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焉
分享到:
1已有 657 次阅读  2014-08-12 02:03


分享 举报
     两年前在《中华读书报》上,其实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她《从来不坐下来讲课》。从来不坐着讲课,我从1945年大学毕业到现在,还都是原则上都是站着讲课的,而且从来不准备讲稿,我都是临时任凭我自己的感发和联想来讲课的。
    因为我以为,诗歌所传达的不是一个死板的知识,而是诗人的他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兴发和感动,是当我在讲的时候,我伴随着诗人的兴发感动,把一个鲜活的生命要表现出来,以我的心灵、我的感情,我当时生活的环境,我当时所积累的阅读的背景,而通过了作品和古代的诗人,有一个心灵的这种交汇,而在这个心灵交汇之中,我还不仅是体会了古人的思想和心灵,而是在这种体会之中,当下影响了我自己个人的存在,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一个意义之所在。 
  
    多年轻的朋友问我,在现在经济挂帅的时代,我们学习这古老的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处呢?
    这就是它最大的用处,不但使你有一颗不死的心灵,而且使得你的心灵在跟古人的那些个学问、品行、修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人,不但有一种心灵的交汇,而且在这种心灵之中,体验到你自己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当一个诗人,一个作者,完成了他的作品以后,如果没有读者给它这个美学的意义和价值,它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
    如果说杜甫的诗《秋兴八首》,这么好的八首诗,你给一个没有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去读,他根本不知道,不知所云,不知道它的好处何在,甚至于不能够完全了解。 
  
     我既然是一个现代的读者,所以当我读古代的作品的时候,我的阅读视野,这也是从西方的 接受美学来说,那是一个reading horizon(阅读视野),就是一个阅读的视野,我已经是站在我的阅读视野,来阅读古典诗歌了。
     大家都知道,《诗经》的习惯是把一篇诗的开始的一句诗里边的两三个字,摘出来当做题目的,因为它第一句是桃之夭夭,所以它的诗题就叫做《桃夭》了。
     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因为是两组诗合起来相对照的,所以我就把第二首诗也念一遍: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周代的诗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的总集,相传是当时的周朝的王室,他派了采诗之官到各地,因为当时分封地有很多诸侯国,在各地采择各国的风谣,就是当地的诗歌和民谣,采集各地的风谣,然后配合了音乐,可以看到每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民风,他们人民生活的一般的情况,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 
  
     而这两首诗,它们所写的其实就正是在现实之中,我们人类的生活的最基本的两种感情,一个就是生之喜悦一个就是生之忧苦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两种基本的感情。
     生之喜乐,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喜乐,人生最大的喜乐,就是我们中国说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室宜家——男女的爱情,男女的婚嫁,生儿育女,种族的延续,是人生的最大的欲望,最大的快乐。
     就是这种快乐,这种快乐是由你生生不已的,生之欲望的追求和延续而得来的,而这种简朴的内容,它也用了最俭朴的表现的方式。
    夭夭,夭夭是少好之貌,既青春而且美好。
    他说你看那些桃树,桃花,桃之夭夭,是这么青春美好的生命。
    所以在这样青春美好的生命,在桃树之上,开出来这样鲜艳美丽的花朵,灼灼其华,灼灼所以从火字边,后来写词的人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是日出的江花红胜火
    所以灼灼两个字,正是写桃花红似火的这种形容,我所选的这些个诗歌的例证,我想大家已经发现了,都是与植物、花、草有关的内容。
    本来,古今的诗歌上写作各种内容的作品都非常多,我何以选择了咏花的诗呢?我们说诗,你为什么要做诗。先说一个诗歌的缘起,你为什么要做诗? 
  
    在中国南北朝的时代,有一位作者,写了最有名的一本中国古老的诗歌的批评的评论的一个著作,那就是《诗品》,是钟嵘写的。
    他写过一本书是评赏诗歌的专著,就叫做《诗品》。
    所谓品就是“品评”,他把诗歌按照他主观的评赏,他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品,它前面就有一篇序文,谈到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他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是气之动 物,物之感人。
    我们中国向来 以为 宇宙万物的生成有阴阳二气,说是冬至的时候,冬至则阳生,当它到最冷的时候,阳气生发了,就由冷而转暖;
    夏至而阴生,夏至当天气最热的时候,阴气就生长了,天气就慢慢地转为寒冷了,就是这阴阳二气的运行。
    气之动物,它就感动了万物。所以春天的时候,万物就萌生,秋天的时候,万物就凋零。 
  
