放手让学生激荡出各种想法。开放的心胸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气魄,才能造就出有自信的老师。
PS:自己目前的程度还没到,当时努力为之。做有自信的老师,信任孩子。

别忘了,千万不要想一次完成所有讨论,弄得大家很疲惫,失去兴趣,留点问题下回再讨论无妨;让一些问题悬而未决,让孩子们保有“继续挖宝”的期待,让他们想多谈谈这本书。
PS:看到最后一节,不得不佩服钱伯斯经验之丰富,牛人。

稀稀拉拉的雨来了,巴山夜雨,看来是真的。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