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斗争中的王道与权术
分享到:
5已有 483 次阅读  2015-12-19 21:28


分享 举报

有关政治我一直有个疑问:大家从政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目标一致何来斗争?就算因为政见不同吧,那也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论,以和平解决为目标,以对事不对人为宗旨,斗争个什么劲儿呢。但事实上,我把“政见”看得太片面了,它除了是运作国家机器的具体方案,但同时也是斗争双方的旗帜与立足点。

我先用一件小事来做分析。比如,A主张先修路,B主张先修桥。表面上是我们政见不同,可以从技术上进行讨论分析,但实际上并没有对错之分,先做什么都无所谓,可是如果修路得到的支持多,最后实施的是这个人的主张,他就可以获得权力,而由此而产生的政绩也就归他所有了。相反,没有得到支持的人,就算是斗争失败,即使将来要修桥了,那也会由有修路经验的人来主持工作,他已经失去向上走的机会了。

搞政治要搞得有水平、搞得有前途,就要永远用两种思维来工作,其一是办事思维,也可以叫做“王道”,其二是斗争思维,也可以叫做“权术”,这两种思维缺一不可,但要以王道为主,权术为辅。完全没有权术,那么你的主张再好,也难以得到实施,你自己还要成为别人斗争的牺牲品。如果王道式微,那么斗来斗去政绩全无,你拿什么说服别人,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会需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但人性就是如此软弱,往往被权术迷住眼睛。当双方仅仅因为利益而确立不同政见,长久争执不下,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造成国家损失,这是值得惋惜的。甚至还有的人身居高位,却闭目为盲,罔顾事实,阻碍国家发展,则更为可耻。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起初因为一点点现实,而修改了一点点原则,继而因为一点点利益,涂抹了一点点理想,最后黑不黑白不白的,是人是鬼都分不清了。

历史上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往往可以见出权术的迷障如何强大,我相信保守派也是希望国家强大的,他们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历史的评价,但是当有一个改革派出现,要夺取你的权时,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比如慈禧太后,她的内心并不排斥改革,在她主持下的清末新政很多方面都与戊戌变法雷同,如果变法一开始由慈禧来主持历史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但是维新派一开始就将她排除在外,作为敌人对待,硬生生把一个历史变革变成了宫廷夺权,难说不是有扶持弱主将来必定更受依仗的想法,这就是权术的迷障。而慈禧运用的是顽固派的势力来打击维新,势必也要被顽固派利用,使自己变革的主张难以实施,这也是权术的迷障。都是希望国家繁荣的人,在权术的迷障下斗来斗去,结果斗掉了大清朝的气数,也是人性的弱点所致啊。

在政治上,眼光与手段同样重要。武则天当年清楚地辨认出关陇门阀势必衰弱,而庶族人士将在通过科举走上历史舞台,于是坚定地选择了庶族官员作为自己的政治基础,既为自己赢得了权力,也将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就是王道与权术并行不悖的范例。

声明: 本文及其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飞赞网立场。不当言论请举报

评论 (10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jjwsyzl 2015-12-19 21:3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Gord 2015-12-19 22:18
    人并不是那么高尚的动物
  • 马小丁 2015-12-19 22:20
    Gord: 人并不是那么高尚的动物
    是啊,是啊,所以总会在运用权术的时候,失去本心啊。
  • 马小丁 2015-12-19 22:21
    jjwsyzl: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的不是为了利,但是也会被带进去,你无利,就没办法做成理想的事,但是最后,又被利益牵绊住。
  • 围墙后的人 2015-12-19 22:31
    好评
  • jjwsyzl 2015-12-19 22:41
    马小丁: 有的不是为了利,但是也会被带进去,你无利,就没办法做成理想的事,但是最后,又被利益牵绊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个人.
  • jjwsyzl 2015-12-19 22:49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 zxyzxy131330 2015-12-20 09:55
    没有竞争的垄断最高权力 连斗争都是奢望 只有碾压
  • nickflyer 2015-12-25 09:39
    虽然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为,但客观上人是很难达到完美的,所以社会需要制衡,使那些强势者不会肆意妄为,弱势者不至于流离失所。在制衡中就会出现权利和利益的不断角力。从较低的层面来说,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永远都是通过新生力量向既得利益挑战这种形式来完成的。所以斗争是永恒的,但儒家思想提出了斗争的新的架构,就是斗争是外在的客观存在,但人的内心要有光明的价值观,所谓心系天下。从这个架构中,人们跳脱出来,对事不对人,将斗争局限于策略层面。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排斥了人们私利的客观存在,没有给私利一个合理的出口,思想本身也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它变成了永远的尧舜禹。
  • 马小丁 2015-12-25 10:14
    nickflyer: 虽然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为,但客观上人是很难达到完美的,所以社会需要制衡,使那些强势者不会肆意妄为,弱势者不至于流离失所。在制衡中就会出现权利和利益的不
    同意同意,嘿嘿




涂鸦板