    所以还有一个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我刚才讲的这是钟嵘,比钟嵘更早的中国还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叫做陆机。
    陆机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文赋》,《文赋》里边就给我们举了两个例证。     他说怎么样呢,他说我们就“喜柔条于芳春”,前面写的还有一句,“悲落叶于劲秋”。
    因为我以为万物的生长,有春天的生长,才有秋天的零落,所以我把春写在前面了,但是陆机其实是把秋写在前面的。
    他说什么使我们感动,悲落叶于劲秋,当秋天了草木黄落的时候,就引起人的一种悲哀的感觉。
    劲秋,那个秋风这么寒冷,这么强劲的,一阵寒风把树叶都吹乱,所以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当那芬芳美好的春天来的时候,你看到那冬天的僵硬的柳枝、柳条,纵然它没有发芽,长叶,但是你已经感觉到,它不像冬天那么僵硬了,它似乎随着晴暖的阳光而柔软起来了,所以喜柔条,然后它才发芽,它才长叶了,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所以才感动了人的情感,而形于色 你就表现出来,“咏”是吟诗,“舞”是《诗经》说的,说是 情动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啊,
     感情使你感动,情动于衷,你要用语言表达,你语言这么平白地说,你觉得这个真是不够意思,你要把你的感动怎么样呢,言之不足,故咏歌之,
    中国古代的诗人,都会吟诗,都会咏诗,言之不足,所以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就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是为什么,你看到中国过去的冬烘的老先生一边吟诗,一边还摇头摆脑的缘故,他觉得 诗歌里边的这种情意,配合着诗歌的 音律 和 节奏,他觉得这样才能够配合,才能够表现出来。
    所以说,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不但有诗,他还有咏,不但有咏,他还有舞。这是诗歌的感发的缘起。

    其实《诗品》序里边讲到诗歌的缘起,除了前面这几句以外,它接下来还说了,是什么使你感动?
    你要写诗呢,除了外在的物象,这是外在的,外在的一些个形象,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草木鸟兽,何尝没有生命呢?我们不是说人为万物之灵,是与草木鸟兽是不同的,可是有生命这一点,这是共同的,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所以,南宋一个最有名的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写过两首词,他说 一松一竹是真朋友,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真是让我感觉到是像我的朋友一样;
    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山上的每一个会啼的鸟,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山鸟山花都是我的最好的兄弟;
    一松一竹是真朋友,那山鸟山花是好弟兄。
    你说学古典诗歌有什么用?我先不说 古典诗歌在我的 忧患苦难的生活之中,给我的力量,就算对于环保来说,你如果知道,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
    所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所以,人才会对于外物的花开花落,草长莺啼,都引起你一种生命的共感
    可是一个人,你如果对于这个跟你不同类的生物,都有这种生命的共感,难道你不对跟你一样的人类,有共同的共感吗?
    所以孔子就说过,孔子说: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
    孔子说,鸟兽纵然是有生命的,我们也关爱它们,但是 它不是你的一个同类,你不能跟鸟兽同居,共同地过野人的生活,你办不到,所以鸟兽不可与同群,这个大家都可以懂得我的意思。
    所以孔子就说,说 人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一个人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就是我们,所有的这些同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之徒,就是人类这一群人,“与”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而谁与,谁与 就是 与谁。那么你跟什么在一起,你跟河马生活在一起吗?你跟飞鸟生活在一起吗?所以 人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所以感动你的,就除去外在的鸟兽,草木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说,那是物象物象说的是 外物。除了这个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人世的 事象,人世之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死生忧患这些个东西,不是更使你感动的么。所以《诗品》序,在说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后面就还有一段,他说 所以,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所以你有好的聚会,就寄诗,就把你的感情寄托在诗里边,表现你在嘉会之中的那种跟朋友的亲近的感觉,嘉会 你就寄诗以亲,离群 你跟你亲近的人分别了,你就寄托在诗里边,来表现你的哀怨。
    所以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两个最伟大的诗人,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知道杜甫写了两句诗,说什么,说是“乞归忧诏许,遇我夙心亲”。
    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什么时候相见的,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是在天宝三年的时候见面的。那个时候,李白名满天下,李白自己是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都纷纷去赶那些个科考,我李白就不去参加你们那些个的科考,我要等到天子皇帝请我去,我才去呢。
    李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果然唐玄宗就请他到了长安,不但请他到了长安,根据历史上记载,说“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让他做翰林院的待昭,天子对他的宠誉,不可谓不深了,
    天子这么欣赏他的才华,可是,李太白就乞归,乞 就是乞丐的 乞,就是他请求说归,我要回去了,我不在你这里做官了。归就是说我要离开朝廷的,我要归隐,走了,皇帝对他这么好,他干嘛要乞归了。
    你知道这就是你们现在常常唱的,最有名的李白的几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乐》三首,是什么时候写的,唐明皇,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花,说有这么美丽的妃子,有这么美丽的牡丹,我们不能够唱那世俗的俗曲,把那个大天才,他不在翰林那儿待昭了吗?把他叫来,给我们做几首新的歌曲,所以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
     当然了,李太白的抱负,中国所有的读书人,在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你不读书则已,你一读书,你就只有惟一的一条出路,因为你读了书以后,你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不能下田去耕地,惟一的出路就是 出仕,你就是通过考试,而出来做官,而做官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你是要治国平天下。 
   所以每一个古代的读书人,如果真是读了圣贤之书,以圣贤的志意 为 志意的话,都是要 治国平天下 的。所以,杜甫说我的理想是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如果皇帝用我,我要使我的皇帝成为尧舜之君,我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生活,这是古代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的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而不是给 皇帝宠爱的妃子 写几首流行歌曲。
     所以,李太白以为皇帝虽然给他高官厚禄,但是对于他的理想而言,是一种屈辱。所以人家李太白不干了,为什么流传说李白要让当时最得宠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要让那最受宠爱的杨贵妃,给他捧砚台,就因为他内心有所不甘,所以人家就乞归了。
     如果皇帝真想留他,以为他是人才,就不要准他辞职嘛,皇帝就准了,就让他辞职了。
     一方面准了他辞职,可是优诏,皇帝下的准许的诏命,就给了很多的优待,给他很丰富的赏赐。
     乞归优诏许,是杜甫碰到李白的时候,李白是名满天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人家拂袖而归,皇帝赏赐了重金,这个时候杜甫跟他相见的。
     杜甫比他年轻11岁,当时还是默默无闻,而且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没有考上,人家李白是不考试,皇帝把我请了,请了我还不干,杜甫连考都没有考上,所以杜甫就遇见李白了,杜甫说李白已经是 乞归优诏许,可是遇我还夙心亲,他跟我一遇见我们两个人觉得夙心亲,觉得上辈子我们的心就在一起的。就跟贾宝玉碰到林黛玉一样,说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的,一见面就是就觉得我们两个人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是知己,是知音,所以就写了这样的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这是大家更熟悉的一首诗了,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每到春节所有的交通工具这么拥挤,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你不能够回家,你觉得真是 孤独,真是凄凉。 
  
    所以,诗歌的缘起是因为由外在的东西使你感动
    什么使你感动?或者是外物,或者是物象,或者是事象
    而在《诗经》的最原始最早期的诗歌所写的,常常都是从 草木鸟兽 的外物引起你的感动。
    所以《桃夭》是看到,看到桃花那么美丽,桃花有这么鲜活的美丽的生命,有红似火灼灼其华,“之子”古代这个“子”可以指男子,也可以指女子。所以就是说,之 就是 那一个,说那个女孩子,于归,于归 是女子出嫁了,说女子是以夫家为家的,以丈夫的家为家的,
    所以“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女子就要有一个归属,要嫁到丈夫的家里边,才完成她自己。因为古代的女子没有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这种可能性,她只要是女子,就是要嫁出去,相夫教子,传宗接代,这是女子一生最大的一个什么,意义就在于此。 
  而中国古代的那些个诗人,如此之朴素,如此之简单,就是同样差不多的意思,重复了三次。
    所以《桃夭》这首诗是三章,而它用的形象也是这么简单,它说的意思也是这么简单,它说的情思愿望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生的愿望

    可是第二首诗就不然了。
   人生,我说过人生就是有欢乐,也有忧苦,这是与身俱来的,老子说“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你有身体,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命的欲求,生命的欲求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快乐,生命的欲求不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忧苦。
   前面的《桃夭》,写的是男女,我们说是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 延续你个体的生命,男女 延续你种族的生命,这是人生,这是生命。
    生命就是一个延续,延续你个体的生命,所以你要有饮食,延续种族的生命,所以你要有男女的婚姻,那么第一首正是写的男女婚姻的种族的绵延的欣喜和快乐。 
  
    第二首,《苕之华》,他说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是维其伤矣。

   《诗经》真是非常朴实,非常简单,而非常美妙的中国最早的诗歌,你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灼灼它都写的声音,形象都是如此之兴旺的一种感觉。
    可是《苕之华》的后边三个字,每次一个矣字,就越说越沉落,
    苕之华,就芸其黄矣,
    苕是一种植物,现在好像出了一本叫《诗经草木图考》,附着有图画的。
    因为《诗经》最古老的这一个诗歌的总集,那些诗歌的写作,常常都是从外物的兴发感动而引起的。
    所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所以像“桃夭”这是植物,像 关关雎鸠 那是鸟,那是动物,苕之华也是植物。
    你们在中国的课本上,常常选的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写的是一只大老鼠,那就是动物
    所以都是从外界的草木鸟兽,是外物的形象,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动的。
    所以诗写的时候,怎么样引起你的兴发和感动,这个在中国《诗经》、《毛诗》的大序里边提出三种感发的作用,就是兴,还有比,还有赋
    就是赋、比、兴三种方法。
    其实赋、比、兴三种方法,你不要觉得中国古代人说得这么神奇,赋、比、兴是什么?我们好像都说不清楚,
    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是三种心与物的关系,就是你心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一种是由物及心,是你看到外物,由外物而引起你内心的感动,
    你先看到外物,而引起内心的感动,是由物及心,这种做法,我们就说是。     兴 是由物及心,
    你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说 鸟都有这么好的伴侣和配偶,所以,窈窕淑女就君子好逑
    你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的生命这么美丽,你想那女孩子也很美丽,也有美好的生命,之子于归,就宜其室家,可能是由外物使你内心感动的
    
    可是,你们还念过一篇诗,中国的课本里常常讲到硕鼠,硕鼠呢是你先有了内心,然后找一个外物,来做比喻的
    所以,是你心里边 先有对于剥削者的那种不好的印象,所以你用硕鼠来写。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如果是个大老鼠,跟你 后来要离开它,找一个乐土有什么关系,所以大老鼠是一个,是我内心里边先有一个剥削者的一个观念,然后我找一个老鼠来做比喻的,是那种情况。
    我们可以说,它是由心及物的,由内心而想到外物的。

    那么什么是呢?
    赋是直接说,不把这个 心 跟物 分开,我们都说 心跟物一个是心,一个是物,这两个是分开来的。所以有 从这个 到那个,还是 从那个 到这个。
    可是物,物是即物即心,你就在说的时候,就是你内心的感动,你不用一个外界的草木鸟兽,你就直接说就好了。
    直接说《诗经》里边也有这样的作品。 
  
    《诗经》里边有这样一篇作品,说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个恋爱之中的女孩子,写给她男朋友的一首诗。
     说 将仲子兮,仲子是她的男朋友,中国古代的排行都说 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所以仲子就是 排行第二个的那个人就叫做 仲子,所以有人要把古典的诗歌翻成白话诗,翻译 将仲子兮,他说我亲爱的小二哥呀,这是古人,古人没有加这么多形容词,古人这种 亲爱的口气不用说出来,你是亲爱的,都在哪里呢?
    就在一个开头的字,一个结尾的字。
    如果说 仲子,像他爸爸那样叫他,老二,这是仲子。
    可是“将”其实没有意义,是一个发声之词,“兮”也没有意思,也是一个结尾的语词
    所以“将”跟“兮”都是没有意义的字,可是就是这个没有意义的字,它传达了一种说话的口气,仲子,你这个太生硬了,
    将仲子唉,仲子啊,就是一种亲昵的口气,这是她呼唤她的男朋友。
    然后她就说了,无踰我里
    就是跳过去,就是古代有一个里门,有一个遮拦,有一个门墙。
    这个仲子呢,常常跳墙,跳了门墙去跟这个女子幽会。
    所以这个女子就说,啊,仲子 你不要老跳我们家那个墙啊无踰我里
    因为你一跳墙,把我们墙旁边那个 杞树的树枝都折断了。
    树杞,就是杞树。为了押韵,所以她把杞字放在下面,你不要折断我们墙头的杞树的树枝。
    你看,将仲子兮 这个呼唤是很亲切地呼唤,说 无踰我里,这是一个拒绝。
    你不要,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都是拒绝的话,可是这不是很伤感情吗?

    所以她后面接下来 岂敢爱之。我不是爱那棵树,我难道爱树比爱你还爱吗?     所以 岂敢爱之,就回来了。
    可是刚刚回来了,她又说但是我还是让你不要跳墙,岂敢爱之,
    因为 畏我父母啊,因为 我是怕我的父亲母亲的责备。
    可是我说我,又是拒绝,再提起来,说 仲可怀也仲子你还是值得我怀念的,我 还是当然还是爱你的
    可是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可是父亲母亲的责备我也是很害怕的,你看她就是在直说之间,这么抑扬顿挫,曲折往复。
    所以她的 感动的力量,不用什么 草木鸟兽,就是 直接在叙写之中的口吻就表现出来了,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做诗的三种方法。 
  
    可是有的时候这个比兴不是这么明白可以分别的。
    我们说《桃夭》,你是看到桃树的花开,你所以才想到女子的美丽和结婚吗?     你还是在理性之中,你也有一个比较,你觉得这个女性的美丽,生命的欣喜跟这桃树的青春美好有相近似的地方
    所以之间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所以《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常常说这首诗是。它是从外物的兴,可是里边有比较的意思或者说比而兴,它是比较,但是中间也有直接的感发
    我们现在讲的《桃夭》跟《苕华》的两首诗,这个《桃夭》这首诗,中国最流行的《诗经》的注本,有两个注本,一个就是《毛传》,就是我们说《诗经》有大毛公,有小毛公,是姓毛的,我们说是《毛传》。
    还有一个就是宋朝的很有名的一个学者,朱熹。朱子,叫做《朱传》。
   
   《桃夭》这首诗无论在《毛传》上,还是在《朱传》上,都说它是也。
   《桃夭》见到了桃花,一种直接的感发,想到女子的青春美好,
    可是呢,到第二首说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那《毛传》,说它是,《毛传》说它是兴,《朱传》就说它是
    所以比、兴是很难分别的,那么究竟是兴还是比呢?

    我们要自己看一看。我们刚才说《苕之华》,我说现在有人编了一本书是《诗经》的草木的一个图考,我们先不管它图考如何。
    据说,这个苕是一种花,就是我们普通说的凌霄花
    凌霄这个花,刚刚开的时候,是比较带着红色的,它越开颜色越浅,慢慢就变成黄色的,很多草木植物都是如此了。
    你看茶花,刚开的时候也是红的,慢慢干了不就黄了,你家里插一瓶花,慢慢就变黄了。
    所以苕之华,芸其黄矣,你看这个苕如果是凌霄的话,那个苕之华,就芸其。     芸就是形容黄的颜色,非常黄的颜色,我们说是芸黄,芸就是一种很黄很黄的颜色,
    他说苕之华,就芸其黄矣。与花朵都从红色变成了这个枯黄了。
    苕之华,
    心之忧矣,
    是维其伤矣,
    你看到生命的,而且是美好的。这么美丽的生命的憔悴和枯萎,屈原就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所以,人如果说跟草木鸟兽,有一个共感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生命的共感,而万物之中,给你这种生命的从生到死,由盛而衰、而落的印象,最短暂、而且最鲜明,而且最深刻的,莫过于花了,这是我所以选了几首咏花诗的缘故。 
  所以这个诗人看到了说,苕之华,芸其黄矣。

    人生也是如此的,说是唯草木之零落兮,不是恐美人之迟暮吗?
    所以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这是生命的共同的悲哀。有生就有死,有生命就有衰老,就有枯萎,就有死亡,就有零落,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这是一般生命的悲哀。 
  
    第二首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第二首就更加悲哀,生命当然是一定会有衰老,也一定有死亡的。
    但是你如果生命之中,有你的欣喜,有你的欢乐,有你的希望,你不是生也有很多可乐的地方吗?
    可是,诗人就说了,说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早知道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不如当初不生在这个世界上。
    你想那是什么样的生活,难道生活就一点欢乐,一点可高兴的事情都没有了吗?
    你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在非常悲苦的生活之中,为什么一个人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人人莫不贪生而恶死,总因为你生命还有可留恋,可欢喜的地方,如果不是你生命没有可留恋,可欢喜,你为什么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呢?
    这个是已经是写到 生之忧苦 的很深刻的一面,而更值得你注意的,是 其叶青青
    这青青两个字,有人就直接读作青青,如果是青青就只是说颜色的青青,
    如果念成菁菁,那就是说这青青两个字可以读成菁菁,菁菁就是叶子茂盛的样子。
    那么你说苕之华,其叶青青,那不是那个叶子还很茂盛吗,你为什么后面两句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写得这样地悲哀?
   《毛传》说它是兴,《朱传》说它是比,
    这里就很妙了,到底从叶子的菁菁,想到不如无生,是兴还是比?
    如果是兴的话,这就很妙,我们都是看到草木的美好,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想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说是兴的直接的感发,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茂盛的树叶,你为什么说不如无生,为什么说不如无生?
    这个当然是《毛传》没有给它一个解释,我倒是可以引古人的两句诗,给它一个解释。 
  
    大家都知道,晚唐有一个有名的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有一首《咏蝉》的诗,说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他说这个蝉呢,因为它栖身在树枝上,那么高的地方,它就难以吃饱,你如果在地上,有那么多小虫子,什么不可以吃,你跑到那么高的树枝上你吃什么呢?
    所以你只能餐风饮露了,你只能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嘛,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你一天到晚在树上叫,谁听!谁愿意听你的叫,你叫得 生嘶喉裂,谁被你的叫声感动、徒劳,你不是徒劳吗?你叫得这么辛苦,徒劳。没有人欣赏你,没有人关心你,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你费了这么多声音在那里叫,五更疏欲断,到五更天,那么冷的时候,罗衾不耐五更寒。那个冷的时候,尤其秋天,那个蝉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它叫得断续,都不能连接起来了。
    你看那个蝉在夏天哇叫得那么大声音,秋天慢慢地叫了,是不是,说五更疏欲断。
    我要写的是后边的一句,李商隐说它怎么样呢?说 五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
    蝉是落在树上的,说那一棵树上,那么多的碧绿的树叶,都是无情的。
    树叶那么茂盛,那么碧绿,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是无情的呢?
    因为,这么美丽的这么茂盛的树叶,哪一个是关心这个蝉的生命,哪一片叶子是同情这个蝉的生命的?哪一片叶子是可以给这个僵死的蝉给它帮助?
    没有,一个也没有。
    所以 五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
    所以碧绿的树叶,可以如此之无情,这个是很妙的。
    这是真实性,就是说你不是理性上可以说明的。
    因为理性上你写的是 不如无生的悲哀,可是你外表所写的形象是 这么茂盛的形象。
    所以,你觉得这个,你是不上的。用衰落比衰落,用死亡比死亡,你用这个茂盛怎么说不如无生了。
    所以他就说它是兴,就是说诗人的这种感触。你不知道你偶然看到天上的一片云影,偶然看到山林的一片叶落,就是 忧从中来,莫知其端,你的忧伤,从你内心发出来,莫知其端,你不知道理性上怎么样解说它。
    所以这是,这是无端地感发,《毛传》是这样解释的。 
  
    可是《朱传》说它是。比就要有一个道理了,你就要说出一个道理来,用理性的安排,那才是比嘛。
    所以《朱传》说什么呢?《朱传》就很妙了,他说以前是有花的,现在花都落了,只剩下叶子,所以它就悲哀了。
    狂风吹尽深红色,那绿叶成荫子满枝,
    狂风吹尽了深红色,所以现在绿叶成荫,所以是很悲哀的,因为从花来说,叶子这么茂盛。
    李清照的词,说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以叶子的绿肥正是代表花的零落的红瘦嘛。
    所以总而言之,这首诗是从 苕华的花朵,和它的叶子,而联想到 人生的忧苦的,而它为什么竟然说到 不如无生。
    因为他的生活真的是忧苦,那就是第三首,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牂羊,就是雌的羊;坟首,是说它头很大。
    这个头很大,是说它身上的肉都瘦光了。就是说在非常贫苦的年代,不用说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连他养的牛羊都不能够有足够的粮草给它们吃的,所以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罶 是捉鱼的鱼网,如果鱼网里边都是鱼,跳来跳去,你怎么能看到天上的三星,映在捉鱼的鱼罶之中呢?
    所以你天上的三星,照在鱼罶之中,是说连抓的鱼都抓光了,鱼也没有了,真是人也没有东西吃,牛羊也没有东西吃,抓鱼也抓不到。所以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这个鲜字是念 鲜,鲜 是 少的意思,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形象,写出来人生最基本的。
    《桃夭》最基本的欢乐,《苕之华》最基本的忧苦。
     这是我们早期的诗的形象跟情意,在《诗经》里边所表现的。 
  
    到了唐朝你看就有了变化了。后边就是陈子昂跟张九龄的两首诗,我们先看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他是用 草木鸟兽 来说的,他是用草木,我说的都是用咏花的诗。所以都是植物。
    他说兰,兰是 兰花,你看那很多的兰花嘛;若、若是杜若。杜若也是一种花,是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就是兰花跟杜若。

    说兰若生春夏,在春夏的时候,到万物生长的季节,兰花和杜若都生长得很茂盛,芊蔚 是一片碧绿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何是多么,青青是茂盛,芊蔚是茂盛的样子,青青其实也是茂盛的样子。
    他说这个兰花和杜若长在哪里呢?是在空林之中。空林,没有人的山林。色是在空林之中的美色,在空无人迹的,寂寞无人的空林之中,有这么美好的容色,那么它既然在空林之中,所以它幽独,所以它是幽静的。它是孤独的,它是没有人欣赏的。
    所以,唐人也有诗说,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就要有人欣赏,你爱它,你把它折去了,那是代表你对它的爱,你代表对它的欣赏,纵然被折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有人爱它嘛!
    可是现在这个空林之中的花,连看它一眼的人都没有。
    空林色,所以它幽独,是幽静的,孤独的,幽独空林色。
    可是,草木花朵是为了你人看它,它才开花的吗?
    你不看它,它开不开,它一样地开。所以虽然是 幽独空林色,是 朱蕤冒紫茎,没有人欣赏它是开,而且开得这么美丽。
    是 朱蕤紫茎,朱的颜色,紫的颜色,这么美好的生命,这么美好的颜色,没有一个人看见过呀!它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呢?
    所以迟迟白日晚,迟迟慢慢慢慢地。这个天上的明亮的日头,就从日出到日落,就夕阳西下,袅动的秋风就吹起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
    岁就是一年,华就是芳华,一年的芳华;竟,完全都凋落了。
    所有的草木花朵都枯萎凋零了,你尽管是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一样地憔悴、凋零。所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完全摇落,你 芳意竟何成。     芳意,你的芬芳,你的美好,你的生命,你的情谊;竟是到底,究竟、何成,你完成了什么?
    你不是白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欣赏你,你的生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有一天 岁华尽摇落,你 芳意竟何成。
    你白白地美了一场、你白白地生长了一番、你白白地开放在这个世界上,芳意是竟何成。这是陈子昂的《感遇》诗。 
  下边这是张九龄的《感遇》诗。
    这两首诗恰好是相对的,这两首诗跟刚才的《桃夭》,跟《苕之华》,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桃夭》是直接的,是生命最基本的欢乐和忧苦。可是现在就有了一些人的思想的一些反省,一些思想的性质、思路,思质里边的这种意味就融入到其间来,就是说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所以陈子昂的这首诗的意思,说是你的生命 贵有一个用,要有人知道你,有人欣赏你,有人任用你,这才是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可是马上你看就有一个相反的说法了,就是张九龄,他说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说得好,他也说的是兰花,说 兰叶春葳蕤。
    你看那兰花的叶子,春天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叶子生长得这么茂盛。
    桂华秋皎洁,桂花的花朵,黄黄的颜色这么鲜明,秋天在树上,
    他说 欣欣此生意
    不管是兰花也好,不管是桂花也好,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生命的表现,而且都是欣欣向荣的。
    这么欣喜、欢乐地表现了生命的一种欢乐,欣欣,此,同样的是这一份,生命生长的生意,
    自尔为佳节,他自己,每个人自己,自尔就是它自己;
    为佳节,就有它一个美好的季节。

    兰花生在春天,它有一个春天的美好的季节;
    桂花开放在秋天,秋天它有一个美好的季节。
    只要你活过了,只要你曾经开过,只要你曾经有过一段灿烂的日子,你就不辜负你这一生。
    他说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你谁想到就是在山林之中,栖就是隐居的那些个人,闻风,他闻到这种兰花桂花的香气。因此,他就对你相悦,就欣赏了一种爱悦。欣赏的欣,山林之中的人,闻到兰花的香气,闻到桂花的香气,他说我真是欣赏这兰花和桂花,我去看一看,我去折下一枝来吧!
    但是张九龄说:我作为一个兰花,我作为一个桂花,我不需要你的欣赏,我更不需要你的攀折,
    草木有本心,作为草木我自然有我的生命,我自然有我的美好,何求美人折,就算你是美人,我也并不期待。
    你就看到这个在情意上跟《桃夭》,跟《苕之华》有了不同了。
   他从《桃夭》的《苕华》的,那个最自然的,最本质的,最淳朴的生命的、基本的喜乐和哀愁,加上了很多反省、理想、志意在里边它有一个理性的思辨在其中了,
    而且它不是直接的这种像《诗经》的简单的比兴,它有一种什么呢,它有一种中国古人最讲究,有一种寄托,它就是在兰花桂花,兰叶春葳蕤,兰若生春夏。
    在这里边表现了作为一个人,他的理想和意义。这是有了托喻了,这不管在内容的情意上,在表现的手法上,已经比原始的《诗经》更进一步了。 
  
    好,现在我们看第三组诗了,是两首 落花诗。
清代的陈宝琛的,你看慢慢就复杂化起来了,也是咏落花的。
    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
    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
    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
    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

    我们就先看第一首,第二首等一下再念。
    这两首诗是非常妙的,它用的都是古典,但是它有很新鲜的,表现的手法跟内容,用的是古典因为它里面的词语,常常有一个出处,就是这个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在最早的周代的诗人,他是原始的,他没有依凭,没有查字典,没有找什么类书,他直觉地感发,就这么直觉地说出来。可是现在这两首落花诗,它的词语都是有出处的,都是有联想的。
     如果我真要用一个 现代的西方的理论观点来说,我们刚才从开始就说了,我现在的解释就算我不用一点现代的理论,我也是现代的观点,只因为我是现代的人,我把这几首诗这样的组合起来,做这样的讲解。
   这是我 不是以前什么人这样做的,这已经是现代的观点,而现在如果更说现代的观点,除了有我的观点所说的,我这种按照 接受的美学 来说,每个接受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把自己融入在其中去了,每一个读者有自己不同的一个reading horizon,一个阅读的视野,每一个人有自己获得的一种感发,不但是如此。
    现在,因为我说它用的都是古人的词语,融注在其间,融会、凝注在里边的,那在西方有一个词语,叫 intertextuality。我们说一篇文章的文本,我们说了那是text,就是文章 我们不叫 本文,而要叫它 文本,有区别的。
    就是一个文本,就是这篇文章,是一个课题,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它不固定,它的生命是从你读者来给它赋予它的生命,这是一个text,它不是一个 本文 把它固定下来,
    它是一个文本,这个文章本身的text,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你每个人阅读它,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你可以有不同的感动。
    而且在这篇文本里边,它所用的每一个词语,就是它所用的每一个语言按照原则来说,语言都是sign,都是符号,每个语言都是一个符号,而每一个语言的符号如果是在一个 国家民族 里边,用了很久的时候,那么这个 语言符 号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传统的信息在里边了。
    这个时候,这一个 sign,这一个语言它就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一个语言了,它就有文化的背景在里边了,这种时候它就变成一个cultural code,就变成一个文化语码,变成一个语言的符码了,就给你很多的联想。
    所以在一句诗里边你可以有很多的联想,其实这是起源于索绪尔,就是 德国的一个语言学家。
     他说凡是语言有两条轴线,一个是横向的轴线,就是语法的结构,一个是纵向的一条线,这是你联想的结构,是从这两条线一个横向,一个纵向的结构组成的。那么这种联想就在纵向的这个轴线之中,所以中间它就有inter ,就是彼此之间的intertextuality。
    现在中国把它翻译作互为 文本,就是彼此互相作为 文本,这个 文本里边,有别人的文 本,就是这个 文本之间的关系结合成一个很丰富的一个内容。 
  
    生灭原知色是空,你看到花落了,从生到死,你说我早就在哲理上明白了,我早就知道,色本来就是空的,生原来就有灭的,生灭色空,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     我 生灭就原知色是空
    古人说,我是看得破,忍不过,在思想上,在哲理上我知道,有生有灭,即色即空;我早就在哲理上懂得了,
    可是你 忍堪倾国付东风,你在思想上有了准备,理性上你说我认同,认知。可是你在感情上你怎么能够忍受。
    可堪,堪就是忍受,你可以堪受吗?堪受什么,是倾国付东风?倾国倾城的这么美丽的颜色,现在就被一阵东风给吹落了。
    所以我知道,知道是一件事情,看得破忍不过,我 忍受不了这种悲哀,所以说是“生灭原知色是空”。但是可堪倾国就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谁给我叫醒的,就是外边的鸟叫,这里边有个文本。
    孟浩然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所以落花,他用了一个古人写落花的一个文本,是因为说是 昨天晚上是 春眠不觉晓,醒了是 处处闻啼鸟,是鸟把我叫醒的。
    而唐朝人,还有另外一首诗,说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梦见我所爱的那个人,我的丈夫正在辽西的前线,我梦里边正跟他欢会,可是黄莺鸟的叫声把我叫醒,所以打起黄莺儿。你不要在树枝上叫,啼时惊妾梦,你黄莺叫的时候,就把我的梦惊醒了。不得到辽西,我梦到辽西跟我爱的人相聚会,我还没有走到呢,你就把我叫醒了,所以他说 唤醒绮梦憎啼鸟。
    当然了,现实上说起来,唐诗所写的是现实,现实的梦,现实的鸟叫,鸟的叫声把我惊醒了。可是当现在的 陈宝琛,作为 晚清 清末民初的诗人在用的时候,不是现实的花,也不是现实的鸟了。
    你人生有多少美梦吗?
    你曾经在爱情上有过美梦吗?
    你曾在事业上有过美梦吗?
    是什么东西?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爱情的梦唤醒的?
    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事业的梦唤醒的?
    
    唤醒绮梦,那么美丽的梦,是 憎啼鸟,就是那个鸟叫声,忽然间一声鸟叫把你的美梦唤醒了,
    那是哪个人,是哪个事情,是哪个语言,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 
     罥是被一个网网住了,所以上面是网字头。
     当这个落花,落花飘下来的时候呢,就落在蜘蛛的网上了。
     辛弃疾写过一首伤春的词,说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只有那屋檐下的蜘蛛网把落花、飞絮给挽留住了,这是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什么要把落花留住,就是一张蜘蛛的网把这一朵落花就留在那里,那蜘蛛对这个花朵是多情的吗?
     蜘蛛网上的丝是一缕情丝吗?罥入情丝,如果说蜘蛛的网是多情的,对于落花把它网住吗,是好吗?是幸运吗?
     但也许是幸运,没有让你流水落花地飘零,还把你留住在那里了,可是你回头一看,蜘蛛网网住的不是你一朵美丽的花朵,蜘蛛网上有苍蝇、也有蚊子嘛!
     罥入情丝奈网虫,你看这个诗人从那么淳朴的《诗经》,到唐朝的那种 理性的那种 载道的,那种 言志的比兴,到现在真是写的人生一种非常微妙、复杂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情,不管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夫妇,你的儿女,都是你的情丝。你在他们身上有缠绕的情丝,他们在你的身上也有缠绕的情丝,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事情。
     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
     这又有出处,intertextuality。
     雨里罗衾寒不寐,是李后主的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流水落花,所以落花的前面是什么,是 罗衾不耐五更寒。所以他现在说雨里罗衾,帘外雨潺潺,罗衾把你惊醒了,罗衾是不耐五更寒,你受不住的。
     五更天是最寒冷的,一个时间,在罗衾,在帘外潺潺的雨声之中,你忍受不住这个寒冷,而这个梦醒之后他是说,是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 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
     这是说杜秋娘有一首《金缕曲》的诗,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所以他说春阑、金缕、花已经落了。无法空折枝,春阑金缕曲方终,一切都过去了,花已经落了,返生香岂人间有。
     神话上传说,说有一种 返生香,你如果在死人的旁边,点了这个返生香就可以使死人复活。
     人间真的能够有人从死亡之中复活的这样的神奇的这种妙香吗?返生香岂人间有,没有,没有,永远不会回来的。
     花落了,永远再不会回到枝头;
     人死了,永远不会再回到世上。
     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
     为什么?为什么人有生也要有死?为什么人生有欢乐,也有忧苦,为什么?所以屈原很早就写了《天问》,问这天,天为什么如此! 
  
     第二首诗,
    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
    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
    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
    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我们不是说 流水落花春去也吗?
    前溪的流水,为什么说前溪?
    因为中国古代的乐府诗里边有一首诗就叫《前溪曲》,前溪是个歌曲的名字,《前溪曲》上有两句,说 花落随流去,花落随着流水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随流去,何见逐流还。你什么时候看到有花随着流水回来的?没有。
    所以说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他用了一个 古乐府的诗句,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在碧池头。
    这个诗真是写得细致,写得精美。
    你看到中国的古典的诗歌,随着时代的演进,它的内容的情意慢慢地这么复杂化了,它的表现的手法这样的精美了,流水前溪去不留。
    如果说花就落了,从此就落了,我们就斩断了,真的是已经不存在了。可是最难以忍受的是花虽然落了,那个花香还在那里,余香骀荡 是飘来飘去的样子。
    那么落花到那里去了,有的落在泥土之上了,就被燕子叼起来去做巢了,有的落在鱼就是落在水里边了,那鱼就 唼喋、唼喋,那个鱼的嘴一吞一吞的。
    它把落花当做一个鱼饵,这么一吞一吞的,想要吞,好啊,你说燕子跟游鱼是不是对落花多情呢?所以它要把你叼起来去做巢,它要把你吞下来当做为一个鱼饵,
     燕衔鱼唼能相厚,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对你有亲厚的意思,燕衔鱼唼能相厚,可是泥污苔遮各有由
     你是落在泥土里边,被污染了,还是落在青苔之上被遮蔽了,这个其实它又有一个出处,intertextuality。
     这是晚唐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做 韩偓,他小字 冬郎。韩冬郎 的两句咏落花的诗,他说,总教苔遮犹慰意,若遭泥污更伤心。
     你落花落在哪儿了?如果你落在青苔地上,被青苔长起来,给你遮住了,那还是可安慰的;你如果落在污泥之中,被泥土给你沾污了,那才是可悲哀的。
    所以他说泥污、苔遮,你是苔遮犹慰意,你还是若遭泥污更伤心泥污苔遮各有由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遭遇,你作为一个生命,你遭遇了什么?是泥污,还是苔遮,各有由,每个人有不同的因缘,每个人有不同的遭遇。
    所以他说燕衔鱼唼能相厚,那泥污苔遮就各有由,
    委蜕大难求净土,而伤心最是近高楼,花都是要落的,最伤心的是从高处飘落下来的花,它本来就矮,它的飘落你没有看见,它已经萎落了。
    可是从那么高空之上,落下来的,而伤心最是近高楼,也有一个出处,它用的是 杜甫的诗。
    杜甫的诗说的是什么呢?说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你就看这个晚清的诗人,他融会前人的作品,李后主的诗,韩偓的诗,杜甫的诗,前人,唐朝人所写的。杜甫的诗,他跟现实结合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以为,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现在才不但是教 博士生,带 博士后,而且我教 中学生,我教小学生,我甚至于教幼稚园的小朋友。
    我希望当他们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 中国美好的文化的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 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 做人处事会有相当的好处。
    对不起耽误你们这么多时间,我是以我现代的观点,看这些旧诗,而且说这些旧诗至少不能说对大家,对我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谢谢大家。 
--------------------------------------------------------------------------------------
整理自 叶嘉莹先生 的讲座《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字九千,一言以蔽之,曰:“思吴邪焉。”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